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就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开启中国现代化新的宏大思路和宏伟实践。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6)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12月13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3.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陷入了相应的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进行了再认识,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变革和协调,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对现代化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了生产力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直面"后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中国杰出人士梦寐以求的崇高理想,但直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探索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培永 《求索》2022,(5):5-11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表明的是强国,不是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表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的定性判断,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了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既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又相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道路的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道路,可以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可以给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万光侠 《长白学刊》2001,3(1):42-45
法律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法律化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法律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西方法律化的关系之两大问题。我们必须在扬弃中国传统法律化和借鉴西方法律化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化。  相似文献   

7.
很多同志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诚然,这个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但不能把它认作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从历史上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由现代化问题引出来的。什么是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这个主题的内在涵义,是解决这个主题首先要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基本问题提出以后,现代化问题也就逻辑地成了基本问题的主题。二者密切交织,形成邓小平理论的两条线索。(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题。随着…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揭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必须升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始终处在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摸索中。在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深度解析中,需要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连接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对问题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才能真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合理、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发展战略下,新中国开始迈向以生产力的提升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但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问题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而产生意识形态冲突,导致国家的发展朝向反面的结果走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主要因素为国家领导人对国内外复杂局势的认知和处理。此次曲折的现代化进程,从反面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深度的了解,应当具有积极的助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时代主题,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十五大在系统论证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现代化发展问题实际上被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明确地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这样说,除了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其他任何理论和学说能解决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如何建设现代化这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实践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已经向世人表明: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化运动,不仅是中国的惟一出路,而且具有了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萌 《前沿》2005,2(4):9-11
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曾就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未能付诸实践。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现代化目标,使中国的现代化从理论探索转化为亿万人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土壤,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实现人民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并通过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浅析□黄志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长征。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重大发展。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8.
韩洪涛 《求索》2005,(8):56-58
发展问题实质是个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本质的科学揭示,在世界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确立,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转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领导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伟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对其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走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份答卷、一份宣言,也是一种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