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4,(12):34-35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为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条件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2010年,云南省政府第46次常务会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3.275亿元,在全省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时任云南省长的秦光荣同志亲自倡导在全省范围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2,(3):18-18
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云南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防灾应急“三小”(一本小册子、一个小应急包、一次小演习)工程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条件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23):32-33
正广西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广西不断摸索、探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防灾减灾宣传模式,力求提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以防灾减灾促发展,逐步实现"减灾梦"。  相似文献   

4.
田恬 《中国减灾》2012,(5):29-31
云南是一个以多民族、多灾、贫困、山区为特点的边疆省份,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十一五"期间,全省因灾经济损失达804.49亿元,每年平均超过160亿元。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近日,本刊记者就云南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采访了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姚国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5):18
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云南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防灾应急"三小"(一本小册子、一个小应急包、一次小演习)工程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条件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12):32-33
广西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广西不断摸索、探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防灾减灾宣传模式,力求提升防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以防灾减灾促发展,逐步实现“减灾梦”。  相似文献   

7.
正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安,则天下安。时刻卯足劲、绷紧弦,把防灾减灾的工作认真做到位、一刻不放松地落到实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湖南省张家界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地方,市民政局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从提高城乡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入手,将防灾减灾工作向着标准化、普及化、特色化这三个方向不断拧紧螺丝,用"严"的标准取得"实"的成效,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范一大 《中国减灾》2012,(5X):24-27
<正>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和《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相似文献   

9.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2,(13):23-24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腹地,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暴雪、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减灾救灾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吉林省积极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发展需要,努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升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小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事业迅猛发展。近日,本刊记者就吉林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兰亚明。  相似文献   

10.
李大春 《中国减灾》2010,(10):26-26
安徽省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重大意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安徽省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山西省先后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面对严重灾情,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减灾救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周密组织,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的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较好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减灾救灾工作基本情况一、健全机制,加强减灾救灾体系建设1.修改完善预案和制定减灾规划。2012年,山西省相继组织开展了《山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及《山西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山西省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大众媒体对北京乃至全国各地自然灾害的报道量不断增加,随着社区内宣传教育、风险摸底评估、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的开展,"防灾减灾"对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西什库社区的居民来说已不是新鲜的词汇。走在居民小区的路上,随机询问几个人,都能说出关于防灾减灾的"一二三"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0):20-21
浙江省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每年的台风(热带风暴)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近年来,在民政部、浙江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宁波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建设,把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构筑城乡综合减灾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村)为平台、设施为基础、制度为支撑的城乡减灾格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抗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防灾减灾抗灾的重要性、举措等方面对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职能优势,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社区创建、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宣传、培训、演练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目前,淮安市共有13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19个社区被授予"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份,近年来救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国家出台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着力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为了加强陕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居民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陕西省于2007年对全省农村居民危房进行了普查,并在全省实施农民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9):16-1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地震、干旱、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尤显重要。一直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科技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统筹运用政府、市场和金融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成效显著。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1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大灾巨灾频发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