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政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联合国环境大会,非政府组织都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以及全球气候谈判中独立的和有价值的行为体,并且与国际政府间组织以及国家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又影响和改变着全球气候谈判的进程,推动着以国家为中心的环境治理模式向多元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模式转变。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影响的增强也给我国的环境外交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哥本哈根协议》被认为是一项并不令人满意的协议。但事实上,尽管它不具法律约束力,仍将推进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因为国际法实践已证明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软法同样具有某种影响力,同样会促使国家完成相应法律义务。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应仔细研究《哥本哈根协议》的基本内容,在加强能源战略建设的同时,坚持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立场,适时把握国际气候立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7,(2):135-156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会议外交与谈判管理是达成其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联合国主导下的缔约方大会具有较为固定的流程与规则,其谈判显示出连续性和多元行为体参与的特点。另一方面,主办国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充当着谈判管理者的角色,在会议外交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巴黎气候大会谈判周期内,关键行为体法国和《公约》秘书处的作用和影响体现在会前筹备、会上谈判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在大会筹备阶段,形成有效的谈判案文和谈判规则,运用外交手段对重要国家展开说服工作;在会议谈判中,通过密切配合将会议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结合起来,掌控谈判形势,避免谈判的不确定性,力促各方达成共识,实现协议的最大包容性;在巴黎大会后,法国与秘书处继续合作,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和落实提供政治动力。巴黎气候谈判的成功,实际上是传统国家外交能力与政府间多边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关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微观因素,如会议外交机制与谈判管理技巧,也为理解国际气候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的发展日益聚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上,气候危机加剧迫使各国重新审视传统的安全观,开始在对外关系中引入气候安全因素。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安全治理的多个层次,并在多边和多维互动中衍生出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安全治理。但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曲折艰难,全球气候安全治理的态势令人堪忧。我国不仅应该将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下,还应该将其置于国家安全的总体框架下,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东 《外交评论》2009,26(6):22-29
从复兴经济、保证安全、维护世界领导地位出发,奥巴马政府对气候变化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为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和协调工作。由于在制订气候变化协议立场及减排指标方面,美国与欧盟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较大,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十分有限。鉴于气候变化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迅速攀升,在未来数年中,美国及世界各国就气候变化议题的谈判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哥本哈根之后的气候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岁末,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画上了句号。但哥本哈根卷起的气候风云,留下了无尽而且难解的气候谜团。2010年,哥本哈根之后,气候之路,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分配与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气候公平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京都到德班气候大会,以“气候公平”为主旨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正逐渐从研究领域走向政治舞台,中德印三国学者提出的“碳预算”方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碳预算”方案是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法,在人际公平与政治可行性之间寻求平衡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公平”含义的理解.随着德班会议的结束,2012年后国际气候政治走向逐渐明朗,“德班增强平台特设工作组”开始为建立2020年全球新型减排行动框架寻找可行方案,以便适合所有缔约方参与.“气候公平”将成为未来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碳预算”方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各方案对同一“公平原则”有不同阐释,实质内含了对国家发展权的争夺,为此中国应该争取主动,通盘考虑,以免落入公平陷阱.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外交评论》2009,26(6):30-45
气候外交是各类国际行为主体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所采取的一种全球治理行动。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问题逐渐进入国际外交议事日程,成为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博弈的新焦点。不同于其他外交活动,全球气候外交有其自身的成因和特点。当前的全球气候外交面临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信任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和权力之争以及谈判和执行的“双重难题”等因素的制约。全球气候外交及其困境要求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行为体的权限与责任,积极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寻求积极、有效的全球共治范式。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应当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力争应有的国际气候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哥本哈根气候博弈与中国角色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贵阳 《外交评论》2009,26(6):13-21
备受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留下的不仅是一份令人尴尬的《哥本哈根协议》,更多的是国际社会的反思。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满怀真诚而去,希望推动谈判取得实质进展,但得到的却是毁誉参半的国际评价。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各国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有着不同的心理预期。回眸哥本哈根,虽然谈判依然延续着三足鼎立的旧格局,但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形势。如何在“做好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同时,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是中国在后哥本哈根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6,(3):133-156
