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宏大的现代化工程,从区域上划分上看,它主要包括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两大内容。其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以得到有效地展开与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然而,礼文化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五千年的儒家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礼文化的兴衰史。纵观历史,礼文化在荣辱具存、爱恨与共中曲折发展至今。是什么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年不朽,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其现实生活中的礼仪现状却着实让人担忧。又是什么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观念,导致了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在礼仪素质上的缺失。本文将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明,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而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高层次的文明。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有灿烂的文化……,并且有受到孔学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这使中国社会富于经验,具有一种凝聚力,使外国来访者羡慕不已。”(美国保罗。肯尼迪著《大…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朱熹园考察时曾深刻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段话蕴含着对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联系最深刻、最鲜明的判断。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底,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相同,只是坐标系统和政治叙事方式不同,由此推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文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开创和推进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文化的普遍交往,将使民族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既使民族文化受到挑战,还将使其获得发展创新的环境。中国文化正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挑战并经受时代的选择。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普遍交往环境也为中国文化提供创新的契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精华必将因普遍交往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体知”的基本特征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知”(embodiment cognition),即“体之于身”的身体之知,它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借助意识、借助思维的“识知”或“思知”,其乃为中国古人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一种深入的考查将会发现,中国古代的体知之所以成为可能,恰恰在于这种身体之知以一种“思在合一”的方式,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人所理解的一种不无独特的现象学式的、本体论化的身体之中。正是这种现象学式的、本体论化的身体,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的身体实际上是一种天人合一、两性交感以及以生为道的身体,而且同时也使其身体之知具有直觉性之知、关系性之知以及践履性之知这三个极为突出的基本特征。因此,由于以本体身体及其生命逻辑为深刻依据并作为其忠实体现,这使中国古代的体知并非流于一种非理性、神秘化的“原始思维”,而是不失为理论上不无自洽、不无成熟的人类又一自成一体的知识论体系。正如该体知思想曾根深蒂固地支持着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文明的过去那样,我们相信,在人类业已对唯科学主义深入反思的后现代的今天,它也将以其鲜明的根身性、具身化的特点,并作为对唯识主义的“以身为殉”价值取向的纠偏和批判,与当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知识论思想合流,而为人类新的文明建设作出自己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大历史观来审视和定义中共党史,形成了其独具理论特色的“大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有其内在的理论渊源、文化底蕴与现实指向。从理论渊源上看,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是其最深厚的理论基石,中共历届领导人党史观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从历史文化底蕴上看,它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求真”“通变”“经世致用”的优秀史学文化。从现实指向上看,它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大变化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思索,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们记录传递交流彼此信息的工具——汉字,与中华五千年历史相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水乳交融。汉字不仅载录了五千年历史文明,而且对推动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创建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直至现在,汉字仍继续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近百年来,在西方文化洪流的巨大冲击下,汉字曾几何时作为革命对象,也经历了一番暴风骤雨,几遭受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看,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从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奋斗历程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旗帜;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值得借鉴的新旗帜;从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看,它是人类进步事业新的认识论旗帜。  相似文献   

10.
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欧盟作为其主要的外部约束者,其外部约束主要体现为软干预,是一种软实力的外部约束。相对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干预下的破坏多于建设的表现,欧盟软实力在中东欧国家转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一是以治理模式发挥了建设作用,“在没有民主制度的地方帮助建立了民主制度”;二是强化和扩大了欧盟价值领域,对中东欧国家转型产生了和平性和建设性的影响。欧盟的软实力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一是因为西欧的一体化从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在软硬实力上均占优势;二是在西欧和中东欧国家之间没有所谓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认同让欧盟软实力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软实力发挥建设作用要以硬实力为支撑、以文化交融为背景,软实力能够产生影响,是靠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强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