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深受黑格尔影响的代表之作,所以理所当然地容易将其中属于马克思自己理论的独创性给湮没。尤其是再加上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更难以显现出马克思思想的超越性。但细读之后,这篇博士论文却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一方面,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双重的,这其中既有来自黑格尔本人的影响,也有经由青年黑格尔派解读后的那个"黑格尔"的影响;另一方面,《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也是双重的,既有马克思对黑格尔直接的批判,也包含着对青年黑格尔派的间接批判。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从维柯到黑格尔西方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世界历史”观念,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思想。其主要内涵是: 第一,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其涵义不仅是指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也不仅是指先前民族与后起民族之间在历史发展上的连续性,而主要是指各民族之间由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有机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三笔记本第三个“补入”的第六点,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为什么在手稿的最后会突然想到批判黑格尔?在传统的研究中,大多数理论研究者认为马克思突然转向对黑格尔的批判,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源于黑格尔,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只是作一般理论渊源的澄清。在这里,笔者以为,传统观点有失偏颇。马克思在第三笔记对黑格尔的批判是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角度,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批判,而且这种批判是一种逻辑方法上的批判,可以说,此时的马克思还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5.
黄浩  朱红梅 《前沿》2013,(15):45-4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由于与现实的接触,进一步发展了《博士论文》时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哲学观,更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是,马克思此时还提出了“消灭哲学”的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6.
张娜 《思想战线》2022,48(6):25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现代性思想的扬弃中,获得以资本与理性主义双重批判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现实样态,其优越性正在于它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思想扬弃的具体化。这在逻辑上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用人民原则和社会原则发展了源自黑格尔的主体性自由原则;在内容上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着关于文明占有、文明推进以及文明差异的三大问题。作为新类型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充分肯定主体性自由的基础上,破除唯主体性的浪漫色彩,通过关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实现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法权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首先在内容上澄清了法哲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即关于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其次,在方法上消除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理性思维方式,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主宾倒置的批判方法,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思辨理性思维方式的深刻批判,实现了对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无意识颠覆,从而使自己的法权思想朝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孙琳  周雨 《观察与思考》2023,(10):22-33
要追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就不能忽视马克思对不断自我放逐的现代性理性的批判与救赎。这个生成和批判的过程主要经历自我排斥、不回返运动、回归类本质的实践理性、置身性活动、可被精确计算的“交换”理性等几个阶段。可以说,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体现了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历史性,才能体现历史与思想出场的辩证性和在场的资本现代性的暂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出场史也就是一部黑格尔辩证理性批判史,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10)
在马克思的思想史上,黑格尔的影响地位不可动摇。黑格尔建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绝对精神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对早期马克思影响深远,但随着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逐渐对"个人"应有的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思想,他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基础上,展开了对黑格尔个人观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以抽象性理念论述"法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是法律的最高实践情况,依照理性的选择,人民必然会选择国家的国民身份。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和政治国家主体地位。马克思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是建立在黑格尔对国家概念的倒置基础之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概念的批判并不在于国家概念如何由人民之抽象精神的概念中产生,而与之相反,则在于国家的现实经验性为何是从社会中的人民所建立。  相似文献   

11.
詹洪波 《前沿》2009,(13):6-8
从马克思思想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其世界历史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吸收和批判中形成的。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同样,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除了一定时代背景所规定外,又有其重要的思想来源。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他的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全球化问题的基本原则,而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及实现形式,则是思考上述问题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景 《新东方》2006,(10):43-4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力图展示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市民社会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演化历程,以期加深我们对市民社会这一热点的理解,从而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与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问题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共同的"问题域",他们分别开创了"理性现代性批判"与"资本现代性批判"两种现代性批判的不同理路。尽管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源出于对黑格尔现代性立场的继承及对其所揭橥出来的现代性问题的"再解答",但两者之间在对"现代性"亦即现代性的规范基础、批判方式及其重建现代性的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澄清这些差异不仅对于在多元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中理解并区分这两种最为根本的现代性批判范式,而且对于在现代性视域中重新理解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历史性批判中,开创了自己哲学的新视野,突现了马克思哲学新的历史时代精神的实质,并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性超越.而这一历史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改造世界"对"解释世界"的超越;"社会化的人类"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基于近代大机器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得出的规律总结和趋势研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积极意义予以了充分肯定,对世界历史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批判。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利益已经深度交融,全人类形成了命运联动的系统性结构整体。基于对这一结构特征的把握,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揭示了当代世界的命运逻辑。用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析当今世界,必然推导出加强全球治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要解决现代社会矛盾的对立与分裂问题。在同一前提下,马克思为什么要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再次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分析辩证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中去发现马克思与黑格尔解决现代分裂问题的辩证法的本质不同。黑格尔以“现实的理念”的辩证运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方式,其现实意义在于对现代资产阶级提供辩护,其实质是在“解释世界”的层面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发展的合理性提供哲学的表达。马克思则打破了黑格尔辩证法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建构的思辨逻辑的意识形态壁垒,重新发现辩证法所依托的现实的历史及所批判的现实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发现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关键是资本,这为中国现代建设与新时代发展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初建唯物史观时,对黑格尔式的概念辩证法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态度不仅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更鲜明地体现在《哲学的贫困》中。在《哲学的贫困》一书里,马克思并不是基于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辩证法并对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进行批判,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辩证法本身的观念性,其中包括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及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的双重批判,因此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本质上属于对思辨哲学批判的继续。基于这种立场,马克思区分出三种社会历史观,即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观念中进行的历史和蒲鲁东先生的历史,而此时的马克思坚持的是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后两者都被纳入到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围。用辩证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也为此时的马克思所否定。可以说,马克思在写作《哲学的贫困》时处在一个对辩证法的激烈批判期。但是这个时期对于马克思建立后来应用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原点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丰 《传承》2008,(16):18-19
本文通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批判,指出这种批判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使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批判,指出这种批判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使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