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2年建州至今,凉山已走过了60个春秋。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凉山,60年是收获,是辉煌,是巨变。 一条60年的道路,一头连着贫穷、落后、守旧、封闭,一头连着富裕、领先、文明、开放;一段60年的时光,有彝区人民“一步跨千年”的厚重历史,也有“经济跨千亿”的时代风采;一幅60年的画卷,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凉山,一个开放发展的凉山,一个跨越腾飞的凉山……  相似文献   

2.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到上个世纪末,凉山的贫困群众绝大部分还居住在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中。破旧、低矮、潮湿的"三房",一度成为凉山极度贫困的集中体现。改造"三房",凉山起初确定的规划是每年改造5000户。据2002年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对凉山来说意义非凡。2011年凉山GDP成功跨越千亿元大关,总量居全省第7位,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千亿GDP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4.
实施彝家新寨建设,是加快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让彝区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重大部署。最近本刊记者走进凉山,深入彝区采访,  相似文献   

5.
长征     
当昔日弹洞被列入文物景点,当战火硝烟被融入历史长卷,长征,便成为一个常读常新的感人故事,长征,便成为一个越传越美的“东方夜谭”。可以注入想象,可以自由渲染;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党用苦与乐、灵与肉浇铸成的长征精神与坚定信念:只要高举起正义的旗帜,再强大的邪恶也会化为云烟;只要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再险密的荆棘中也有条大道通天。长征精神,像无数纪念碑,已植入神州大地;坚定信念,像无数颗种子,已播进中国人的心田;深圳城乡,大渡河勇士的后代,正谱写出新的英雄颂;中关村内,六盘山红旗手的子弟,已写下今日的伏虎篇…  相似文献   

6.
5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50年前,凉山紧跟新中国的步伐,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彝族人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跨越。凉山的5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0年。从四分五裂到团结和睦,从愚昧落后到文明进步,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勤劳、勇敢、智慧的凉山彝族自治州400多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铸就了一座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朽丰碑。50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到2001年国内…  相似文献   

7.
杜心源同志赴凉山的一段经历陈国伦今年12月18日是杜心源同志去世10周年忌日。我曾当过杜心源同志的临时秘书,虽然过去20多年了,但他赴凉山的那段惊险历程,临危不惧以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操守,给我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我写下此文,权作对他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8.
长征过程     
《党课》2006,(8):91-92
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在此前的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相似文献   

9.
咀嚼长征     
王诚宏 《世纪桥》2009,(20):24-27
历史上的那次英勇而悲壮的长征,已经过去了整整70多年了。然而那次长征铸就的以其忠诚革命、献身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崇高思想为主要内涵的伟大精神,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军魂、党魂和国魂之中,时时激励着我们后来的人。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05,(12)
王顺友,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中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1984年10月,年仅19岁的王顺友从也是乡邮员的父亲手里接过马缰绳,从此在584公里的邮路上风雨兼程,翻雪山、越峡谷、登绝壁、穿森林,20年间走了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6圈或者21趟长征。尽管他在漫长的邮路上遇到过无数困难与危险,却没有因此延误过一个班期、丢失过一封邮件,创造了投递准确率100%的业绩。他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条群众联系亲人的“幸福路”、了解山外世界的“信息路”、学习科学知识的“致富路”,也走出了一条共产党员联系群众的“情感路”、完成崇高使命的“责任路”。正如王顺友在自编的山歌中所唱的那样:“老王今年四十多,牵着马儿翻山坡;风里雨里任我走,为人民服务苦也乐。”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他说:“我跑邮路做梦都没想到会有夸天,我只想做好我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亲历长征     
《党员文摘》2006,(10):12-13
长征开始时.19岁的叶荫庭刚从红军大学高射机枪训练班结业,担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为了对付经常在空中耀武扬威的敌机,叶荫庭带人自己动手.将4挺汉阳造30节式重机枪,装上硬杂木支架、瞄准镜和测远器等配件.改造成代用高射机枪。  相似文献   

12.
长征花絮     
《湘潮》1994,(6)
长征花絮1、夜行军在陡峭的大山夜行军,黑暗是大敌。但黑暗难不倒战士。他们,有的把圆圆的于竹破成几片,再合在一起点燃,既不怕风又耐燃,一个班一个,简简单单;有的把打土豪搞到的洋油,灌到一个大竹筒里,也是一个班一个;还有什么松明灯、马灯等等。就是这五花八...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7,(8):67-70
毛泽东电令红二、六军团、32军组成第二方面军 贺炳炎、顿星云、朱玉庭等将领抢渡金沙江、过草地向川甘前进 遵义会议后,结束了王明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2月1日,中央军委给红二、六军团电示:  相似文献   

14.
《军队党的生活》2014,(2):61-61
日前,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组织新训官兵开展了为期7天的野营拉练,在全面磨砺体力意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官兵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16.
独步长征     
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前行,这在当代中国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然而在我所阅读、关注过的所有长征路上的后来者中,赵太国的行走和探访更具有一种长征精神的传承和传递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来自世界及周遭文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文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保存完好。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深入挖掘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精品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对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凉山州彝族文化与市场结合催生出来的产物,作为凉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使凉山彝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凉山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产业化趋势已经逐步展开,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党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领导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所处地位、主要矛盾、根本任务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后,长征精神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干好今天的事业?这些都是我们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9.
怀念长征     
怀念长征(组诗)□孙映经过长征的人经过长征的人味觉淡化了许多吃树皮,不觉得苦涩吃草根,不觉得牛羊从不炫耀繁体字的岁月用简化字写出的战争回忆录仍然枪声四起韵味比长征还长关键时刻,说出的每一句话里面都翻卷着金沙江的浪、大渡河里的涛经过长征的人,曾经用手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除成都市以外,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市州GDP总量经初步审定,均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