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金双  范晓霞 《前沿》2012,(11):186-189
林纾及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除了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外,最关键的是他出色的译笔及极富个性化的"误读"。正是学界对其毁誉交加的"误读",成就了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地位。林译小说中的"误读"大致有时代社会、合作者及个人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3.
近来,两岸不少学者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胡六点"进行了解读,总的来说,这对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大陆方面的善意、诚意和创意具有正面意义。但笔者也发现其中有一些"误读",以下仅就三个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杨林霞 《前沿》2011,(5):14-18
学界原有对宗教研究新范式的质疑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新范式中"理性"概念的内涵、"单一供方模式"的分析框架及理论的普适性。但对其进一步反思和解读发现,原有质疑(1)对新范式"理性"概念的理解多有"误读",新范式的"理性"概念是一种"厚的""主观理性",不涉及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个体理性/集体理性等具体内涵;(2)忽视"供方模式"的发展现状,"单一供方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已被正视且正在进行修补;(3)对理论的"普适性"期望不切实际,且忽略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调整和修正理论这一更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冯利华 《求索》2010,(4):171-173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理论,主张在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塑造新的意象,延长接受者的审美体验过程。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突破传统用典局限,提出以"以故为新"为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以才学为诗"如同"齐言喻楚",使诗歌文本"陌生化",增加接受者的理解难度。阐释者虽力图破译其诗歌典故密码,但由于情感、文化和价值取向等主观条件的差异,其所期之"以与古人相遇",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阐释文本反而会令诗歌与接受者再隔一重,产生双重"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通州区由"重点新城"到"现代化国际新城",再到打造功能完备的"首都城市副中心",其定位不断提升。这是北京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赋予了通州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明年铁路春运工作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早",春运从1月8日开始,比往年来得要早;二是"重",春运总体客流增长较大,节前客流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11,(20):68-69
余姚的金秋,碧空如洗。回眸"十一五",余姚水利部门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十二五",余姚将在建设现代化的征程上,进一步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刘祝环  李永洪 《前沿》2011,(24):64-65
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的至高地位,我们的感性不能直观它,这使得"道"和康德的"知性物"概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老子的"道"是可以为我们所认知的,这一点又不同于康德的"知性物"。老子认为我们既不是用"心"来思维"道"的具体特征,也不是用感性来直观"道",而是用"心"来观照"道",也就是直观"道"。这样就和康德"智性直观"的概念有了契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康德认为人类不可能拥有"智性直观"。  相似文献   

10.
龙佳解  蒋红群  阮德和 《前沿》2010,(21):34-36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钝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间的财富轮回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170年间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仿佛陷入了一个历史轮回的怪圈。从清末"官督商办"到民国的"国营为中心",再到共和国的"对资改造",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三度"国进民退"的轮回,国家垄断的惯性思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旷红梅 《传承》2012,(5):40-40
百色作为广西的一部分,其百色起义精神与"广西精神"一脉相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色各族人民如何真正成为"广西精神"的践行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全面、深刻地诠释"广西精神",需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把"人"看作"群"的存在,以"群"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旨归: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强调"群"对个体的制约,主张在群体中给个体"正名",以明确个体的社会角色以及与角色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人与"己"关系上,从群体和睦着眼,奉"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群体本位"的前提下,先秦儒家也重视个体价值,肯定个体才华,尊重个体的人格、气节和尊严。在这种思想熏陶之下,中华民族成长为重群体、重社会效益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周瑞金 《同舟共进》2014,(12):25-27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法治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第五个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这种治理方式转型,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外媒评论说,习近平的依法治国必将强势载入中共史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们稔熟的残疾人事业宗旨"平等参与共享",从意义到内容到做法,做了进一步阐释,从而对人们践行这个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平等参与"是一种民主生活,它冲击官本位而催生民本位。实现"平等参与",有赖于事业转型、体制转型。事业、体制越受"官本位"影响,越不利于实现"平等参与"。它们应在良性互动中前进。作者还强调:"小型化、现代化、社会化"是这项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将成为今后10年乃至较长时间更核心、更实心的焦点和课题。面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已进入至关重要的"后半程",续写"前半程"辉煌成为三中全会做出"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杨杰 《前沿》2012,(1):199-200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可以形象的概括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是"红旗车",文化企业是"驾驶员",先进文化是"方向盘",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动机",经济、科技、人才和文化体制是"四个车轮",文化政策是"路标",品牌文化是"快车道",文化产业法律法规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能越走越稳。  相似文献   

18.
曹阳 《求索》2010,(11):5-7,17
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将是多元化微观经济主体互补互动、利益密切相关的共生组织群。在共生进化过程中,"小农"将在市场化、社会化网络这一共生界面的基础上被"改造",但不是被"消灭";而市场化、社会化网络这一共生界面的建设则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适时组织实施"大推进"战略。这一战略的内涵是通过对"三农"涉及许多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获得规模经济性,从根本上提升"三农"基础,加快农村城镇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全面起飞。其实施的主体要以政府为主,按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采取区域性逐步推进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人重"礼",因为几千年间中国社会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社会制度,就得有"礼",借以处处体现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大到官制设定,小到婚丧觐宴、穿衣吃饭,依人分等,都有规定。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足见繁琐。因为繁琐,所以古代官僚或候补官僚都要专门学习,以"礼"事上,以"礼"治下,免得举措失当,乱了规矩。今天,除了研究古代官制及文化风习,我想是无须修习这些劳什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