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和猪型二号菌苗预防家畜布氏杆菌病基本控制了羊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但对牦牛布病免疫进展不大,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了牦牛布病免疫途径的研究,用中国兽药监察所培养的布氏杆菌二号弱毒菌苗,对牦牛进行气雾、注射和口服三种不同途径的免疫效力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畜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对策@苏增华¥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我国家畜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对策苏增华(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北京100026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属有6个种,不仅引起该种动物的布病,也可发生交叉感染。家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新巴尔虎右旗全面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免疫 ,为考核免疫效果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羊不同时间和未免疫羔羊血清抗体检测 ,综合分析表明 ,近年全旗开展的布鲁氏菌病免疫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情况前些年新巴尔虎右旗一直对当年羔羊、犊牛用布鲁氏菌S2菌苗进行饮水免疫 ,由于免疫密度低 ,保护率较差 ,布鲁氏菌病仍有散发流行。近几年在全旗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畜间免疫 ,对全旗牛、羊改用布鲁氏菌M 5活菌苗注射和布鲁氏菌 (S2株 )活菌苗口服免疫 ,1997-1999年累计免疫牛、羊 30 5 .6万头 (只、次 ) ,免疫密…  相似文献   

5.
羊脑脊髓丝状虫病在我县多发。从1980年起我们试用驱虫净防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三年来用驱虫净共预防治疗羊3806只,经观察至1982年10月25日止,有3803只羊未发病,有效率为99.9%,仅3只复发。发病率为0.09%,而1976~1979年,分别为22%、25%、26.3%、14%。治疗81只病羊,痊愈77只,治愈率为95%。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晋中地区每年免疫接种羊100万只左右,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检验羊数万只,扑杀病羊千余只,误诊误杀的现象在所难免。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畜间大面积的预防接种后,选出一项能鉴别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所产生抗体的试验方法,用于对新老疫区羊群布病检验,以克服假阳性的干扰。我们对人工免疫羊群和自然感染(包括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羊群均进行了试管凝集试验(以下简称试管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以下简称虎红试验)、半胱氨酸凝集试验(以下简称半脱氨酸试验)和65℃灭能凝集试验(以下简称灭能试验),并将这四种试验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1988年8月,笔者对来自甘肃省正宁县蔡浴村及镇原县东西街村的从未做过布病检查的50只家犬,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检。 (一)方法 先用虎红平板凝试验筛选:犬血清0.03ml 犬种虎红平板抗原(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提供)0.03ml,搅匀,常温下4分钟后观察结果,凡出现凝集者均判为阳性;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的血清,再均用光滑型抗原和粗糙型抗原同时作试管凝集试验,以试管集凝反应结果为最终判定结果。光滑型抗原试管凝集反应,以1:1OO(?)为阳性,粗糙型抗原试管凝集反应,以1:50(?)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在新疆86个县市均有流行,绵羊的发病率平均为50%,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87年自治区防治地方病办公室和自治区兽医防疫总站把和硕县、特克斯县、呼图壁县三县作为人畜包虫病防治试验点。 基本情况 和硕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牧畜总数为123700头(只),其中绵羊占80.84%,家犬4500余条。特克斯县以牧业为主,牧畜总数为521500头(只),其中绵羊占77.39%,家犬12000条。呼图壁县以农业为主,牧畜总数为32580头(只),其中绵羊占79.33%,有犬11289条。  相似文献   

9.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大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休滴度和持续时间略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产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后海穴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64%,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96%,对照羊的流产率为5.21%。后海穴免疫剂量仅为皮下免疫剂量的1/3,采用后海穴免疫途径可节省疫苗用量,降低免疫费用。  相似文献   

