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红军长征期间制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长征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政策,不仅是党和红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而且也为党日后制定成熟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初步经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的政治工作在长征中发挥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在战胜敌人和战胜困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征时期的政治工作,是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条件和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下开展的,其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中,出色的经济工作以及大批红色理财家们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政策、策略,如对土豪劣绅等统治者的财产和物资无偿没收、不放弃任何筹款的机会、必要时先斩后奏等,以及遵循严格的财经法规和纪律。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中,出色的经济工作以及大批红色理财家们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政策、策略,如对土豪劣绅等统治者的财产和物资无偿没收、不放弃任何筹款的机会、必要时先斩后奏等,以及遵循严格的财经法规和纪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统治中国共产党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和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在党内的确立,是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的军事策略在革命实践中的杰作,这是红军长征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向积极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使红军避免了内部火并,这是毛泽东化险为夷,取得长征胜利的最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广东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充分诠释了长征精神,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顺利进行长征奠定了良好基础。长征经过广东还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和政治主张,加深了广东人民对红军的正确认识,坚定了广东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卓有成效的筹粮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筹粮中所展示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密切的群众关系、严格的党纪党规都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最后落脚陕北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中共中央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和新获得的信息,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才一步一步确立的,期间先后至少有过六次更换,才做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惊天动地、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本文以长征红军在四川藏区的事迹为例,论述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是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成功,也是包括四川藏区各族民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06,(11):47-47
1.最早进行长征的部队——红六军团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红六军团全军9700余人在任弼时等率领指挥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2.长征中最年轻的部队——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少共国际师”,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1934年3月,“少共国际师”改称15师,长征时担负掩护和殿后任务。3.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红二十五军1934…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通过对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班玛地区的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以弘扬艰难困苦所铸造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七十载星移斗转,七十载春风秋月。夹金山的风雪还在我们眼前飘洒,大渡河的波涛常在我们心头激荡,遵义会议的灯火仍在征途闪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3.
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技术工作主要围绕军事和战争展开,具有务实性、长期性、灵活性、群众性的特点。由于面临着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疯狂的武装镇压,党和军队大部分时期在偏僻落后的农村活动,物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的制约使党十分注重医疗、电讯、军工三大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事关党和军队的后勤保障、通讯联络、情报侦察、物资补给。医疗、电讯、军工从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先发展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在抗日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亦为扩大红军、筹款筹物、巩固组织等具体行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红军攻克漳州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是抗日局势、地方组织和民众诉求三者之间“天时地利人和”内外驱动的共同结果。它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抗日宣传工作的策略方法,即主要通过抗日的政策导向、宣传标语和实际行动,实现中央红军同地方组织、地方民众的有效互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工作最终推动我们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显著成绩,巩固了地方革命组织、发动了广大革命力量、取得了丰厚物质支持。探讨红军攻克漳州后的党的抗日宣传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原因、途径、成效,更好地总结红军攻克漳州后党的抗日宣传工作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漳州战役的研究、对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本身意义重大,事迹悲壮,可歌可泣,而且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红军游击队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同时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  相似文献   

1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形象地再现了这首诗词所描述的场景。万里长征中的坚苦卓绝,渡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里,使人们感悟到了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村。小井红军烈士墓所在地原是一片稻田,与小井红军医院相隔仅百米。  相似文献   

18.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说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党和红军在长征中迭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可以说,长征的胜利就是信念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是伟大的,战胜了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就是要感悟红军信念坚定、务求必胜的精神脊梁,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民主集中、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操,胸怀全局、严守纪律的政治品格,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将长征精神传承好,坚定信念补好钙,攻坚克难建新功,自强不息谋新篇,遵规守纪树新风,勤政为民创新业。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中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得红军能够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斗争环境,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长征途中,党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