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它倒着     
那天,从商店刚出来,就看见自己的自行车倒在地上,扶起车时,也就顺手扶起倒在旁边的另一辆自行车。 “你想干什么!”随着吼声,一个人气势汹汹向我奔跑过来。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笑     
《南风窗》1998,(3)
各有所盼 有位先生在整个拳击比赛中,一直眉开眼笑 身旁的人问他:“你也是拳击师吗?” “不,我是牙科医生。” 回报 老年人问女婿:“我女儿出嫁时,假如我给她一份丰厚的嫁妆,会有什么回报呢?” 年轻人答道:“我可以给你一张收据。”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21日,叙彝先生走了。消息传来不仅悲痛,而且震惊。五天前(16日)我和夫人睿勤去看望,他还是清醒的,能够同我们对话交流,虽然声音还像电话里传来的那样嘶哑。我让先生少说话,我给他报告所知道的局内外的消息和老友的情况,他还问起我们的《灰皮书——回忆与研究》一书的出版进程。怎么五天后竟然就走了呢!从2013年下半年起,先生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动了一个大手术,不过术后情况不错,过了一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次大行动! 今年3月15日,公安、城管、交通等各路兵马一齐出动,全面整顿自行车违章现象。一面是扣车罚款,另一面,骑楼下,墙角边,乱停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座平均1.7人就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城市里,不少人却在到处寻找,自行车“家”在何处?保管站就不能多设几个吗? 丽日蓝天的节假日里,如果你走过商场林立的北京路,从永汉电影院走到新大新公司,300米左右的路段竟要走半个小时以上,人们愤愤地把目光投向成行成列占据人行道的自行车。骑楼边上每一根柱子都钉着一块小牌:“此处禁止停放自  相似文献   

5.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到一个工地做工,做工是因为欠了人家债,结果不仅没有赚到钱,又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把随身带的东西全部烧掉,只剩身上的一件破衣服和一条短裤.以后的整整28天,我没有洗过澡,没有刷过牙,没有正经吃过饭,就一直在一个电线杆子下面给人家修自行车,没有房子住,就是一个电线杆子,有一捆稻草遮着,肚子饿了就靠着来修车的老百姓给我半个地瓜,一杯水,一个馒头这样过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是我最穷困的日子,但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我和所有的人关系都很好.工地上的民工、知识青年甚至书记,所有的人都跟我很熟,包括知青,他们杀了猪总会给我留一碗肉.  相似文献   

6.
这个时代正在交得越来越多元吗?看起来像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多元一定就是滋生自由的沃土吗?不一定。程巍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回味。一次,他同几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他忽然打断了话题,向美国朋友提出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问  相似文献   

7.
哥哥比我大8岁,我一生下来,他便很开心地四处背着我给人看,而后等着人来夸我聪明。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患过大脑炎,口齿不清,人也呆笨,便总喜欢逗他,说,爸妈以后就只疼你弟弟一个人了,你难不难过?他大约并不知道难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所以每次都只傻傻地笑笑,便在外人的叹息里,背着我继续游逛。  相似文献   

8.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狄瓦里教授是个言而有信的人。2002年11月 我在北京见到了他。我们谈到了他执笔的《火之翼》一书时,问他能否请总统先生为中文版《火之翼》作个序。他说,在卡拉姆博士没当总统之前,问题不大,但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但他允诺我到德里时安排我见一下总统本人,或许还可以跟总统合个影呢。  相似文献   

10.
人约黄昏后。拐了许多弯才在一处窄巷寻到一个自行车保管站,交5分钱后便匆匆上路。突然,一个胖胖的、个头健硕的老年妇女扯住了我:“交了多少钱?给票尾了没有?”还未等我醒悟,保管员急急忙走过来,抢过话头回答道:“我没有多收保管费。票尾是他自己没要!”这个长相像家庭妇女的老太婆显然是“有来头”的!她不失时机地教育我一番:应索要票尾,防止出现争执……就这样,我们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11.
千呼万唤假若给你“新疆”这个话题,你能说出它最有名的哪几样?——哈密瓜、葡萄?黄风暴、沙漠? 也许你会油然想起阿凡提。这位乐观的先生,一言一行都已经成为新疆的一绝,新疆的一种骄傲。他不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范围的名人了。我到新疆当然是下车伊始就与人议及阿凡提。有新疆这样的土地,那就有阿凡提这样的民族精萃。渐渐地,我与当地人之间的话题引入了一个新的念头:新疆如今还有阿凡提的传人么? 维吾尔人一听此言哑然失笑。“我们的阿凡提,当然的有!”那神情,那语气,都不容置疑。当年在新疆最有名的“阿凡提”,名叫伊沙木,是位住在西部  相似文献   

