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枪在握     
一个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用枪对准着船上的其他9个人. 水手长巴雷特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对我狠狠地说:"你这头猪,你总不能一直端着枪,你迟早会有打盹的时候!" 我一言不发.他说得对.一个人连续不睡觉能坚持多长时间?最近的三天里,我几乎连眼睛都未敢眨一眨.我只要一打盹,他们就会扑向所剩无几的水.  相似文献   

2.
《江淮法治》2013,(9):64-64
提起祁门县闪里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程荣刚,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有一种深刻的体会:听他讲话是一种感染,看他做事是一种熏陶,与他共事是一种升华。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急",助人急、工作急、办事急,就连走路都急。群众百姓谁要有个事情找到他,他立马反客为主,追着当事人直到把事情办妥当为止。群众的事、百姓的事永远比他个人的事重要。  相似文献   

3.
豁达的人生     
邹韬奋当年在上海滩办杂志的时候,有一次乘电车外出,他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报纸.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他的帽子被刮出窗外.邹韬奋却宛如无知无觉,继续看报纸,头也不回一下.旁边好心的乘客提醒他说:"你的帽子被刮掉了,你怎么连看都不往外看一下呢?"邹韬奋解释说:"外滩这一带地痞、无赖多得很,帽子刮下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回头去看和不回头去看都是一个样."  相似文献   

4.
幽默大王     
嘱托女秘书 董事长出门前对他的女秘书吩咐道: "要是有一个叫皮皮的小姐打来电话,请转 告她,我去皮货店为她的大衣付款去了;要 是皮货店打来电话,请转告皮货店,我到银 行提款去了;要是银行打来电话,请转告银 行,我与会计一同办支票手续去了;要是会 计那里打来电话,你就说我去董事会那儿 出席一个紧急会议;要是董事会那儿打来 电话,你就说,我夫人有急事找我,我不得 不离开;要是我夫人打来电话,请告诉她, 我已外出,愿上帝保佑她。" "要是上帝打来电话,我能对他说你马 上就去吗?"女秘书问。  相似文献   

5.
他是黑人,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13岁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气地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把它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宋真宗时,寇准多次指 责王旦的过失,王旦不但不 生气,反而一直称赞寇准。 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 称赞寇准的美德,可他老说 你的坏话。" 王旦说:"我担任宰 相的时间长,处理政事 时的失误肯定也多。寇 准对您无所隐瞒,这就 更看出他是忠心耿耿、  相似文献   

7.
胡质,三国魏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魏文帝时,他官至东莞太守,后又任荆州刺 史、征东将军。胡质为官正直清廉,不仅不贪污 和收受贿赂,就连朝廷赏赐他的财物,他都是分给 部下或贫穷的百姓,从不独吞独占。他所到之处,社 会治安良好,百姓生活安定。 胡质一生以清廉著称,他的儿子胡威受其影响, 也养成了清正廉洁的好品质。一次,胡威去荆州探望 父亲,因无钱雇车马和仆人,便骑着一头毛驴上路。 每到晚上住宿时,胡威都自己捡柴烧饭吃。探望过父 亲准备回家时,父亲胡质送给他一匹绢。胡威见父亲 竟然有绢匹,疑惑地问道:"父亲大人一向清廉,怎么 会有绢呢?"胡质说:"这是我从俸禄中节省下来的, 给你路上当盘缠。"胡威这才收下。  相似文献   

8.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个有大学问的大圣人,但有时候"需要"了,他也会说谎. 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易经的奥秘>时,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很大程度上,罗京用他的不苟言笑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成为20多年来一副特定的"国家表情".在电视机里,这副"国家表情"几乎很少变化.曾有人当面问过罗京:"你会笑吗?"罗京回答:"是摄像机不让我笑."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我和34岁的美国人戈尔德新婚不久,就从中国回到他在美国圣地亚哥的家。稍加安顿,我们赶到底特律,接回了戈尔德与他的前妻萨里生的儿子、被祖父母带了一年多的小海曼。"我一定要让他懂得什么叫限制" 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我和戈尔德见到了他的儿子小海曼。果然,和小海曼刚见面,他就奇怪地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妈妈。"他说:"NO,你没有生我,你不可能是我的妈妈。"我只好说:"我叫邵虹。"他立刻很认真很礼貌地伸手和我握手:  相似文献   

