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尤其是社会意识的能动性问题,至今仍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这要求我们回到普列汉诺夫和列宁那里找寻理论资源。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对社会意识进行系统而深入考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中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围绕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意识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列宁对社会意识的直接论述较少,但在探讨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观等问题时隐含着大量的相关理论,在整体结构中对社会意识做出定位和考察。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社会意识学说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启示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性,深入探究社会意识的内部空间。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对对立统一学说的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陈立旭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创立”①的恩格斯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恩格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立统一学说,并且在自然界三大发现的基础上集中...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在社会意识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弄清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春珠 《求索》2005,(5):56-58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东西方共同致力追求的目标。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和谐的本质关系是对立统一,它包含着和谐是客观关系中各种因素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人主观上各种思想协调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主观和谐与客观关系和谐的对立统一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和谐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概念,是人顺应客观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从我们民族的思想史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与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解析《老人与海》关于自然的主题时,阐述了海明威笔下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统一中包含着对立,对立中蕴含着统一.作者通过对桑迪亚哥在海上捕鱼行为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揭示了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何红炬 《前沿》2013,(10):195-196
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相对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社会意识,自然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决定。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需要自身建设,不要因为社会存在对它的决定作用就忽视其自身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意识乃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社会存在由此过程向它过程转化后,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与变化了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转化。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适者存,不适者亡,这是一切社会精神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当然也是宗教意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一、从原始宗教的功能看,它是与原始社会实践相适应,随原始社会发展而递进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靠自然界的“馈赠”以维持生存,因此决定了先民们的崇拜意识主要以反映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作为意识形态发端的意识对于人生成为"人"的历史作用,考察了社会意识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洞见了意识形态还原为社会意识的历史结局,并以此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应合理地反映人类历史,而且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异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意识形态观。  相似文献   

9.
道德和文艺的关系,在伦理史和文艺史上贯穿始终,然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究其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完整地理解道德和文艺的关系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打开这座千古迷宫的金钥匙。道德和文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社会意识的两种特殊形式,它们既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又相互作用。道德和文艺在反映客观存在的范围上是不同的。道德所反映的,是那些靠舆论、习惯、信念维持,并以善恶标准评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而文艺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则除此之外,还要反映其他各种关系和现象,比如,人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有效处理好消费与自然的关系,有效促进二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天才 《前进》2003,(9):17-17,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它以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先进性的重要方面和必要条件;代表人民利益是先进性的综合体现。三者之间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成果,最终是…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历史观问题上,费尔巴哈是个十足的唯心主义者。他抽象地理解人及其本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是宗教变迁的历史。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在社会本质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的本质极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它认为,人类历史的进化发展表现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高中哲学教材并未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主题专门展开论述,只是为分析价值观和理想对人生、社会的作用打下理论基础而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见教材第六课第一节)。诚如教材所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懂得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就从实质上告诉了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性质,首先要看社会的经济结构,同时也要看在这个经济结构上之竖立起来的政治的、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只有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进行考察,才能对一个社会的性质获得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社会心理引入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提出了社会结构"五层次论",阐明了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内在构成和发生、发展规律,并特别强调了社会心理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八大决议认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这一论断,八大二次会议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两个阶级的矛盾"、"两条道路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转变始终围绕"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这两对范畴进行。前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对"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关系认识的不清晰,现实可能性是对国内外一系列政治事件原因的判断;后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与"阶级矛盾"三个范畴之间的模糊关系,现实可能性是对整风运动中"右派进攻"的严重估计。  相似文献   

17.
<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纲。19世纪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层面:“(1)生产力的状况;(2)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3)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现代环境伦理学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表现为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现代环境伦理学价值维度的思考,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受传统理论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及关系的解释,导致我们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视应用型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轻社会科学和理论基础性的自然学科的建设,使我们民族的思维过于现实性、缺乏理想性。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发现马恩所论述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是以其设定的特有的内涵为基础,离开设定的内涵,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超越社会存在而存在(虽然一切社会意识都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巨大作用仅用反作用解释是不够的。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内心信念在维系伦理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总和。这就表明,道德不是靠外来的强制力量发挥作用,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内心信念的维系而自觉发挥作用的。这就是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社会意识形式的地方。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能否从“应然”到“实然”,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所起的维系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种评价方式中,人们的内心信念所发挥的维系作用最为重要。这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