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连名制种类之多,可堪称全国第一。从民族谱牒档案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有母女连名制、父子连名制;从宗教学角度看有哈尼族摩匹师徒连名制;从地名学的角度看有地名连名制。这些连名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且至今还在使用,发挥着其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3.
(一)苗族先民氏族社会的残迹 我们今天来研究苗族社会组织或复原古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依据是:苗族史诗、传说、现存的民族资料,苗族的语言、服饰、互相称呼和带有氏族、部落特征的各种残迹。包话婚姻、丧葬、祭祀、宗教、节日等等习俗。通过这些残存的资料来剖析苗族远古社会。 母系氏族的残迹:  相似文献   

4.
原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赤日摩岭同志(已故),参加调查整理的关于贵州台江苗族的父子连名制和改用汉姓的传说资料,对了解苗族社会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原资料重新整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羁縻州是封建王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行政区划体制。羁縻州制始见于隋代末年,唐代广泛实行,宋代有进一步发展,到元、明两代则为土司制所代替,其推行时间长达六百六十年之久。今仅就苗族分布地区的羁縻州,包括今贵州全省和附近省区某些毗连州县,分别列举加以论述。可是这些羁縻州的里里外外,都有或多或少的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并非封建王朝专为统治苗族特设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7.
四川的苗族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四川南、川西南的沪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川苗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且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其中的多数为汉族地主的佃户。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仅在清代,四川和贵州的苗族就举行过多次起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苗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  相似文献   

8.
苗族的服饰     
在中国西南和中南部的贵州、湖南、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苗族。这个有五百零三万人口的民族以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著称。苗族的服饰花色纷繁,过去人们曾根据他们的穿戴而称呼他们为青苗、白苗、红苗、花苗,以及长裙苗、短裙苗等等。他们的穿著往往因地而异,如贵州西北部的苗族男子,穿著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氈;广西地区的苗族男子则穿亮布(用蓝靛和蛋青调染、干后布面发亮)对襟短褂,著长裤,头裹两丈长巾;居住在湖南西部的苗族妇女,上身著大襟右袵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衣领和裤腿都镶有宽阔的花边;广西地区的苗族妇女则是上身著小领、右袝短衫,无扣,用布带系之,胸部罩一块棱形绣花胸围,腹部围一条围兜,  相似文献   

9.
苗族民居     
邰磊 《人大论坛》2006,(10):46-47
在山清水秀的黔东南苗岭主峰雷公山和月亮山间行走,除了领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感受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外,触目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大地上挺立的苗族民居了,这里的苗族民居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呆脚楼,造型独特,朴实典雅,尤其以雷公山麓至清水江畔一带的苗寨最为典型,是苗岭旅行不可忘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苗族谚语     
齐脚才抬得动房架,齐心才能相处。只手支不住天。有志气才能作大事无志气只作乞丐。勤快土变田,懒惰田变土。没有流汗赚来的钱是不能养家的。苗族谚语~~  相似文献   

11.
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苗族古歌》综合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传统林业思想是其科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古歌原文为依据 ,论述了它所反映的制种、整地、播种、移栽、砍伐、使用等的全过程。展现了苗族为丰富祖国林业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苗族的族源     
苗族的族属渊源 ,与远古时代的 :“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距今五千多年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一带 ,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九黎”。在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县 )大战之后九黎败北 ,蚩尤被杀 ,势力大衰 ,九黎部落的相当大部分战败后向南迁徙。尧、舜、禹时期 ,九黎部落又发展起来 ,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三苗”。商、周时期 ,“三苗”的主要部分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部落一起被称为“南蛮” (亦称“荆楚”)。“南蛮”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到西周中叶 ,“荆蛮”已成为周朝南方的劲敌。故从昭王开…  相似文献   

13.
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先民就已劳动生息在今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后迁移到湘西和黔东的“五溪”地区。唐宋时期,苗族先民开始进入岭南地区,以后又不断西迁,散布于广西各地及广东西部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广西,苗族集中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等四个自治县内。大分散、小聚居是苗族的分布特点。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  相似文献   

14.
在十二生肖纪年中,苗族同胞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由于历史上苗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其历史多以传说故事来“记载”。渔猎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盘瓠”;农耕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水牛。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16.
松桃苗族的舞狮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新春佳节,别有一番风情。舞狮子,正是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你看,在一阵“咚咚锵锵”的铙钹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英俊武士引出了一头威猛雄伟、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边还跟着一个笑眯咪的“大头  相似文献   

17.
当男方老人看到哪家有姑娘适合做自家的媳妇,就请媒人去说亲。 男方的媒人叫“跑媒”。跑媒先放出口信给女家,若女家无反感,跑媒便带上一把伞登女家说亲。 跑媒到女家时,先唱开门调。一调终了,女家仍不开门,跑媒必须再唱一调。二调终了,女家才把门打开。跑煤一进屋,便唱一首挂伞调,并把伞挂好。坐下稍微休息一下,便起身向女方父母及哥弟敬烟。敬罢烟,唱铺床调,女家铺好床,跑媒在床上稍微躺一下后便起来,手握着伞,唱请父母及哥  相似文献   

18.
苗族医药在民间传说、歌谣和汉文医学典籍中有所记载。湘黔边界流传的歌中就有:“药王药王,身明晶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披星戴月,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西汉刘向所著《说苑辨物》载:“吾闻古之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者也,行医于乡里。”《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20.
林娜 《今日民族》2011,(4):36-38
早就听说苗族有一个独木龙舟赛,前不久有机会领略了一次大赛的风采,使我异常激动,这是一场古朴、激情、民间化的独木龙舟赛。我看过许多龙舟赛,包括许多地方的国际龙舟赛,但黔东南台江县施洞镇的独木龙舟赛给了我格外的惊喜,加深了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