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傅山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由“四民相分”向“四民相混”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他对封建“三纲”说的批判而阐释的平等观念,标志着傅山的实学思想具有“近代指向”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业全程式服务体系是对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延伸,是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提升的价值目标,为了促进就业全程式服务体系的建设,高校需着重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着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实现由形式上重视向实际中支持转变;注重实际,实现由重理论学习向重能力提升转变;转变方式,实现由阶段性指导向全程化指导转变;建好队伍,实现由非专业向专业化转变;注重转换,实现由帮助学生找工作向教会学生找工作转变。  相似文献   

3.
王杰 《理论学刊》2003,3(3):147-151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强化服务惠民生 ——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单向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然而,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师生多边互动、教学心智共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师生交流、实现教学互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互动共振教学模式,经实践检验,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高度重视"六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落实"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中,应改变过去所形成的操作习惯和定势思维.县体地讲就是要搞好"六大转变",即转变"轻内涵重外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轻创新重引进",加速自主创新;转变"轻三产重二产",助推服务经营;转变"轻农业重工业",狠抓重中之重;转变"轻面上重个点",扩大城市带动;转变"轻社会发展重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有企业提高用人艺术的方法童哲第一、解放思想,树立崭新的用人观念。所谓崭新的用人观念,应该是与市场经济等价交换、主张竞争、注重能力、突出业绩的要求相适应的用人观念。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上,第一,要由重守业型向重创业型方面转变。不但要重视人的忠...  相似文献   

8.
资本在我国现实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作为有贡献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此而寻找理论根据的时候,有人修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人彻底抛弃劳动价值论,最后殊途同归地归结为一点即资本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是科学的,但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的情况是马克思未曾料到的,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历史状况造成的.肯定立足现实的发展策略,但也必须要坚持科学的理论,不可以为"解释"一时的现象丢弃"改造世界"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胡建 《理论学刊》2005,1(6):52-56
我们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其思想奠基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由鲁迅完成.鲁迅用"立人"的取向超越了当时社会改造的思想高峰--"制度决定论"、"人是国家的工具"和"个人乃完全自足的纯粹自性",肯定了个性的价值在于它既是社会国家的目的,又是历史演进的现实载体与动力主体.  相似文献   

10.
刘志雄 《探索》2001,1(2):20-23
价值取向是主体的意向、意愿和要求及其实践活动的表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其政治价值取向是人民主权,经济价值取向是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是整合,政治体系价值取向是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