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道德培育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道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另一方面要培养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社会系统,在其初始阶段,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建立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人们的行为失范.建立这种内在控制机制的关键一环便是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如果按人们自觉的程度来划分 ,道德与法律可以分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由高到低三个层次。从人们遵守规范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来看 ,道德自律是最高境界 ,道德他律和法律他律都必须转换为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 ,三个层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三种形式整合的实现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4.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术道德养成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环境是基础,制度是根本,自律是核心,技术是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养成机制的良性运行,需要环境、制度、自律和技术四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促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克勤 《思想战线》2005,31(6):133-136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的内在要求,是一套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道德治理机制借助道德权威以维系其道德治理的秩序,它通过一系列原则、运作方式、自身调节来实行其运行,并经过道德体验来对机制进行优化以实现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从对人应该怎样存在、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才能成为好人这个自我认识最核心问题的深思,结合对外在社会客观要求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而对自身的约束。道德自律的形成应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道德自律应解决好四个统一:道德自省与道德评价相统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道德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控制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类型。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成员进行道德自律。外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会机制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以他律性的手段引导社会成员按道德规范行为。内部控制属于高层次的社会控制,是我们要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内部控制必须通过较长时期的外部控制才能够实现。外部控制是走向内部控制的关键条件。新加坡就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等一般的道德要求的失范行为实行重惩和重罚。这对形成和维护新加坡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  相似文献   

9.
王翠绒  邹会聪 《求索》2010,(5):48-50
现代人口健康是个体健康与公共健康的有机统一体。现代人口健康道德动力与平衡机制是现代人口健康最基本的道德运行机制。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是现代人口健康的主要道德动力。平衡机制以社会功利、公众参与、最小侵害、权益补偿为原则,通过个人与社会相互履行义务来实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活力,平衡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和谐。  相似文献   

10.
于喜廷 《青年论坛》2006,1(3):16-18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活动,是人们以理性对自身之外的道德规范的确证与认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法则和行为准则。道德自律意识的增强,是以德治国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形成,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加需要市场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1.
尹杰钦 《湖湘论坛》2004,17(6):86-87
一、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意义重大改革、开放、发展和创新的当代中国 ,不仅要求一般意义上的人才辈出 ,更需要广大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能够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 ,特别是道德素质 ,以形成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领导干部道德素质 ,一般地包括领导干部道德认识、领导干部道德情感、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和领导干部道德行为。而且 ,领导干部的地位、责任、功能与作用的发挥程度与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水平密切相关。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所以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意…  相似文献   

12.
周育平 《湖湘论坛》2006,19(4):27-29
共产党人的道德具有政党道德和一般道德双重属性,它既是一种软约束,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刚性成分,多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共产党人道德的践履也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在道德实践过程中,如果在加强主体自我修养(自律)的基础上又加强对主体的监督与制约(他律),充分发挥共产党人道德特有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作用,对违德者加以刚性约束,那么,道德的践履将会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的社会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玉 《桂海论丛》2006,22(5):59-61
构建完善的德育社会激励机制是有效开展和正确实施德育的必然要求。受社会激励机制内容不完善、激励目标片面、社会舆论正面教育与反面批判结合力度不够和我国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的德育实践中出现了“形神分离”、投入产出非均衡发展等现实困境。因此,迫切需要对德育的社会激励机制进行内容完善、模式创新和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4.
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性是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指向的是善,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是道德理性的重要表现。在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使之适度,切忌走向偏执,这是道德理性健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浅论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行合一、修养与实践并重是中国伦理道德的鲜明特征。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互脱结、甚至背离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体系 ,作为评判社会个体道德水准的客观标准 ;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行为准则 ,使人们有章可循 ;建立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 ,为实现知行合一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创建文明健康的道德环境 ,营造知行合一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治国方略,其实现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警察作为一支重要的行政管理力量,它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警德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此,本人拟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本源问题,是伦理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为了探寻这一问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周公、老子、孔子和孟子等都作出了自己的巨大努力。首先周公提出了天德观、然后老子提出了道德观、接着孔子提出了情德观,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性德观;从而最终从天德观发展到人德观,为后来的中国传统思想界认知道德本源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他的人生与他的道德哲学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