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重建“新农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阶级斗争意识影响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农民协会只是作为政府或政党的政治工具,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这不仅是党的"国家--乡村社会一体化"的战略必然结果,也是由于当时农会的自我性质定位的过渡性、自身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的目标体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从思想上、制度上、法规上等重视重建新农会,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灵魂,也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落地",贵在"生根",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应主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研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全方位予以宣传、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价值观教育等路径综合展开,使之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第5个年头了。5年来,花落花又开,秋去春再来,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然而,"4·20"芦山地震的突然降临,再一次让多灾多难的巴蜀大地陷入悲痛,紧紧揪住全国人民的心。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望"5·12"抗震救灾的艰难历程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我们倍受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倍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倍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重要的是,我们倍加坚定自强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阿坝州灾后重建成就巨大,灾区面貌的改天换地,实质是灾区精神层面不屈不挠的外在反映。灾后重建的宏伟进程,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实践的过程。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对灾后重建要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5.
汶川特大地震的救灾重建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鲜活资源。四川有责任有义务将救灾重建的伟大创举中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扩大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努力构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是民生重建、廉洁重建、阳光重建。民生重建如何得以实现、廉洁重建如何得以保证、阳光重建如何得以彰显,归根究底,依赖于法治。法治的理念引导灾后重建始终为了人民,法治的体系与制度保证灾后重建始终尊重人民,法治的程序彰显灾后重建的成果始终为人民共享。灾后重建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系与制度、法治的程序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5·12特大地震过后,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灾后恢复重建就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去年底,四川51个重灾县灾  相似文献   

8.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在这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三年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抗击灾害和灾后重建的奇迹,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优越的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上午,由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承办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和国防大学等国内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我省理论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宝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恢复重建,牵动人心,世人瞩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北京等19个省区市对口援建灾区重建,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
岳慧 《世纪桥》2010,(11):13-14,29
通过多次对汶川地震灾后受灾地区干部、群众物质重建和思想重建现状的调查,我们将调研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提炼,分析了受灾地区物质重建和思想重建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受灾地区干部、群众物质重建和思想重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措施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促成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啊……因为有你,驱散阴霾;啊……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2011年春晚,一曲《因为有你》传唱大江南北,这首饱含四川人民感恩之情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实感人的歌词,传递出四川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张晓海称:"《因为有你》唱出了四川人民对全社会的感恩,也抒发了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灾区人民和援建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胜利地完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以其耀世的成绩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映射出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创新精神、效能精神、法治精神、协作精神、科学精神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向林 《廉政瞭望》2010,(24):63-63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在灾后重建中,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世界社会主义自T.莫尔《乌托邦》一书发表,已走过500年历程。这是风云激荡的500年,是前仆后继的500年,是翻天覆地的500年,是继往开来的500年。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省部分地区造成了很大灾害。目前,全省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阶段。各受灾市(州)县(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了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人人都在为抗震救灾贡献着力量。两个多月过去了,当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笔者认为,应当将群众最关心、最看重的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三本账“晒一晒”,让廉洁贯穿救灾全程,让阳光照进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重建儒家哲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哲学是一个包括儒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人类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管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的有机体系,它具有社会性、人文性、伦理性和直观性等主要特征。重建儒家哲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丰富与完善中国哲学体系,为整个中国哲学重建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有助于挖掘儒家哲学的丰富资源;三是为当代人提供人生智慧、道德规范、行为指导和精神动力。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哲学知识,儒家哲学具有丰富多样性,近代以来许多哲学家、哲学史家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为我们重建儒学哲学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重建儒家哲学体系,就应深入挖掘儒家文献与儒家思想中的哲学内涵,不断丰富儒家哲学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从不同的理论层面、采用不同的理论范式加强儒家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在汶川采访灾后重建时,惊闻青海玉树瞬间变成废墟。因为身在汶川,我们深切地知道什么叫山河破碎;因为身在汶川,我们深切地了解那种让人揪心的痛。然而,也因为身在汶川,亲眼见证着两年来灾区重建的奇迹,也让我们欣慰。这种欣慰让我们在为玉树悲痛的同时,也充满信心,坚信玉树会像汶川一样,抚平伤痛,坚强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