12.
双周·反馈     
《南风窗》2002,(3)
给他们多一点爱近日,我读了贵刊上朱维民先生撰写的怀念上访老人的文章后,想起了一个流浪的小男孩。那天晚上,飘着小雨,阵阵寒风不时袭来,我正从市中心赶回学校。走在半路上,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沿街乞讨,就把身上的硬币都掏给了他,然后接着走我的路。因为在我们这个城市经常会出现一群孩子沿街乞讨,而他们多由别人控制,所以给再多的钱也会让别人拿走,稍微给点让他们能完差就行了。但走  相似文献   

13.
曼玉女士: 看到您在《南风窗》上回答陈萍的信,我真是高兴极了。因为我正有难于启齿的问题要请教人呢。我是在合资企业的客房部工作的,经理也是香港人。他倒不象陈萍那里的P先生那样动不动就一巴掌掴过来,而是成天凑到我身边,咧开大嘴笑嘻嘻的,时不时用些很粗俗的话来撩逗我。下了班,他很热情地拉我去听歌、跳舞,我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以无胜有     
您也许听说过以少胜多,但是听说过以无胜有的事吗? 上海中百一店的一个“永久”自行车广告橱窗,没有一辆自行车,只有一连串的圆圈,还有三个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人”——一个大三角外加一个圆形。整个橱窗陈列就这么简单。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似乎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滚滚向前,互相追逐。奇怪吗?没有人反而感到有人;没有车,反而觉得有车。给人以错觉,恰恰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孔明“空城计”一策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6.
缩短距离     
美国著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善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请他去演讲,校长在向听众介绍时这样说:“曹特先生算得上是我国第一公民!”曹特怕因此会与听众拉开距离,影响演讲,于是灵机一动说:“刚才校长先生用了一个名词,我起初不太明白,第一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他大概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莎士比亚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当无关紧要的配角,如第一公民、第二公民之类。这些配角一般都只有一两句台词,但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位置交换一下,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真是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的高帽,回敬给校长,与听众站在一起。曾作过1500多次演讲的美国大实业家嘉本特说过: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与法》2007,(3):48-48
编辑同志: 我是位中学生。一个星期六上午,我带着只有8岁的表弟乘坐中巴车到公园观看动物表演。由于小表弟身高不足1米,我就只买了一张全价票,没有给他买票。汽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刹车,致使小表弟的头部撞到前排座位的后背上,受伤较重。得知消息的舅舅起来后把表弟送到医院治疗,一共花掉600元的医疗费。我舅舅要求车主赔偿,车主却说,小孩没有购票,他不负任何责任。请问,免票乘车时受伤,车主就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吗?  相似文献   

18.
大通公司和银辉集团正在进行一轮重要的商业谈判。很遗憾,双方发生了冲突,眼看会谈就要陷入僵局。这时候,大通公司的谈判代表S先生老练地点燃了一支烟,似乎全不介意谈判即将破裂。而银辉集团的M先生则低下了头,有意无意地放松了一下自己。他很快作出了新的对策。谈判继续进行,M先生接二连三地提出了新建议,而S先生显然处于被动,最后,他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才达成了协议。事后,随行秘书向M先生请教个中因由,M先生笑着说:我经过系统的心理学训练,所以特别善于规察人的行为所传达时信息。当S先生点烟时,尽管他脸上不露声色,但他的脚尖却告诉了我,他的内心非常焦虑,  相似文献   

19.
谁不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呢?于是,“玄机子”“轰天雷”之流就有用武之地了。香港的一家看相铺里,进来了一个青年,服装料子高贵而陈旧:"给我看看气色吧。"相命先生马上判定,他三两  相似文献   

20.
他为助手擦皮鞋,他亲自清洗厕所,他每天工作到凌晨两时……我事前没有预约,擅自闯进了深圳雅园宾馆,要求采访总经理-美籍牙买加人Mr Pereival oar-by(邓贝先生)。在办公室里我愣住了,墙上贴着邓贝先生亲自拟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