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确立并积极实施伙伴外交战略。中国与俄罗斯于1994年9月认为两国关系达到建设性伙伴关系水平,并于1996年4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印度于1996年11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法国于1997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再度兴起。学界大多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但也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历史观。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蕴的探讨,经历了从强调方法到寻求方法与现实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不断深化过程。学者们肯定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大多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实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1.“1956年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是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的,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时代新人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学界围绕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历史演进、政策变迁、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既有研究虽然理论来源更加深厚、知识借鉴愈加宽广、问题导向愈发鲜明、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党性修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党性修养的内容、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升的基本途径以及习近平党性修养观等方面。梳理、归纳和总结党性修养已有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述评,对于研究者与时俱进推进党性修养相关问题研究,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答才  吕越颖 《求实》2017,(5):66-78
近年来海外研究关注了中国腐败现象和反腐败斗争的多方面内容,不仅涵盖国内腐败的定义、特征、成因及腐败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系,还对中国反腐制度、方式、机理、效果、发展方向以及群众的认同程度等作出分析,这些研究关注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并将相关研究纳入到宏观的治理格局之中,但较少能够产生中国本土化的理论,其支撑材料也有存疑之处。在研究方法上,海外研究偏好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实证性方法,但存在一味追求"科学化"的倾向和一些重要研究范式的缺失等瑕疵。未来的廉政治理研究应在继续拓展视野的同时逐步发掘本土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郑波辉 《实事求是》2014,(5):108-112
"中国梦"是当前国内学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提出背景和意义以及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来展开探讨,对这些论域相关代表性观点的梳理总结和简要评述,有助于厘清"中国梦"的理论脉络和抓住其精神实质,并为学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乃至"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的扩张野心也在不断膨胀。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根主线,统治阶级本着实用主义精神,以寻求资本最大利益为终极轴心,在整个二十世纪初,紧紧围绕着这一轴心,依据时局的变化,以外交对象的强弱和时间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政策走向。大体而言,美国对拉美与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始终如一地采用扩张主义政策,而对欧洲列强与日本则间隙地采取孤立主义到扩张主义再到孤立主义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的扩张野心也在不断膨胀.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根主线,统治阶级本着实用主义精神,以寻求资本最大利益为终极轴心,在整个二十世纪初,紧紧围绕着这一轴心,依据时局的变化,以外交对象的强弱和时间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政策走向.大体而言,美国对拉美与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始终如一地采用扩张主义政策,而对欧洲列强与日本则间隙地采取孤立主义到扩张主义再到孤立主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虞崇胜  舒刚 《探索》2012,(3):69-75
政治安全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其内涵和外延随着政治文明化的推进而不断调整变化。近年来,在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界对政治安全的内涵、影响要素、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构建政治安全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和评介,以厘清学术界在政治安全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偏差,可以为进一步推进政治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十年来,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学界主要围绕着七七事变的起因、近代新闻传媒关于七七事变报道、七七事变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相关领域的影响、七七事变与相关人物、七七事变与国际关系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考察和探讨,反映了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七七事变研究的基本关切和重大努力。今后,关于七七事变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化与推进:一是加强日方相关史料的挖掘、翻译和整理;二是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研究的关系;三是深层次推进中日双方关于七七事变研究的对话与交流;四是在把握历史事件的同时,还要深入总结七七事变的的鉴今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晨虹 《唯实》2007,(2):11-16
阶层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阶层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近年来,我国学者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对现阶段的阶层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与全面的探讨,其研究领域涉及我国阶层关系的变迁、现阶段我国阶层关系的性质与状况以及阶层关系的协调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陶林 《实事求是》2007,(1):78-8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在21世纪的外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对此,学术界进行了各方面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主要包括:关于和谐世界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受到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它标志着中国外交已从过度强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义务转到强调国家安全及和平发展为第一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和指导原则的根本性转变。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思维模式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趋势,过度夸大世界战争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新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关于一届全国人大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日期、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五四宪法及一届全国人大的会议过程、会议成果及历史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的文本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的研究逐渐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集中论及的问题,诸如时文本进行学理上的深层解读、文本解读的长期性、文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等。同时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研究思路与模式的拓展、文本内容研究的深化以及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等,都还需要学界同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分期研究已然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丰硕成果.关于起点问题,有八个代表性的观点.而在具体历史进程分期方面,存在“时代主题的转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形式、现代化的视角”等五种划分标准.探求特殊事件、特殊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也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进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工作,这才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学术界关于公民民主权利及其制度保障的研究空前繁荣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对民主权利含义的界定混乱、对制度保障研究的方法单一和研究的深广度不足等问题。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民主权利制度保障所作的研究作述评,对于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民主权利制度保障体系.发展民主政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形式发展迅速,它们具有强劲的生产性资金需求,部分居民的生活性资金需要也较多出现。社会急需一种灵活、便捷、快速的短期融资方式。1980年代末,传统的典当业以一种翻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引起各界的关注和争论。典当业的复苏过程,既反映了传统事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翻新能力,也反映了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既反映了人们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的复杂性和渐变性,也凸显了当时"敢闯敢试敢干"的改革精神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