主权国家一直是联合国各种谈判的主体,也是全球气候多边治理机制的履约主体,然而,各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往往差别较大,其政策立场也会因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而出现波动,给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带来风险和挑战。随着全球气候谈判进程的不断演进,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以巴黎气候峰会为转折点,城市在全球气候多层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落实《巴黎协定》和国家自主减排承诺的重要力量。尽管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城市参与气候治理的形式和内容均有较大差别,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和特色为本国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策倡议和城市网络行动方面更是率先垂范、堪称先锋。得益于城市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实践和倡导,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处于巨大而深刻的转型进程之中,国家主体的角色从领导者转向协调者,全球城市气候网络超越了传统的垂直型全球多层治理的障碍,促进了国际气候谈判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正从重要参与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模式更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却是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反映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交往中所处的种种劣势一是人才竞争劣势;二是信息化严重滞后,即存在“数码鸿沟”;三是贸易条件恶化;四是在金融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五是民族产业面临巨大威胁;六是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些劣势,发展中国家如何清醒地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央银行独立的浪潮。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对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具有促进的作用,这主要基于一种信号机制。从信号机制的整个过程来看,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是一种提高可信度的制度安排;从信号内容的实际效果来看,中央银行独立将带来相对的低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与一定的经济可预测性;从信号的传递效果来看,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起到了信号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将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环境。各国间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的增强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制约 ,具体表现为 :全球性经济组织的运行是以参与国若干主权的让渡和转移为条件的 ;公众信息来源的日益广泛化、多元化 ;国际组织与国际公约作用的扩大 ;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政治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双重影响 ,而且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进行 ,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从语用学角度对中西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是增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实现言语行为(Speech act)提供一定的知道作用.那么,在"拒绝"言语行为方面中西方之问又有什么异同呢?本文依据从网上调查资料、各种相关文献以及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对中西"拒绝"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际气候机制自国际环境机制发展演化而来,经过近40年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在理念、内容和责任主体上趋于成熟和完善,并能够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不二选择。随着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以及对国际气候问题认识的深化,它们将在国际气候机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国际气候问题的最终解决注入新的因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除了通力合作,制定并遵守有关国际公约外.还应制定具体的国内法,以实现本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并更快地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西方一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伞状法律体系,使其更加从容地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我国虽然有不少单行法涉及到了循环经济、节能等内容,但并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更没有将已有的法律整合出一套法律体系。因此,采用环境法领域常见的“伞状立法”结构.建立一个以“气候变化应对法”为统撮的多层次的法律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有可能压垮一个国家的灾害反应能力,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引起国家间的摩擦,招致政治暴力,抑制国家发展,因而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完善我国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济,争取在国际性议题中的话语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战略支点,是应对气候变化、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印度尼西亚、韩国、蒙古、泰国、柬埔寨王国五国的宪法司法制度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的宪法司法制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比较和分析,从中借鉴有利于我国宪法司法制度建立健全的方面,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宪法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可以说是刑法学界热议的焦点,在大多数国家的刑法典中,对它的犯罪性质、构成要件和刑罚结构观点各异。我国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修改工作中,应将其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以利于分则罪名分类的协调性和体系性,尽快纠正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过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相关规定,应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对象与方式;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尽快研究制定食品安全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复杂性,整合性公共服务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模式。整合性公共服务以伙伴关系为基本工具,形成了八大创新性内容、以跨界性协同为基本提供结构和具有以公民为中心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实践模式。借鉴整合性公共服务模式,可以提出推进我国整合性公共服务改革的"三化"对策:以信息化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城市化推动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以社会化推动公共服务整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