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社会主义改革全面深化这一实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继承马克思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遏制资本特权的滋生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主要体现为:当前对"资本特权"的预防和遏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激发"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正功能,首要前提在于使资本的运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范和准则,关键条件在于增强和巩固权力的人民性以抵制"资本"的诱惑,外延范围上不仅包括对私人资本还包括对以国家名义运行的资本实施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2021,(4):68-74
反对特权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前提在于正确认识特权的演变轨迹及逻辑进路。只有明晰了这一前提,才能更好地反对特权。特权的演变轨迹及逻辑进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无有特权到家庭特权的转变;第二阶段,由氏族特权到金钱特权的转变;第三阶段,由资本特权到消除特权的转变。特权产生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及其造成的阶级分化,消除的途径在于无产阶级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上述关于特权根与叶、源与流、始与终的逻辑进路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反对特权的前提认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特权的道德谴责中创立起来的。从对资本特权的道德批判中揭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唤醒工人阶级求解放的觉悟,寻求公平正义和人的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基本动因。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权依然存在。公权力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为自己或者小团体的利益服务。如果利用它的权威性来谋求一己私利,这个公权力就会异化成为特权。特权正慢慢地蚕食我们党的公信力,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与反对贪污受贿等典型腐败行为相比,反对特权牵扯面更宽,涉及的利益群体更多,受到的抵制更大,因而建立和完善反对特权的制度可能需要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特权     
剥削阶级国家法律上允许统治者个人、等级或社会集团在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是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内部等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却确立了资本的特权.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铲除特权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任何超越或凌驾于法律  相似文献   

5.
法的功能即法的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统治阶级用法来确认和保护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巩固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例如奴隶制法规定了奴隶主可以对奴隶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封建制法严格保护等级特权;资产阶级法虽然取消了封建等级特权,但却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合法化.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它通过确认四项基本原则,保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所以,法作为阶级统治工具,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总是借助法来实现对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撰文说,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秘密,为人们与资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权力剥削”这种剥削形式,比资本剥削更野蛮,更落后,也应该进行揭露和斗争。 “权力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拥有的政治特权,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必要劳动,它与资本剥削相比,有其显著特点:第一,资本剥削的基础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权力剥削”的基础是少数人拥有的政治特权。第二,资本剥削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权力剥削”则完全是不等价交换。第三,资本剥削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中,“权力剥削”则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再  相似文献   

7.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是一切崇尚法治的国家所必须坚持的刑事司法准则,也是法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重要的宪法权利.自美国宪法正式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能力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正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同样有必要确立这一特权规则.为此应当废除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如实供述义务,建立和完善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特权有关的配套规则,同时在宪法上将这一特权正式确立为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3)
特权是一种与社会法制背道而驰的现象。虽然在我国没有强制的特权存在,但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像非法占有、公车私用、强拆等都是特权的表现形式。特权又是一种权力对大面积的独控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公正、公平规则。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特权现象进行整治,还给公民一个平等和谐的法制社会。从特权在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如何消除特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建立一个平等的中国社会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就反特权做专门、详细的研究,但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呈现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时,提出了一些反特权思想。而这些主要集中于对辩护、维持资产阶级特权的理论武器以及资产阶级所拥有的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11.
郑功帅 《学理论》2015,(6):88-8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然而特权现象与这一目标水火不容。分析了特权现象的种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反对特权现象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对推进机关党建、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机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特权感知是认识官场特权现象的特殊视角。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于官场特权现象感知强烈,具体表现为:特权思想严重、特权行为多样、特权关系复杂、特权危害严重。特权现象具有寄生性、虚假性、垄断性、不平等性和扩张性等本质属性,在官场中呈现出特权群体广泛、"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特权现象明显、制度性特权明显的特征。调查对象认为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的不足是滋生特权的关键因素,他们认同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强化监督等治理措施,并对中央开展特权治理充满期待,但对治理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一切“平等”都是一定的历史产物。“平等”以一定方式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认识一个社会“平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要认识这个社会的历史基础。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当“平等”以一定的方式实现时,必然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形式。以人的依附性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社会特权和政治特权的叠合,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合一;以对物的依赖性和交换平等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以对社会生产自觉控制为特征的自由联合劳动社会,平等的实现才是社会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新的合一。中国正处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对平等实现的选择,只能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否定社会特权化,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因之应从各方面促进这一分离,如:确保国家执行“公共意志”;不以公共权力身份介入私法关系;一切公职向社会开放;一切公务活动法律化、制度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合同特权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合同特权产生的基础是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和公共利益优位理念的存在 ,对行政合同特权进行控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对行政合同特权的控制可以从权力内容、行使程序、救济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赖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险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经典再分配手段突破身份特权的限制,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形成了相似性平等的机械团结社会。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个体化带来的蜕变、无知之幕的撕裂、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的劳动风险等使得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受到质疑,福利国家面临着第二次平等危机。平等危机的周期反复与升级反映了资本生产与福利分配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破坏了社会团结这一底色。在工业化、后工业化、数字化相交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危机的陷阱,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坚持人民性原则、差别化原则、辩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五大弊端,其一就是"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所说的"特权",并非一般日常语言中的"特殊的权利"或者"高于一般人的权利",而是特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1。正如西耶斯在《论特权》中对特权的界定:"无论何种特权,其目的自然都在于免受法律的管束,或赋予法律所未禁止的某种事物以专属权利。"邓小平的"反特权"思  相似文献   

18.
政党和资本是国家治理的两种重要因素和力量。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它的产生和活动都与资本息息相关。资本的逐利、流动和扩张的属性不仅使它参与治理,而且常常体现为极强的控制力。政党和资本的运行逻辑在客观上是矛盾的。政党要维护公正,资本则追求效率。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活跃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民主化浪潮又让政党愈来愈关注民众的意愿和利益。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政党必须要依靠资本才能实现公正,资本只有依靠政党才有更好的增殖。它们可以统一于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下。政党与资本的逻辑统一,关键在于政党提高驾驭资本的能力。党组织通过对金融企业的嵌入,创新组织形态和提升组织水平,在实现组织最优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低和效益最大,将政党与资本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9.
苏联特权现象演化逻辑与反对特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特权现象经过了干部待遇特殊化、特殊待遇扩大化、干部特权异化、官僚特权阶层固化等四个渐进的演化过程。而苏联反特权却经历了列宁时期的坚决打击官僚特权、斯大林时期的放纵特权、赫鲁晓夫时期的针对特权改革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容忍特权几个曲折的阶段,最终苏联特权现象猖獗蔓延导致苏共垮台。我国反对特权必须汲取苏联的教训,坚定反对特权的政治决心,警惕特权成为维护政治秩序的工具,防止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并且始终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反对特权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王伟城 《学理论》2011,(2):32-33
权力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具有强制性和绝对性,因此两种特性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特权思维,而占有欲和特权思维的极端化必然导致腐败滋生。为了防止腐败,必须进行权力制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通过分析权力制衡理论的发展进程,借鉴西方国家腐败治理的现实经验,从而对我国的腐败治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