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书推荐     
正《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新秩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郑永年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  相似文献   

2.
<正>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中流击水的激荡,又有乱云飞渡的风险。未来的发展蓝图,应如何绘就?更深层次的改革,该如何推进?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把握中国的现在、创造中国的未来?"五大发展理念""四个没有变""两个来自于""五个更加注重""三个不会变"……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G20与APEC"双峰会"上,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信心"。《人民日报》推出了系列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两会召开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来自意大利、德国、日本、乌兹别克斯坦的四位外籍高级研究员提出他们对两会与中国改革的看法和建议。如何看待中国自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未来?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副主任及欧洲项目主管安东尼诺·维拉弗兰卡认为,在过去三年,通过在公共管理、国家预算、财政系统、农业和国有企业等若  相似文献   

4.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体现在发展思路变了、经济规模大了、绿色发展优先、经济发展环境更干净了、经济资源节约了、经济更亲民了。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党的创造力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合力,是做好未来五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的改革开放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法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一系列调研数据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中国法制改革与法治发展始终贯穿的七条主线: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法律职业者素质日益专业化;中国司法独立公正原则以及党与司法关系初步法定;党和政府各项制度改革措施更加人性化;法律资源配置和法治发展水平加剧非均衡化;民众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更加显性化;国家政法意识形态与改革路径选择的争论尖锐化。通过这七条主线,可以总结和分析中国特色法治道路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法治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13,(6):F0002-F0002
<正>《改革》张维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命运,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10位权威经济学家站在改革开放的关口,直面中国改革的成败得失,思考未来改革的方向和动力。除了关于改革与未来中国发展的文章外,本书还提供了10位经济学家在近五年来有关此问题更多重磅文章的推荐以及他们所有著作的索引。希  相似文献   

7.
思想者,人之特质也:思想者,言行之端也.所谓观念先行、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未来、想法决定结果,说的就是这个理.思想之变--行为方式之变--行为结果之变,这既是逻辑之必然,也是历史之必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径.思想解放的进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思想解放的广度,决定着发展的量度;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效度.这就是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了比较中国等国家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取得了成功,而苏东等国家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亡党和国家剧变.文章比较了中国等国家与苏东的改革后,认为在改革定位、改革的性质和目标、改革的模式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10年,改革的战略选择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走向具有全局性影响。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现代化"向"现代性"转变的"结点"上,如果说现代化预示着社会的"不稳定性",现代性预示着"稳定性",那么,未来10年改革的重要走向就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要从战略层面上抓住影响稳定全局的关键性制度进行改革。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必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在传统的政治理论家的国家观中都是将二者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在中国政治改革的初期也是将其定位于二元对立,主张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从探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由来入手,在分析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强调以构建"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作为构建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并论述了该模式下我国行政改革模式的渐进式走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国家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共设立北京大兴区等24个试验区,宁夏平罗县作为国家农改试验区之一,试验的主题是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农村土地在"流转"中发生演变:荒地变良田、土地抵押贷款、宅基地变耕地、农民变股民、能人争当职业农民、现代农业遍地开花……土地经营管理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2.
<正>四个"没有变"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的重大战略判断。这四个"没有变"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方向的核心认识,也是我们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基础。我们从四个"没有变"的变与不变出发,探索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以及对世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3,(5):63-63
《影子里的中国》●吴敬琏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本书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发展陷阱、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未来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政党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选举制度的改革和日本两党制的出现与消失。日本政党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自民党、民主党的两党制;政党体制由一极多党制将向二极多党制转化和自民党决策体制的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书架     
正《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作者:郑永年著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小趋势:中国经济的关键变数》作者:李伟吴敬琏夏斌等著出版:中信出版社《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著出版:中信出版社《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出版: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正>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05月本著作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最新作品,60多年改革历程深度解析,未来10年改革前程如何把握。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60多年,城乡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股份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经历了很多变化,也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1,(Z1):73-7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鲜明回答了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意义重大而深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必然与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构成的社会发展道路一脉相承。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唯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分析,旨在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以中国知网1985~2018年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时间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部分机构合作紧密;核心作者集中发展的稳定阶段,作者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热点主要有行政改革、创新、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人才培养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围绕新常态等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是公共管理学的未来趋势;如何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寻求学科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分支学科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制度创新形式。以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为研究视角,以"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考察方法,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石,富有内在逻辑。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协商民主是统一战线的实质内容,二者在辩证互动中保持张力: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可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可以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必将是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公共管理体系作为整个国家行政运作的核心骨干架构,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当前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公共管理体系的逻辑与未来趋势进行探究。中国的公共管理体系具有三个核心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天然的柔性与兼容性、对外交互的世界性。要完善中国公共管理体系,则要解决好若干核心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形成新的公共管理体系的若干特征。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未来,必然因其独特价值和使命,而成为世界公共管理体系改革的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