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炳荣  解通 《学理论》2014,(2):93-94
我国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正式确立了地役权制度。探析现行《物权法》中地役权制度的相关规定,不难发现地役权制度的主体、客体、从属性的相关规定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地役权制度的完善建议如下:扩大地役权的主体范围;扩大地役权的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日益常见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容应该彰显"适度、和谐和可持续"的生态理念。考察我国现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立法,有关生态保障的内容既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存在一定缺失。基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生态系统及其保障的特殊性,可以从保障生态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并强化公众参与的深度、建构集中行使地下空间规划权制度、完善生态责任体系等方面尝试进行立法改进,尽可能厘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行政规划权力的"生态界限"。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封闭小区开放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小区开放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类弊病,期望通过开放小区的方式促进周围资源的共享,对已有道路、绿地等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利用,满足城市更新的需要。然而,依照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小区开放会面临业主共有权如何保护,开放范围的确定以及是否能够请求补偿等现实问题,从本质上而言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选择问题。采用设立公共地役权的方式,能够使政府和业主通过事前沟通的方式对相关内容明确约定,在不改变物权归属的前提下,实现小区开放资源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埃德蒙·格里恩教授于1965年首次提出。它一般指的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用的战略工具与活动。本文试图从公共外交模式和行为特性出发,对西方国家公共外交实践的异同点进行梳理,为当下中国深入实施公共外交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见,非法批地、买卖土地和违法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等违法用地行为在全国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严重扰乱了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法律纷争。为此,必须通过严格依法行政,追究渎职者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等手段,遏制城市房地产开发违法用地活动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张建云  梁化奎 《学理论》2015,(4):215-217
随着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现代城市由"熟人交往"变为"陌生人交往"。生活的社会化程度和集体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需要每一个市民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在对市民的公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市民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主张通过公德教育宣传,建立健全城市法规,提高奖惩实效以及促进公德内化等途径来提高市民公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小雁的"公共选择与政府决策行为"一文指出,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它是一种非市场的集体选样,实际就是政府选择。政府在公共选择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决策制定行为,政府决策执行行为,政府决策监督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行为的启示有二:公共意志如何体现和公共选择责任如何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危机爆发之时,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与常规决策相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以政治学中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地方政府决策者作为"经济人"的一种行为决策的特点,并研究其局限性,最终针对政府的理性行为决策提出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正在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作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物权法>虽确立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制度,但其设立尚存在主体不明、方式单一、登记制度不健全和权利冲突解决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我国应当明确分层设立主体,严格落实商业性地下空间利用出让方式,建立统一科学的登记制度,健全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5.12大地震带给我们很多棘手的甚至无法解决的法律难题。地震巨灾保险问题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地震巨灾风险的公共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和保险公司对巨灾保险的"回避"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西兰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作为完善的一种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由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结合的地震保险制度模式,对我国巨灾保险,特别是地震保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尽快构建适合国情的地震巨灾保险体系:即由政府设立专门组织承担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的同时,增强保险公司的保险能力,并实行全民共建巨灾保险准备金制度,以有效应对不可抗御的地震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城市层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道路等地方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增长率的提高,而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甚至显著降低了其中部分公共物品的增速。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和城市级别并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行为的地区性差异。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成交价款作为衡量地方土地财政规模的做法进一步揭示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偏向的财政动因;对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差异的探索性分析也有助于地区间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态利益与环境资源所有权人基于物权所享有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历史悠久的传统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地役权生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其也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境。针对生态地役权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私法手段保护环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6)
1978年诞生的《今天》杂志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公共领域诞生的标志。它由地下文学转入地上文学的诞生方式、文学公共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相融合的反叛特性,以诗歌为主要载体的表现形式和特别曲折的发展道路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公共领域诞生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表现。通过分析《今天》杂志诞生和发展的史料,探讨文学公共领域诞生过程中存在特殊性的理由和表现。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在既有的政府垄断性供给体系下,社区普遍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满足社区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众多的创新实践中,"社区治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遵循社区治理的理念,尝试将其深化并落实到体制层面,提出"四轮驱动、一辕协调"的社区治理结构与运作模式,并建议首先在"危改回迁社区"中试点.  相似文献   

15.
丁欣雨 《行政论坛》2009,16(1):33-3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但在现实中,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此目标,因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种衍生物,那就是"租".寻租行为对特殊利益的争夺损害了公共利益,导致了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理论的意义在于倡导避免浪费性寻租的政策,因而我们不仅要知道寻租行为的后果,还要知道寻租行为是怎样影响公共政策偏离的,进而实现遏制寻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顾客满意”在工商业界得到了普遍关注与推行,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指导原则。公共领域在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也开始将“顾客满意”作为公共组织运行的指导性原则,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日益体现出对顾客利益的关注。目前,我国公共领域中出现了一些顾客导向的实践,但是在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中尚有不足之处,即开发过程封闭,开发观念滞后,开发程序定势。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当前中国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创设:提高公共机构的透明度;推行承诺制;强化服务和产品的竞争;再造公共组织。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有关设立中公司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对人、物、行为和组织等公司人格要件的规定有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没有就如何处理公司设立中围绕发起人而发生的合同行为与侵权行为作出规定,对公司设立发起责任与清算责任的规定有失周延等.针对设立中公司这些立法上的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定剑 《团结》2009,(4):32-35
所谓参与(Participation),就是让人们有能力去影响和参加到那些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和行为中去:而对公共机构来说.参与就是所有民众的意见得到倾听和考虑.并最终在公开和透明的方式中达成决议。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民主制度.应当是指公共权力在作出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共事务或进行公共治理时.由公共权力机构通过开放的途径从公众和利害相关的个人或组织获取信息,听取意见,并通过反馈互动对公共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莹莹 《学理论》2013,(33):325-327
政府逐渐由"统治者""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相应地,教师——作为宏观和微观"公共权利"让渡下形成的公共教育事业的实践人员,也需要成为适应政府发展下的"服务者"。而以"服务者"存在的教师就必然是以对学生的"关心""关怀"作为其行为和实践的出发点——传承"历史"的"公共善",另外作为永远"开放"并且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又有着终极的梦想——将"公共善"扩大和发展,即"关怀""关心"成为了服务性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女性就业边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开发 中女性“就业边缘化”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设立专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构,强化女性人力资本累积机制,加快 女性职业化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