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党委结合自身实际,走林业、果业、畜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以发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2010年,牧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76万元,其中自营经济总收入539.43万元,自营经济纯收入310.85万元,户均纯收入1万余元,人均纯收入2076元.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7,(10)
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有12个村民组、1432人,茶园面积4000亩。近年来,三合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做强太平猴魁茶品牌为抓手,发展茶叶经济,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2000年增长100%以上。2006年全村茶叶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3.
刘雨  王征  赵楠 《共产党人》2010,(9):25-27
有关数据显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宁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在135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111.4万人,全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2000年到2009年近10年间,8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及宁夏川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均呈拉大趋势。如何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持续稳定地  相似文献   

4.
农七师一二三团位于乌苏市车排子垦区中心,1950年建团,是兵团建团最早的团场之一。现有常驻人口30000余人,耕地面积14.8万亩,是国家高科技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综合经济示范项目团场。 1984年,我团庭院经济在农七师率先起步,2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果蔬种植、畜禽及特色养殖、餐饮商服、农机服务四业为经济支柱的多业并举格局。1984年庭院经济创产值不足30万元,纯收入8万余元,2003年我团庭院经济创产值7543万元,纯收入2508万元,从业户均纯收入5291元,从业人均纯收入2056元。在团场经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8,(6):55-55
翁仕友等在4月14日《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一项由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扶贫人口调整到人均年收入1300元以下人群,中国的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人从中国扶贫优惠政策中获益。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  相似文献   

6.
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亿,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加1305元,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1%;农村贫困人口由80年代中期的1200万人减至目前的245万,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通过收入的持续增长,稳定地越过温饱线开始向小康迈进。但近两年来,伴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增收趋缓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当前我省农民收入实际?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省农民收入状况是:第一、相对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而言,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云南为130.6元,比全国少3.6元,低于全国2.7%;而到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迅猛增加到2210元,云南仅为1435元,比全国少775元,低于全国35.1%;21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3%的增速递增,而同期云  相似文献   

7.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四川,有一个273户、650人的小村,其2002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全体村民早已别穷奔富,唯一的一户五保户年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四年前,当我挑起郭顾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的时候,全村三业总产值仅有351万元,人均纯收入870元,集体积累几乎为零。上任后,我们支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引导群众造船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目前,全村拥有造船企业101家,年生产船舶2000多条、20多万吨位,被誉为“中国造船第一村”。全村三业总产值达42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集体积累48万元,户  相似文献   

9.
在伊盟,提起伊旗的乌兰木伦村,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今天的乌兰木伦村的确可赞可贺:1996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到500万元,工农牧业总产值完成1334-7万元,实现利税60-5万元,年人均粮食产量突破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  相似文献   

10.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武口乡农业人口3642人,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而农民负担却在逐年下降。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09元,全乡农民负担总额为96000元.人均负担2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99%:1996年人均纯收入为2030元,负担总额为102368元,  相似文献   

11.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16年来,贵州农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省统计局数据,实施扶贫政策较早的31个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35元上升到1993年的335元,全省贫困人口也从1985年的1800万人压缩到1994年的910万人。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按“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元以下为贫困线标准统计,到1994年底,本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县有48个,贫困人口910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还有333万人,占全省贫困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息烽县被列为国定贫困县,当时有贫困人口14.0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70.33%,其中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极贫人口有7.4万人,占52.1%。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扶贫工作统揽工作全局,到1996年,全县85%以上的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1993年的297公斤提高到335公斤,人均纯收入由310元增加到1200元。1997年成为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8,(5):74-75
改革开放30年,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璧山大地日新月异,万象更新。 璧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36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90.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56元增加到17583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从864万元增加到14.83亿元;工业总产值从4443万元增加到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2元增加到4602元……。璧山,在跨越式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15.
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总面积57平方公里,共有17个村,14644人,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7800万元,财政总收入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2005年以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又是一个丰收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学贞带领村民栽培的1200万袋黑木耳收入达1300万元,人均7700元,再加上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全村家家户户年收入都是数万元。  相似文献   

17.
近7年来,乐山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34万户,全市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人均纯收入达1035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45元的40.67%.  相似文献   

18.
东关村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城郊小村,共有625户,2967人,耕地不足1800亩.到198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绝大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辛苦劳作,全村贫困面高居70%以上.1990年以来,东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在全县率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元提高到1200元以上,村积累由1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有人这样说,三岔河镇是“人口大镇、农业重镇、工业强镇”。这话一点不假。在这个位于陆良坝子东部、有着“鱼米之乡”和”高原水乡”之称的地方,6.1万亩的土地,养活着近12万人口。几年来,三岔河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均以9.2%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100元以上。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3628万元,人均纯收入2245元,人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七师一三一团工会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职工减负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职工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业,增加职工收入。2009年,全团自营(庭院)经济纯收入269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725元。该团采取了以下几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团拿出40万元资金作为庭院经济滚动资金,支持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二是制定了职工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快职工庭院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