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9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徐光宪院士时,全场响起了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中国电影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岩  邬文兵 《新视野》2005,8(2):70-71
产业融合既表现为竞争性替代关系,又体现为合作性互补关系。对电影业而言,既有合作的机遇,又有竞争的挑战。中国电影业在产业融合中,不仅要通过战略转型和价值链重构创造竞争优势,而且要利用竞争优势,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令天中国的城 市化则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分析制约中国 城市化的因素,研究现实的条件与机遇,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 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1,(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现了中国奇迹。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依然会持续平稳发展。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这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国内的情况也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从人的角度来说,随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改善,中国人所受的教育越来越好,体质也越来越好,可以预料,未来二三十年,高素质劳动力将持续推进经济升级。  相似文献   

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际上曾有人预言:没有一个中国政府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事实证明,中国不仅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创造了人类发展电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是始自"中国之谜"的中国奇迹成因的理论追问,"中国道路"是对中国模式的中国化意识形态表达。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就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只有把握这一中国道路的历史本身、国际语境、来龙去脉,才能界定中国道路的历史边界和基本内涵,理清众说纷纭的观点中的逻辑想象,回归改革开放的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7.
莽莽昆仑,巍巍唐古拉,玉树——坐拥两大山系; 长江、黄河、澜沧江穿流不息,玉树——地处三江源头。  相似文献   

8.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来之时,我们要赶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并使自己融入潮流之中的重要渠道就是加入WTO,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借此机会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两个"30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近60年,改革开放把这60年分为几乎相等的两半: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我们在干些什么呢?在前30年中,我们关起门来搞了那么多的政治运动,无限地夸大阶级矛盾;我们根据书本和前苏联的示范,认定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从而把我们导人误区,严重地妨碍了我们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对西方国家知之不多,偏见不少,只看到西方国家的黑暗面,而对它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化发展,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是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的,这是为什么在同一时代,东欧和前苏联改革纷纷失败,而中国却“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的奇迹 和东欧、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转轨相比,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成功得多。东欧国家从50年代末开始局部改革试验。60年代,前苏联东欧的大部分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局部改革的道路。改革前的中国和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是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国有企业制度。由于这些国家在80年代末采用了“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崛起在西方总是很有争议。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国家政权与人民对立的国度,政权是压迫性的,抱住自己的权力不放,而民众则在异见人士领导下进行着抗争。一些欧洲人,例如在奥斯陆的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放大的东德或放大的白俄罗斯,正等待着一场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13.
王莺莺 《新视野》2004,(4):76-78
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这一判断,党的16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在20年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目标。外交要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服务,就需要认清和把握国际形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力实现和延长战略机遇期。而正确认识非洲形势的发展及其走向,积极把握对非洲关系发展的机遇,化解挑战,是中国落实对整个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战略角度看待对非关系,用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对非关系。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具有变革性:通过对东盟组织的参与提升东南亚在美国战略议程中的地位;以接触缅甸为突破口全面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平衡原有战略的厚此薄彼现象;以发展为特征塑造美国形象和扩展影响力。间接对华是美国政府谋划东南亚战略的意图,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也影响着美国的战略调整。在新的背景下中美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反应型甚或模仿型的战略互动。中国的地区战略谋划需要新思维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张迪 《求实》2008,(Z2)
30年前启动员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奇迹体现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最集中、最耀眼的则体现在经济上,从1978年至现在,中国一直保持近10%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制造这个奇迹的是多种力量组合的结果,而外贸体制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经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从宏观角度辨证地分析了加入WTO后给西部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议采取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特网理事会预测说, 2005年全球经常使用因特网的人数将突破 10亿。中国是 12亿人口的大国,到目前为止,我国网民已达到千万,居世界第八位。网络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它不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而且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庞大的网民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对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新领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抢滩,开拓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从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阶段向发达国家白领工作大量向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过渡.中国面对经济"新全球化"趋势的形成,认清形势,融入其中已成为大势所趋.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的策略和选择是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投入;强化政府的支持和扶持程度,推动全新的产业布局等.  相似文献   

19.
唐莉 《发展论坛》2001,(6):36-37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化”、“市场化”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鲜明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已为众多国家的众多学者达成共识。中国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迄今为止仍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开放之路仍是荆棘丛…  相似文献   

20.
贺亚兰 《前线》2014,(1):36-3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时代最强音。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开拓创新的壮丽诗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连续30多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中国用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在当代世界舞台上演绎了“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