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位、考核模式陈旧等问题。加强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明确自身专业上的学习方向和成才定位。本文对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活动方式、教学时数、考核标准、考察方式等具体模式进行了创新型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的含义、特点,了解其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探索有效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实现思想、道德、法律理论知识的内化及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实践性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融合为一门崭新课程:它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创新成才的新课程体系,是有其学科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真正落实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教学路径的优化选择。当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深度解析后,就会发现,以活动为中心的"跳舞式"教学,虽然走的是迂回路径,却因为能够落实道德体验和吸引学生参与,从而在实践上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素质拓展法"有助于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更好地实现德育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作为一种起源于户外拓展训练的方法,"素质拓展法"不仅可以在德育课堂中应用,而且还因其具有"落实体验""同伴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优越性,所以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德育功效。而要引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则需要转变思维,以"活动"去代替"灌输",用另一种方式去拥有教学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杨春 《世纪桥》2011,(19):99-1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关键问题在于创新,要从师资力量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学环节丰富和考核机制完善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将案例融入职业、专业、行业教育的全过程,对促进高职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受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学校均衡程度、学生现状和教学理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建设和教学成效的提升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唯有以问题为导向,抱团取暖,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最大化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整体性价值。文章以上海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改革协同建设的实践为例,以期为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兴国 《世纪桥》2011,(11):98-99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该课程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选择恰当路径,以期提高该课的实践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真正落实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教学路径的优化选择。当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深度解析后,就会发现,以活动为中心的跳舞式教学,虽然走的是迂回路径,却因为能够落实道德体验和吸引学生参与,从而在实践上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郭跃  周亚东 《世纪桥》2011,(5):96-97
作为专业课程学习中使用的模拟情景教学法很少有学者研究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本文在探讨模拟情景教学法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价值基础上,详细阐明了模拟情景教学法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独特价值、应用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期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略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科学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方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构成了这门新课程设立的科学依据。学习、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需要深入地探索和把握其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强调目标明确"、"以考核评价为导标,强调知行统一"三原则,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部署计划周详的实施步骤、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力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强调目标明确"、"以考核评价为导标,强调知行统一"三原则,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部署计划周详的实施步骤、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力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5.
唐姝 《世纪桥》2009,(19):136-137
教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和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统一来克服教学中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在摸索试验的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哲 《世纪桥》2009,(13):141-142
恰当的运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实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的放矢的去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08,(12)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和小品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刘晓文 《世纪桥》2011,(3):93-94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和首开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有着突出的育人功能,其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考核目标的领先示范性,考核内容的全面科学性,考核手段的灵活多样性,考核时间的全程持续性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雪峰 《世纪桥》2008,(8):131-132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为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和小品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