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在巴蜀大地上,成渝两城都在飞速发展,也竟合不断。这正是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关系的微妙之处,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壮大。未来,成渝要共同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离了谁也不行,所以,“双城记“好戏在后头,精彩也在后头!  相似文献   

2.
叶茂 《廉政瞭望》2010,(16):49-49
成都的宽巷子,实在没有多少可以拿出来说的光辉史: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平定了藏乱,成都受到牵连的重视,将平叛的八旗子弟留在成都以镇扼西南,于是成都便爽快地包容了一个个四合院下来,安安逸选的坐落在皇城边的少城。宽巷子至今也流传着古宅住着拉木尔羊角子孙,心脏长在右边。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圈建设中同样适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程中,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两大“极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省市毗邻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些远离川渝两地交界地带的县市,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非“双城记”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4.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28-29
有文化旅游的支撑,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旧州这颗明珠必将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出璀璨的光芒。诗画山水,魅力古镇。麟山秀色葱葱,邢江碧水淙淙;东环大道通达宽敞,西街小巷逶迤绵延;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保护与开发同步前行。这就是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近年来,旧州镇始终坚持城镇化建设与文化旅游同步推进,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的两个特大城市重庆和成都分别坐落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和西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庆和四川共同提出川渝联手以成渝两市为基点构筑成渝经济走廊。本文拟首先对成渝经济走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在系统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后,提出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成渝经济走廊建设应选择的突破口,指出加强内江段开发,辅助永川段建设是建设成渝经济走廊的关键,进行两端区域经济合作是贯穿走廊建设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经济圈的崛起需要区域核心的带动,实践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举是京津合作,而京津“双城记”则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高峰 《当代党员》2012,(7):34-36
直辖15年,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圆满完成了中央交办的100多万移民迁建的历史性任务,并初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这是重庆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9.
成渝户改:各自激起千层浪与近年来全国某些地方实施的户籍改革相比,2010年重庆、成都两地先后实施的户籍改革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2010年7月12日,重庆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哈尔滨市委党校市直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学员赴重庆、成都等老工业基地进行学习考察。从这些老工业城市改造振兴的经验和做法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1.用先进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灵魂重庆、成都等城市几年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视剧《大长今》几乎席卷亚洲,创造了收视率高达8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神话。种种文化现象昭示:人类社会竞争,正呈现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的趋势,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成为重庆一大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应通过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培养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市民凝聚力;展现成都文化生活魅力,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等措施凝聚人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打造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9,(7):8-8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致力加快重庆发展步伐的当下,市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问题,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现实针对性。要通过培育先进思想文化之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闯关夺隘的精气神,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一个经济主体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文化则是它的灵魂。21世纪是“经济文化一体”的世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经济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审视,至少有四大障碍影响和制约着重庆文化大发展。 一是新旧机制胶着。一些国有文化单位虽已进行了事转企体制改革,但普遍没有建立起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的结构功能、经理层的运作机制、监事会的约束职能还不规范,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还远未到位,新旧机制的胶着,让国有文化单位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7.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21):64-64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机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不幸坠机遇难。他在离开重庆的前一天说的“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句话,成了他最后的遗言,也是他革命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这两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特色,而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与文化资源创新理念来加快发展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虹潘 《探索》2004,(1):118-120
大西南“三角洲”经济区(即“西三角”)的概念,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通航而被一些外国商会组织和跨国公司提出的。这个思路很新颖,但是这种模式有无现实意义,是否具备可行性,如果有可能实现又该如何去促进它的实现和发展壮大,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三峡工程的跨世纪梦想以钢筋水泥的形态实现,当大水过处,沿岸百姓的生活轨迹被重新改写,当离别故园爬上高岗,不得不重新面对崭新的一切,当“我们要把好日子搬上山去”这句话代表了一切的豪言壮语……我们无法忽视,有一种精神自百万血肉之躯穿越了铁与石的恢弘与坚硬,升腾在山光水色之上。我们不能不为这被称之为“三峡移民精神”的精神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