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权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同时, 人权保障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只有以国家制定的宪法的权力来保障人们享有的人权,才能使人权更好地发展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如果人们在劳动中,既能够享用劳动的成果,又能占有劳动本身,并能在劳动中尽情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表现着自我创造的本性,那么这种劳动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尊严和幸福。在现有的劳动条件下,就个人而言,应确立一种坚定的信念:劳动是人的一种真正的内在需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人生的精神支撑和真正价值。就整个社会来说,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有效的社会保障,落实以人为本,使人们超越劳动的异化,让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3.
食物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普遍认可.从人权法文件的规定来看,食物权是每个公民凭借一切正常的手段获取食物以维持其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国家应当承担积极的义务保障公民食物权的实现,使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食物权是人权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并具有独立性的一项社会权.人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有尊严地生活,而食物权的实现是人过有尊严的生活最起码的前提条件.食物权的有效保障必然推动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科学。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域中,人的尊严包含着丰富内涵: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权利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个性是自由的实质性内涵;满足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美好的自然条件可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前提,因此维护好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的首要任务;人们有权利要求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有权利要求公平合理地占有、使用资源,有权利要求对自然资源占有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当前,如果发展经济不反思经济的合理性,谈建设美好家园不注重生态状况,仍然按着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下去,必将危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快发展生态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过美好的生活。同时用制度保护环境,使生产和生活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使美好的生活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权",而"人道"的核心就是捍卫每个人的人权."人的宝贵与尊严"对于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当一个人强调自己生命的宝贵与人格尊严的时候,他同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尊严.法律追求公正与正义,它保护某个人的生命与尊严同时,对其他所有的人施以同样的保护.一个人如果为追求自己的不当利益,公然践踏法律的明文禁令、残酷剥夺他人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那他就同社会准则、道德和秩序格格不入,法律就不能再偏袒他的生命.否则,法律的天平就会失衡,法律的不公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人们不能在口口声声追求法律公正的同时,却以杀人犯受到法律制裁时的心理感受而决定法律的取舍!  相似文献   

7.
孙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9):229-229,231
人类的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总汇,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人、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尊严死     
尊严死是指对陷入不可逆转的无意识状态生命末期的植物人患者,撤除其维持生命的全部积极医疗干预措施,使其自然地、有尊严地死亡。不论是根据违法阻却事由理论体系还是期待可能性理论,实施尊严死是基于法律尊重、体恤人性的弱点,不是犯罪。我国亟待通过《医疗指示》、《生前预瞩》或预立代理人的方式建构起尊严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工会工作必须以保障职工利益作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新形势下,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理念融入到教育和管理中,把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相结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地开展工会工作,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职工群众具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不断拓宽工会工作的思路和工作途径,才能让工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权力入笼是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重大举措,实现人民尊严是我党执政目标和价值追求。我党对权力入笼和实现人民尊严都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权力入笼,才能实现人性尊严、人格尊严和人权尊严。实现人民尊严,权力必须回归本位和阳光运行。权力入笼和实现人民尊严在历史进程、本质内容和理想目标三个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全体公民的安身立命之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道德要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人民自身利益的客观需求,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主体前提。只有牢固树立和普遍推广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认识人、正确地对待人、同情地理解人,维护人的尊严和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耻感,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个人来说是,它关系到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以及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尊重;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兴盛衰弱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耻感对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耻感的丧失不仅影响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甚至对国家的尊严和荣誉都有损害。因此,利用耻感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人的尊严与国家的修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是一个关系性概念,是人在一定关系中被尊严地对待,而对人的尊严的实现最具体制性、根本性意义的关系是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在面对个体尊严时要从行动、制度、过程三个维度保证人的尊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频频发生各种不道德或道德不作为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法制建设和法治改革的滞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由于对外在不确定力量与危险的恐惧特别是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物质生活保障的顾虑与担忧,而不得已封闭或包裹自己的良心与道德。这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危机,即如何在转型期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或至上原则的伦理政治秩序,建设法、道德和民生福利相统一的伦理国家,制度性地尊重和保障所有公民个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其自主自足的物质生活权利,培育和引导社会共同体健康成长和发展,尊重公民的自由自我意识,使人们在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实现他们自身精神和道德的主观自由与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15.
创新需要个性自由。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富于创新的人无不有着独特的个性。尊重个性自由的社会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国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和不尊重个性的习惯势力至今仍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严重存在 ,极大地妨害了中华民族创新力的实现和发挥。家庭、学校 ,乃至整个社会都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 ,重视个性自由 ,尊重个性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生命技术伦理的研究,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昭示:人类生命具有崇高价值。生命技术伦理背后隐含着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注,试图寻找尊重生命的合理性根据。由于传统生命技术伦理是建立在个人自由性和个人自由的自由个人主义的伦理框架的基础上,而如今生命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已超越了这一框架,因此,要在全球生命系统内建构一个新的生命技术伦理的范式———全球伦理,从而让人真正地回到他自己,让他重新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价值、壮丽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中共执政理念的重要内容。当前,努力实现人民尊严,关键在于破除影响人民尊严实现的突出障碍,历史地完整地把握发展的意义和内容;现阶段突出公平对于效率的优先性;将幸福指数测评纳入操作层面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儒家哲学中,道德情感居于中心地位,认识论、知识学是同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的。这种道德情感能使我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更使我们关注、热爱、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消解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从而真正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人民警察的主尊严,是人民警察权利的被尊重。这种尊严的被侵犯具有较大的潜在社会负效应。现实中,人民警察尊严状态及其捍卫并非理想。要有效捍卫这种尊严,除应当树立人民警察的尊严观,依法有效地履行职责外,要建立警察维权机制,倡导全社会都维护人民警察的尊严。这有益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