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卫明  乔旭 《群众》2011,(6):24-24
在我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背景下,南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依托科教资源优势构筑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当前阶段应重点做好打基础的工作,着力打通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而这一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一直是困惑我们的难题。只有破解这一难题,把潜在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才能推动吉林经济走上创新突破之路。为此。必须在盘点科教优势之所在,分析制约科教优势转化的体制、制度、政策因素,研究推进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地方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是与区域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创新组织之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承担着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重要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依托科教优势,服务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高校服务湖北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国家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孙月平 《群众》2011,(1):53-54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兴省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使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叶南客 《群众》2011,(6):23-23
新时期的发展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与人才竞争,南京的科教人才资源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也面临着资源优势发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科技创新的制度性力量支持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将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创新型城市,南京亟需“找准定位,搭建平台,开放带动,完善政策”(简称“4P路径”):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特别是其核心城市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如何提高科教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以解放思想、树立“企业本位”、“企业家本位”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科教与经济结合的内在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资源整合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为对象,以孵化器、产业基地、科技园等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为载体,营造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良好环境,把科教成果作为优质产品经营,把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人才优势,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能力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张兴中 《群众》2012,(8):40-41
编者按: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次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完成“四翻番”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杭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郑晋鸣  张金凤 《群众》2013,(5):I0049-I0050
近年来,江苏以教育储蓄人才,靠人才发展教育,用教育推动经济转型,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把科教优势转变成了现实的发展优势,成为江苏推进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钱晓田 《群众》2010,(3):74-75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是科技大省、教育大省,我省高校拥有科技人力资源4.6万人,拥有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3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9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64个。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高校必须作出积极的贡献,将科教资源不断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09,(9):20-22
近年米,常州市委、市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生命线,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走出了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余共赢”的发展路子。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来常州视察后充分肯定:“常州的这条路子走对了!”  相似文献   

12.
谢正义 《群众》2010,(5):30-31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扬州比较优势、在地区竞争中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特质魅力,为我们吸聚各方人才、推进创意创新,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及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苏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优质高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江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途径。从现状来看,江苏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程度明显加深。近五年来,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江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在全国较早实施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构建国  相似文献   

14.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对于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杭州市江干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立足城区的功能定位、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打好“科技创新引领、信息产业带动、人才培育支撑、金融服务保障”系列“组合拳”.积极探索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版”的江干实践.为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人才智力优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近几年来,南昌市委统战部与市科技局、市工商联、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联合开展了党外专家博士与企业科技对接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党外知识分子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了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促进了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在统一战线“同心”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15)
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是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科教资源丰富、制造业发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肩负重大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肩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职责使命,更加珍惜和更好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和制造业发达优势,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基点,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延觉 《政策》2010,(6):39-41
湖北省是科教资源大省。面对金融危机下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2009年以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面向需求,找准关键,整合资源,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启发 《群众》2010,(4):58-58,61
<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连云港当前热议的话题。这方面的探索要特别关注如下问题。一、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已进入"创新态"发展的新阶段,切实增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为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时金 《今日浙江》2011,(12):48-48
近年来,上虞市紧扣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开发集聚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优秀人才,人才优势赢得了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0.
吕方 《群众》2011,(11):20-22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创新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推动。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创新型社会中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依托江苏优秀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江苏创新文化建设,使文化强省建设为“美好江苏”的创造性未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