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2.
军人生来为战胜。用什么去战胜?靠武器装备,靠战略谋划,更靠意志和精神!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人总是战场上的主角。官兵精神状态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战斗力的强弱。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支  相似文献   

3.
刘景辉 《新长征》2006,(10):13-13
长征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展现了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它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人们必将更多地关注长征事件与长征精神,因为这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长征精神所凸现的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需要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倍加珍惜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乌云巴图 《实践》2006,(1):43-44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且对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信仰、思维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草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英雄精神、自由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和顽强精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是草原传统文化发展演进的内  相似文献   

6.
肖冬松 《世纪桥》2006,(4):45-46
丁晓兵的先进事迹能够感动那么多的人,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有其深刻的原因。丁晓兵先进事迹所体现出的“丁晓兵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战斗精神、忠贞精神、开拓精神、人本精神。这四种精神,既体现着民族优秀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又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战斗精神是一个士兵勇猛冲锋的强大动力,是一支军队勇往直前、战胜强敌的重要保证。一个缺乏战斗精神的士兵永远不会成为英雄,一支缺乏战斗精神的军队永远不会震慑敌人,更不会让世界尊重、让祖国和人民安全。战斗精神是我军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7.
梯子岩因封闭的环境一时难以脱贫,但那里的人们却没有被贫困压垮,人穷志不穷,焕发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支撑,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珍惜和有关方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作为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时更要讲究灵活性与策略性.我们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紧扣社会时代脉搏,创新民族精神教育;创造多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精神永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庆长假期间 ,笔者读到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政论家李敖写的《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李文与笔者在今年六七月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写的《毛泽东———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和《纪念毛泽东 ,弘扬民族精神》两文有契合之处 ,很是赞同 ,但又感到不能满足。现在写《毛泽东精神永存》一文 ,算是对李文的补充和发挥。  一、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分李敖的文章旗帜鲜明 ,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旨意。他明确提出应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精神。他认为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  相似文献   

10.
英雄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基础、文化源流、核心内容及目标追求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统一性。培育和弘扬英雄精神,有助于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格,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良好环境氛围,增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自觉。依托英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优化英雄精神的宣教方式,充分发挥英雄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多方位构建英雄精神的传播格局,健全弘扬英雄精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赵存生 《世纪桥》2006,(4):44-44
丁晓兵的英雄事迹让我深感震撼,也使我从英雄的思想和言行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这里,仅就丁晓兵同志英雄事迹所展现出来的“丁晓兵精神”谈两点认识。第一,“丁晓兵精神”是新时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卓越、崇尚英雄的民族,中华大地是一块孕育英雄、造就英雄的热土。丁晓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9,(10):34-35
“优秀的英雄形象,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缩影。英雄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对英雄形象的重塑和追求,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仅仅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以后的百年乃至更久,都需要将这样的工作,大力、深入、踏踏实实地进行下去,弘扬民族精神。”——南京大学马克恩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胡大平  相似文献   

13.
庞振月 《理论建设》2018,(6):100-10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是国际国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可以排斥观点,但并不厌弃故事。故事可以成为全球传播的桥梁。好故事可以缓解抵触心理乃至助力沟通、增进感情。新四军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是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讲好新四军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题中应有之义。最近,由刘以顺撰写、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新四军故事》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生动地描述了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和铁军精神,文笔优美,要言不繁,情理交融,叙事娓娓动听,既能从道理上说服人,又能从感情上打动人,对于认识新四军,学习新四军,继承和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有很大的启迪和教诲作用。这本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平凡是一种美,接受平凡则是一种涵养。英雄楷模之所以能成为英雄楷模,不仅是个人奋斗结果,更与时代和社会的造就分不开。一个时代在造就许多英雄的同时,更造就了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比起英雄楷模,他们少了一层明星辉耀的光环,但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同样极为宝贵”。这样,走近普通人,走进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同样也聆听了一曲曲坚实人生的华彩乐章。 最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奉献之歌》,就是这样一本具有重要纪念价值和良好教育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为每一位中国人点赞,颂赞“每个人都了不起!”。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正是“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让人们见识平凡的伟大;正是“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让人们赞美英雄的人民;正是“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让人们感受伟大抗疫精神,领略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陶克套 《实践》2010,(5):53-53
草原文化作为成就辉煌的古代文明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培育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如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等。其中,自由开放堪称草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拜读倾注聂力将军心血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深有感触。该书不仅真切生动、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聂荣臻元帅光辉非凡的一生,而且也使人们为聂荣臻灵魂深处闪耀的英雄主义精神感叹不已,并由此对他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神圣与崇高产生膜拜之情。体现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人们崇拜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利益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作出了更大的个人方面的牺牲。"《山高水长》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聂荣臻的英雄业绩和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英雄群体。  相似文献   

18.
短评     
《党建文汇》2014,(9):15-15
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9周年.一路从苦难中跋涉而来的中华民族,倍加珍惜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没被仇恨笼罩.没在打击下一蹶不振,反而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自强自立、独立自主成了全民族的共识.和平发展、改革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信念.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因此,肩负着公共事务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间读品位。这样,精神发育健康的领导干部,必将会深刻影响公共事务的服务理念,进而对民族的精神发育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个没有先烈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一个漠视和淡忘先烈的民族,同样是一个迷失前途而又可悲的民族。只有把为国为民而不惜牺牲的烈士精神注入国家的血脉,构筑起民族的灵魂,才会使我们的时代有着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向全国各族人民,也向我们的后代子孙传递着一种理念:没有英烈的牺牲,哪有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更哪有幸福生活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