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东方》2018,(1)
史实表明,唐代以前海南主流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含有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青铜文化、纺织文化、教育文化、礼仪文化等,而且几乎属于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从隋代起,随着中原王朝对本岛统治的不断加强,中原文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总策划--以元阳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都是大自然生态圈中的一个物种 ,都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动态的生命体。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元阳各族 ,创造了以哈尼文化为主体的江外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代代传承 ,形成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其中已经整合成型的有梯田文化、村落文化、火塘文化、节日文化、贝币文化、艺术文化、口传文化、土司文化、谱牒文化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保护和传承 ,都应当在旅游市场中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3.
(一)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一般都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组成,而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力,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打造软实力首先必须提升文化力。丽水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摄影文化、香菇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的本质、概念、对象、范围在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红色文化经历了精英文化、区域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等不同形态的嬗变与重构.革命时代,红色文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立时期的精英文化,演变为区域性的苏区文化、抗日根据地文化、解放区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一跃而为主流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得到全面释放,红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兔年即逝,龙年将至."从前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个龙年,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浓郁的文化气息. 举国上下在思考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在讨论文化——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繁荣,在建设文化——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对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外,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交流和对话,向世界展示、说明和平发展快速进步的中国.中华民族正以一种更宏大的历史胸怀,拥抱21世纪的文化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发展大学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必须搭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路径,通过文化辐射、文化共建、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相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7.
共享性、实践性和延续性是校园文化的基本构成要件。我们虽在经验层面无法对校园文化作完整性的类别化分类,但依其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即校园精神文化,显性文化可大致细分为物质文化、语言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和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制度是各类校园文化形式享有延续性特征的决定性要素,虽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属同一层面,却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形式不可或缺的要素,融于各类文化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8.
城乡文化一体化,是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在文化权利上平等、文化服务上均等、文化资源上互补、文化发展上互促。当前,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户外文化活动场地不多、农村文化人才不足、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不易等困境。  相似文献   

9.
袁方 《中国发展》2011,11(3):32-36
该文在对全球化、文化基本内容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在文化视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产业化、文化的大众化等方面的文化效应,并据此提出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创新、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中国文化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20,(1)
正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产品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湖北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炎黄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神农架原始文化、长江三峡文化、鄂西生态文化等。文旅融合开启了湖北旅游新时代,促进了文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发展地域经济,提升地方影响力,纷纷提出“打造文化品牌”的响亮口号,有海洋文化、帝王文化、大唐文化、女权文化、冰雕与沙雕文化、茶酒文化、花卉文化等等,不胜枚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甚至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4,(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演艺文化、摄影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文化彰显旅游的魅力,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风向标,推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2)
正纵观底蕴厚重的金陵文化、刚劲雄浑的楚汉文化、清新柔美的吴文化、兼容并蓄的淮扬文化和江海文化、海盐文化、京口文化等特色鲜明的江苏地域文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和特点,就是精彩。文化事业是传承创造精彩的事业,文化传承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精粹、精彩,文化传播也要传播演绎精彩,文化的创新创造更要创造精彩。只有精彩才能延续,被人珍惜,  相似文献   

14.
正挖掘、包装和传承海南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时尚文化,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海南文艺战线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海南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挖掘、包装、宣传推广、市场经营等原因,有的优秀本土文化还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缺乏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土文  相似文献   

15.
“九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江苏的文化建设已在历史形成的吴越文化、六朝文化、秦汉文化、沿海文化基础上有了新的飞跃,一个新兴文化现象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江苏大地上蓬勃兴起。这就是以长江文化、海洋文化、陆桥文化为代表的新文化。这一新的文化态势把江苏文化大省的文化格局划分为长江文化带、海洋文化带和陆桥文化带三大文化带,使之与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桥(徐连)经济带相适应。长江文化带地缘上包括:宁、镇、扬、泰、苏、锡、常。省委、省  相似文献   

16.
郭爱斌 《前进》2012,(8):36-37
文化强县首先要文化立县,文化立县要落在实处,就要在内塑竞争力和外塑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文化立县,才能实现文化强县。一、建设配备运用文化站室,为文化强县建设完善的文化活动平台要始终坚守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置于民生的高度,不断增强文化为民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县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文化广场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社区文化站等重点文化的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体现文化惠民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7.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党治理理念,思想建党、精神文明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重要论述和文化强国对政党执政提出的文化要求是文化治党的发展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文化治党的思想,着重构建以价值文化、纯洁性文化、法治文化和廉洁文化为主体的政党文化生态体系。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基本构建了以价值文化为核心、以纯洁性文化为根本、以法治文化为保障和以廉洁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治党的政党治理逻辑体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文化治党能力和文化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保障,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源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深度挖掘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对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信心、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前行的勇气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应塑造文化之魂、坚守文化底线、汲取文化精华、解决文化矛盾、以便更好地引领文化自信方向、培养文化自省意识、增强文化自觉观念、促进文化自新发展,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文化来源于人民,文化服务于人民,文化的优劣由人民来评价这三个方面。文化来源于人民即坚持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人、文化表现的主体及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服务于人民表现为文化要贴近人民、关切人民、引导人民;文化受人民评价具体表现为人民对文化的"自觉消费"、文化在人民中"有市场"、先进文化是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思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依靠什么力量来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是什么等一系列涉及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建设"人文名城"。近年来,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建设"人文名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等荣誉。运河,是桐乡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