11.
在"之三"中,我通过对比萨大学法律系的观察,提出了让教授们回到法律系去的主张。可能有人会认为,你这个建议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君不见.中国的学者有着独特的"书房情结",追求的就是在自己家里的书房中品茗夜读的感觉吗?中国的教授们,即使你给了他工作室,他不一定就在那里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日上午,河南省睢县城郊乡李园村农民李传益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他打工的黑砖窑老板段学洲会登门造访,而且,段老板一进门就将一沓钞票递给他,一脸愧疚地说:"以前是我不好,没少坑骗员工.这是你打工期间被我克扣的1645元工资,请你收下……"  相似文献   

13.
预测     
《江淮法治》2013,(2):38
一群上层人物围着一名婴儿各抒己见。国防部长:"这孩子将来会当将军,你看他踢脚的动作就知道。"总理:"他将来会当银行家,你看他握拳的姿势就知道。"总统:"不对,他将来会当总统。你瞧他尿裤湿了还笑得出来的模样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刘邦推翻秦王朝,打败项羽 统一了全国以后,便开始追求起玩乐来 了。他在京城附近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 称之曰"上林",专供他打猎取乐之用。 相国萧何比较能体察下情,便上书 高祖说:"长安附近可耕田地很少,而'上 林'内空地很多,恳请陛下把这些空地赐 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萧何的建议惹恼了汉高祖,刘邦说: "你明知'上林'是我打猎之地,为何要我 让给百姓耕种?我看你是收了人家的钱 财,才说这番话的。"他下令将萧何抓起 来,交廷尉治罪。  相似文献   

15.
会议撒尿学     
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科研课题:会议撒尿学. 这一课题的首要问题是撒尿的时机,即什么时候可以出去撤尿、什么时候绝对不可以出去撒尿、什么时候没有尿也可以假装出去撒尿.此中学问大可探究,比如:一把手作为"绝对真理",他做重要指示的时候是万万不可出去撒尿的,哪怕尿在裤裆里.此外,如果几位领导之间互有罅隙,而你一个也得罪不起,那么他们任何一个讲话时你也绝对不能出去撒尿.否则你一出去,那正在讲话的领导就会想:"你什么意思,是不是对我不满."  相似文献   

16.
启功先生在生活中十分幽默,经常令人忍俊不禁. 先生为人随和,对于求字者几乎有求必应.就连来家里维修水管电线的工人,事毕之后也笑吟吟地说:"来,我给你写一幅字."不过先生也有有所不为之时.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是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名言,被用来形容"人肉搜索"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18.
遭殃的机关     
现在知道"遭殃的机关"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看来已经到了我向人们谈谈是什么事使我们机关遭殃的时候了。 本来我们的机关和别的机关没有什么不一样,充其量只是我们的勃朗特·尤若夫局长比别人更威严一点就是了。一进机关大门,迎面就是他一人高的站立塑像,这是局长60寿辰之际全局600个业余雕塑家应征作品中被评选委员会挑中的那个。塑像的一只手威风凛凛地指着进来的人,另一只手指着挂在墙上的横幅。横幅上写道:"你今天打算做什么来让我对你感到满意?"局长在厕所里也打发人挂上他的肖像,下面写的话是:"别在这里偷懒,你不想想,连我也把烟戒了?"  相似文献   

19.
苦难身世韩信年轻时熟读兵书,有安邦定国的抱负。但由于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常靠别人接济糊口。加上他性格放纵,落下不好的名声。当时,有一位亭长邀请韩信到家中做客,但亭长的妻子瞧不起他,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只得忿然离去。有一段时间,韩信靠钓鱼为生。河边有一位洗衣服的妇女可怜他,把自己的饭分些给他。韩信高兴地对该妇女说:"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妇女却很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  相似文献   

20.
"信"与"不信"     
看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记者日前专访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有一段对话,让人震撼.为了干扰查处,王怀忠曾经索贿两百万元,送给一个自称能帮他到北京疏通关系的骗子.记者问他,作为你这种阅历,怎么还会轻信这种人?他说:"头一次我信啊."记者又说,你分管政法,也是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凭你自己判断,这个骗子答应的事情有可能吗?王怀忠仍然回答说:"我前两次相信,我还给他拿钱,不然我咋能给他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