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出现了一股"地缘政治热",地缘政治思想对俄罗斯对外战略制定与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力图为更清晰认识当今俄罗斯对外战略作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3.
李亚东 《法制与社会》2010,(32):140-141
冷战结束后,一股"地缘政治热"在俄罗斯兴起,探讨地缘政治问题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和学术活动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指出"地缘政治热"对俄罗斯本国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中国对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热"应当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稳定的制约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有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地缘政治利益的追求。本文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中日东海之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寻求中国的外交对策。在两国利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东北亚崛起,日本积极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韩国也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远洋军事力量,朝核问题久拖不决,我国台湾地区的分裂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地缘与安全问题在东北亚地区并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淡化,而是变得更加凸显。东北亚地缘与安全格局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和变革,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地缘安全出现一系列困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东北亚地缘与安全基本形势,探询中国地缘安全困局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熊艺茹  王勇 《法制与社会》2011,(15):142-143
长期以来,印度洋因作为联系的纽带,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文化、复杂的矛盾、频发的冲突而持续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作为地缘战略核心地区的地位也受到普遍承认。本文试图从地缘战略的视角,在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印度洋独特的战略地位,并就中国对印度洋的价值和利益判断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对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巩固构成极大的威胁。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制"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倡导所有国家间平等相处、共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创设良好国际环境,它成为苏维埃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指导俄国进行地缘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底蕴 《法制与社会》2014,(2):139-140
国家安全观从古到今一直在国家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本文将从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角度阐述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总结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均势通常是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原因在于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与“旁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王淑敏 《法商研究》2012,(2):112-120
包含地理、资源等要素的地缘政治的调整对象已从政治领域扩及国际经济领域,与投资准入国民待遇呈对立统一关系共同推动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在全球资源日益匮乏的背景下,地缘政治日益成为投资者海外投资受阻的一种新型风险。中国投资者在冰岛投资受阻即为典型例证。我国政府应当通过扩大在双边和多边投资条约谈判中的话语权、转变国际投资立法理念从而在法律框架上确保投资者在投资准入阶段享有公平的国民待遇,并利用国内行政救济机制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来规避此类地缘政治风险,为我国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海外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翠萍 《法制与社会》2010,(10):167-168
朝鲜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半岛的稳定与否对俄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决定了俄与半岛重大的利害关系。正因这种利害关系使得俄虽不是朝核问题的当事国,却不能置身事外。为维护俄的国家利益,普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这虽使局势有所缓和,但危机并未化解,俄仍面临严峻的考验,仍须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安全观在一定阶段忽视了海权,造成中国对海洋利益的保护薄弱。东盟组织虽然力量弱小,但对维护亚太稳定、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南海海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中国与东盟有着共同目的,因而在安全方面两者存在合作可能。东盟所处海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航道,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面对美、日、俄及印度在亚太的争夺,中国与东盟在安全上进行合作不无可能。  相似文献   

13.
《对外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防范国家安全威胁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反观美国《1962年贸易拓展法》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近期生效实施的部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国家安全制度的立法模式,我国《对外贸易法》相关条款的“两分法”模式存在明显不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有必要制定具有“时代性”特点的对外贸易国家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一德 《法学研究》2013,(6):183-192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宪治探寻在近代中国不是自发启动的,而是在原有的政治体系难以容纳、应付外部因素的强烈挑战时不得不作出的一种反应。在此过程中,政治变革与国家能力呈现出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之势。一方面,中国近代宪治探寻所启动的政治变革始终无法在国家有效政治统合能力的帮持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政治变革所具有的合法性因素并未给国家能力提供有效帮助,反而对其进一步消解。这种近乎“负和博弈”的现象可以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中国现代化特殊路径得到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年来,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的阻碍,但是各个成员国从各自国家的利益出发,积极进行着安全,政治,经济的合作。这三个方面的合作成为了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这些动力的推动下,各成员国通过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得以顺利成长,并且日益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律师,是否可能超越司法程序,进入到公共政治领域,这是近几年来法学界与律师界在不断讨论的问题。肯定者的理由之一是律师政治参与在西方的成功。在美国,从制宪会议开始,律师们就一直在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数字表明:美国50多位总统中有23位出身律师,国会中大半以上的议员担任过律师。在英国、德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中,律师出身者亦比比皆是。肯定者理由之二是律师在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在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关系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也是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和斯皮克曼所认为的不同世界重心的交汇地带.这种陆海兼备的周边地缘环境特点使得我国容易陷入战略上的两难境地.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克服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地缘环境上的不足,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应当深刻领会和准备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树立安全至上、政策指导、源头治理等工作理念,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为抓手,不断增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检察监督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能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贡献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半岛的稳定与否对俄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决定了俄与半岛重大的利害关系。正因这种利害关系使得俄虽不是朝核问题的当事国,却不能置身事外。本文指出为维护俄的国家利益,普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这虽使局势有所缓和,但危机并未化解,俄仍面临严峻的考验,仍须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的今天,权力政治似乎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是"制度"、"观念"等词藻。伴随着欧盟的成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不断向其它领域扩溢,欧洲正在迎接全面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冷战后的多年努力使欧洲政治秩序也在逐渐重新形成。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权力政治是否还会在欧洲政治秩序重建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欧洲政治秩序重建的,本文就此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