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群众史观,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党史观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史研究对指导革命实践活动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都作出过精辟论述 ,他提出和论述党史中所体现的辩证分析法、古今中外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史论结合法等 ,都是党史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圣家族》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工人创造一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等群众史观思想。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逻辑分析的结果,也是他们自觉深入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产物。这一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后著作中阐发群众史观和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今天批判形形色色的反对和攻击群众史观思想、变相宣传英雄史观思想,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矛盾凸显,做好群众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决策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评价机制,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蕴含着丰富的群众史观原理。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历史观、价值观和认识论的辩证统一,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明晰的意旨所归、坚强的主体依靠和科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群众史观这一观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这一观点,而且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概括地说,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特征主要包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价值核心;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论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7.
孟庆仁 《理论学刊》2007,2(6):27-3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一般地说对社会发展起着主要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哲学上的论证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发展的总趋势是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但是,这种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它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系统回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新与继承、丰富与发展,对发挥群众史观的当代价值,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中国群众史观研究硕果累累,总体呈现进步和发展态势。然而,还是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些文章存在“假、大、空”的问题,文章缺少新意,似乎在重复前人的话。另外,其研究领域,尤其是价值性研究领域还是有些狭隘。既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可以作为理论指导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那么群众史观在其他领域价值体现的文章也是可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处处闪烁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思想光芒。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一切伟大成就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7)
群众史观和群众工作分别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和躯体。群众史观是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规律总结,其产生以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成为现实的社会为逻辑大前提,以唯物主义地定位个人历史作用为小前提,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群众史观内容的演进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伴随着革命形势和建设环境的改变,群众史观也内在地进行着多重"正-反-合"的逻辑演进,使群众史观不仅有其历史向度,还有其未来向度,分别观照着"历史如何被创造"与"历史如何去创造"两个历史实然与未来应然的主题,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过程。青年毛泽东是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巨变中追求进步、追寻新式知识的旧式知识分子。毛泽东早期关于“大本大源”的看法,关于历史治乱循环的看法,关于“巨夫伟人”的看法,表明他的历史观是陈旧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1920年以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毛泽东历史认识的基本观念。毛泽东的历史观的最主要的内容,是他对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坚定信念。支持毛泽东历史观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阶级斗争史观和人民史观。一切从人民出发的人民史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3,(12):42-42
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管是身处下层还是身居高位。他都一如既往地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从少年时冒雨为毛四阿婆收谷,到老年时渴望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三年困难时期为人民受苦挨饿落泪,带头节衣缩食,与人民同甘共苦。都是这种爱民亲民真情实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物质利益观都包含着很多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他们都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在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具体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我们能更公正地评价毛泽东,更深入地了解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早期政治领袖的代表人物,对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争方法,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线、新方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建设 《学习导报》2010,(18):34-35
在毛泽东心目中,"群众"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汇。他对群众曾经用过"民众"、"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称谓。毛泽东对此还曾有过更具体的划分。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0,(18):34-35
在毛泽东心目中,"群众"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汇。他对群众曾经用过"民众"、"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称谓。毛泽东对此还曾有过更具体的划分。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群众路线思想形成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形象地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手法,来深入浅出地论述党群关系。他把党群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强调党要植根于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强调党不能脱离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朋友关系,强调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党群关系比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强调党要向群众学习;把群众比作党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强调党要依靠群众;把党比作人民的勤务员,强调党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