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枫  张新洲 《前进》2013,(4):18-19
2012年是汾酒集团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危机事件频发的行业环境,汾酒人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践汾酒战略新思维,紧紧围绕“强夯基础、扩张规模、创新营销、提升品牌”的年度经营方针,以“三个突破、六个强化、六个提升”为工作目标,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提前三年实现了百亿目标,推动汾酒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张莲莲 《前进》2000,(9):18-21
名牌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而山西至今尚未培育出能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全国性名牌以及国际名牌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即将加入WTO,在国内外名牌对山西实施“围追堵截”的环境下,山西如何才能突破重围?  一、山西实施名牌战略的制约因素  1.山西名牌太少  山西知名度较高,可与外埠产品一争高低的只有汾酒、老陈醋、海棠洗衣机等。名牌产品在工业产品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仅形成了汾酒、奇强、东湖牌老陈醋、澳瑞特为代表的省内10大名牌产品群体,而其中只有汾酒公司的“杏花村”商标…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党委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成立于1949年6月。1993年底,根据国务院指示,在国家和山西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厂积极进行了股份制改组,成立了“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与汾酒(集团)公司,两公司党委也相应...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2,(9):1-2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山西省晋中平原的汾阳市杏花村,这里是华夏文明和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多元文化的沃土,悠久的酿酒历史,精湛的酿酒技艺,形成了滋养几千年汾酒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就了“汾酒”这个千年传世佳酿,  相似文献   

5.
<正> “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名牌”,其重大价值不可估量。世界各国为此纷纷数典搜踪、推古荐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煞费苦心,亦为“申遗”成功而强冠相庆。自“申遗”以来,至今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己达360处,其中亚洲156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7处(组),分布在17个省、市、区。虽然,作为素有文化之邦之称、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不落人后的浙江,迄今还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但令人颇感欣慰的是,目前我省南浔、乌镇、西塘三个古镇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已非“纸上谈兵”,正在扎实、有序、稳健地向纵深推进,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0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关于南浔、乌镇和西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函件正式行文至国家建设部。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将南浔、乌镇和西塘与江苏的三个古镇一起,共同以“江南水乡古镇”之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使我省“申遗”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濒临失传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所说:“除了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除了我们写汉字说汉语之外,所有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切,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人权》2011,(1):56-59
无论是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表演的《飞弦踏春》,还是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把有着“世界屋脊”和“雪域高原”之称的西藏及其独特的藏族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全世界游客面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都得到了展示,为海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非遗”盛宴。半个世纪以来国家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翔实的资料证明了中国政府在保护藏族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白族传统工艺扎染被称为“大理之宝”,至今已传承千年。近日,在洱海西岸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我们采访了守护、传承这种技术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绅,了解他与扎染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自古以来就有“文物之邦”美誉。最近省政府公布了“新昌调腔”、“四明南词”、“金华道情”等64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传承和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可喜可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省与全国的情况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马生 《今日浙江》2009,(12):56-56
在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本刊与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平阳“鳌江大龙”、开化长篇叙事山歌“九娘歌”、象山石浦的“富岗如意信俗”、金华传统体育“岳家拳”、海盐传统戏剧“海盐腔”、衢州民俗“喝山节”、江山婺剧“变脸”、  相似文献   

14.
梁家铭  杨苓妍 《台声》2023,(7):78-7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各界关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表示,非遗的传承,既要有匠人之心,又要有创新之志,期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文化,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在秦淮河不远处,就坐落着一座以传承、保护、创新非遗文化为特色的南京云锦博物馆。自从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南京云锦博物馆就不断依托云锦艺术品及文创品突破创新、跨界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杜晓帆 《人民论坛》2023,(9):103-106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亟需建构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彰显文化自信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面对新的问题与机遇,力求在保护理念、管理方式、阐释利用和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构建涵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社会功能性分级分类管理和中国“文化遗产学”四个方面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谷继建 《前沿》2009,(2):197-200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多集中在立法、政策、措施甚至开发等方面,但针对非物质文化保护过程中的细节还不够明朗,尤其是多集中在正式制度领域,然而非正式制度中的一些概念与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既交叉又交错,其“合”与“分”的交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7.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是晋商故里,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现己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相似文献   

18.
《江苏政协》2023,(3):27-2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我省提出“要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使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围绕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全省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对照中办、国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如何在“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发展中推进此项工作,仍存在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薪火相传。作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博物馆,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足迹。而且体现了历史、文化、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社会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李红勃 《人权》2014,(3):56-60
一、文化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