10.
雉鸡雏烟曲霉菌病的诊断梁基肖成蕊徐孟丽1)(吉林省畜牧兽医工作总站长春130062)王德坤(梅河口市畜牧兽医总站)1995年7月下旬,吉林省某县雉鸡场的雉鸡雏发生了以呼吸困难为主的类似烟曲霉菌病症状的疾病,共死亡1500多只,最后经综合诊断为雉鸡雏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区虽年年进行布病免疫,但在考核验收合格县的山羊群中,流产仍然存在。1984~1985年最为严重,乌什县阿合牙乡牧业队有怀孕母羊7000余只,1984年流产率高达80%;洋海乡,1985年山羊流产率为40%。温宿县恰西力克牧场,1984年流产率为55.9%;古力瓦提乡4大队6小队流产率达74%。库车县二八台农场,1985年流产率为67%。为搞清山羊流产病原,对本地区山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诊断,其结果:病原体为羊衣原体,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的羊流产衣原体相同。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目前国内的布氏菌猪二号苗和羊五号苗接种山羊后,机体虽能产生抗感染免疫,但同时也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特别是多次用苗后其血清抗体长期不消失,使得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畜群中的自然感染病羊与菌苗接种羊,由此给布病的检疫、淘汰病畜造成困难。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于1982年开始研制布鲁氏菌无凝集原性菌苗,所筛选的制苗菌羊布鲁氏菌粗糙型M-111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好、遗传性稳定、毒力稳定等特性;接种绵羊后保护率达到83.85%~100%(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动物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包括SAT、RBPT,CFT抗体);稳定性和血清学特性明显优于国外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犁昭苏垦区的绵羊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并伴有神经症状和部分母羊流产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及微生物学检验 ,诊断为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垦区现有新疆细毛羊 30余万只 ,近年来随着牧民定居和畜牧业投入的加大 ,羊群冬季逐渐以舍饲和饲喂青贮、微贮饲料为主。 1999年 3月该垦区某团有 1群羊发病 ,初期病羊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 ,2— 3d后出现神经症状 ,孕羊流产。从 3月 15—31日该群羊共发病 36只 ,死亡 2 5只 ,发病率 15 .7% ,致死率达78.0 %。 2 0 0 0年 3— 4月 ,该团又有 2群羊出现上述病症 ,前后共发病 2 5…  相似文献   

14.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羊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酪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萎缩,呈一层薄膜包围在包囊周围。免疫羊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羊体重略高于对照羊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9月中旬,合水县太白乡的羊大量发病死亡。接到疫情报告后,笔者即前往发病村户调查疫情、现场剖检病死羊,并将所采集的病料带回本站实验室进一步检验,确诊为羊快疫。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2 0d后基本控制了疫情。1 发病情况合水县太白乡苗村行政村大院子自然村有4 6户农民,其中养羊户2 7户,共养羊36 6 0只,已发病羊30 8只,死亡羊4 6只;安子坪行政村店子沟自然村有35户农民,其中养羊户2 8户,共养羊370 0只,已发病羊2 81只,死亡84只;葫芦河村葫芦河自然村5 4户农民,其中养羊户4 6户,共养羊6 2 6 0只,已发病羊110 7只,死亡5 40只。经对该…  相似文献   

16.
羊主要内外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观察李跃增张国盛律光启1)刘全元李旺泽2)范新荣(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甘肃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以牧养为主的养羊业是我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兼供毛、肉、皮数种产品的细毛羊(含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蜱进行攻蜱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攻蜱后出现跛行、体温2次升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染虫率在2.23%~3.50%之间;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免疫后产生的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25 600,发病率均为60%,表现轻度临床症状而未发生死亡,染虫率在1.23%~1.89%之间。上述结果证实,制备的Tl SP重组亚单位疫苗在抗泰勒虫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羊泰勒虫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M-111菌苗是近几年来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选用羊种布氏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菌苗,本菌苗的最大特点是无凝集原性。1990年5月至6月我们应用该菌苗对金塔县耕牛、绵羊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免疫牛1750头,免疫羊101739只,免疫面达金塔县牛、羊饲养总量的65.25%。  相似文献   

19.
羊衣原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严重,羊的流产率为10~20%,羊群感染率高达60%。为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开展了羊衣原体性流产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的研究。经室内外免疫试验均收到了良好效果。该苗又经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结果与免疫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认为此法可以作为羊衣原体性流产灭活苗免疫效果的辅助检测方法,也证实该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将变异黄芪(Astraglus variabilis bunge)中毒的13只绵羊分3组进行了治疗试验,第Ⅰ组为实验性变异黄芪中毒病羊2只,第Ⅱ组为变异黄芪自然中毒病羊6只,第Ⅲ组为对照组包括实验性中毒病羊2只和自然中毒病羊3只.对试验Ⅰ组和Ⅱ组羊每日灌服复方芪草汤1剂,喂以青干草及红豆草,自由饮水和活动;对照组羊仅给以相同的饲草和饮水;对Ⅰ~Ⅲ组羊进行临床、实验室、心电图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病羊在服药次日即表现出食欲增加,第5 d临床症状开始减轻,第8 d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均趋向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