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7,(9):50-51,44
贺兰山是宁夏人心目中的圣山,古往今来人们一致认为:“没有贺兰山,就没有宁夏川。”因为贺兰山耸立在宁夏的西北边界线上,东临银川平原,西接阿拉善高原,它犹如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2.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4,(11):52-53
正2013年底,有一条消息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一幅比成人人体略小的人体岩画。作为迄今为止贺兰山发现的最大的一幅人体岩画,格外引人注目。贺兰山,这座耸立在银川平原西部的名山,再次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贺兰山岩画,这种古代先民创造的独特艺术,再次成为各界议论的话题。贺兰山岩画,何以这么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党建》1998,(9)
银川———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巍巍贺兰山下,滔滔黄河之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银川已有1300年的历史,与宋王朝并峙的西夏国在此建都190年。至明清银川已不仅是军事政治重镇,而且已是“人烟辐辏...  相似文献   

4.
近日,宁夏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率领宣传、文化系统和林业、旅游部门负责人对贺兰山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和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杨春光一行考察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贺兰山博物馆和贺兰山岩画风景名胜区,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对贺兰山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杨春光指出,贺兰山岩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5.
“贺兰吐翠,清泉潺潺,百鸟飞翔,野物突奔……”这多年难见的生动景象,如今又重回贺兰山。这一切,缘于阿盟“贺兰山退牧还林还草搬迁工程”的实施。   连年的沙尘暴和水源的不断告急,警示着阿拉善人民必须全力保护贺兰山,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卫贺兰山……警醒后的阿拉善人迅速行动起来。 1999年,阿盟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牧还林精神,率先对贺兰山实施禁牧还林工程。短短两年时间,贺兰山得以休养生息。走进贺兰山,多年难以见到的山涧溪水重新流淌,山坡新生的幼树幼苗长势旺盛,许多野生动…  相似文献   

6.
贺兰之魂     
"千里戈壁飞彩霞,风雨高原开红花,毛主席派我守边卡,贺兰山就是我的家。我爱贺兰山每寸土,我爱阵地每捧沙,立志军营创大业,贺兰山下把根扎……"——摘自歌曲《贺兰山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7.
塞上江南碧云天,水波荡漾黄沙间。这里是唐代诗人韦蟾笔下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是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写照,更是一片诞生“不到长城非好汉”名篇的红色热土。巍巍贺兰山,绵延黄河水,造就了一个神奇的宁夏,大漠的豪迈、江南的细腻都蕴藏其间。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酒庄数量、酒庄酒产能已进入国内前列。产区葡萄酒屡获国内大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聚力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走向世界,必须坚持"一盘棋"发展共识。  相似文献   

9.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08,(11):30-31
平吉堡奶牛场是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的龙头企业,享有宁夏奶牛业摇篮之称。平吉堡奶牛场位于贺兰山东麓、银川市西夏区,常住人口1万多人,土地面积17万多亩、耕地面积6万多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印象     
张跃庆 《共产党人》2012,(19):54-55
很小的时候,每当夕阳西下,我站在家门口,就能依稀看见远方隐隐约约连绵起伏的山的轮廓。深蓝深蓝的山体在夕阳的映衬下分外美丽,像是画家精心调色后绘制的水彩画。山的概念和印象就是在那时形成的。那时,我并不知道那山叫什么,有一次问父亲,父亲说叫贺兰山。山名虽然记住了,但对贺兰山的印象仅此而已。后来在学生时代,又陆续知道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豪情壮语和"塞上江南旧有名,贺兰山下果园成"等赞誉。可以说,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活动于贺兰山地区的北方猎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岩刻艺术。它记录了远古时期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和北方猎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的经济形态。岩画内容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狩猎和放牧,以及巫师作法、祭拜仪式等宗教活动。贺兰山岩画的内容,除了反映猎牧经济以外,没有表现出采集或其他生产方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北方地区的草原、荒漠和沙漠地区,发现有数百处以细石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址,其中以我们与美国合作调查试掘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最具代表性。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共有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  相似文献   

12.
艾琳 《共产党人》2004,(12):26-28
贺兰山下,风吹草低,人杰地灵。采访谈登峰的那天,他是开着一辆簇新的“蓝鸟”来接我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贺兰山是宁夏乃至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和恢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行动自2016年初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0,(10):23-23
宁夏贺兰山岩画量区再现人面像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防洪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清理距离沟口约300米泄洪沟南侧被土石掩埋了一半的巨石时,发现了6幅新岩画,其中4幅是人面像,2幅是令人不解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拾萃     
翎子 《实践》2007,(1):45-46
说到阿拉善,以为那里只是浩瀚的沙漠,辽远的戈壁;走进阿拉善,才知道这里有贺兰山的雄浑,有居延海遗址悠远的神秘,有“塞外小北京”巴彦浩特的美丽,有吉兰太盐湖的物华天宝……贺兰山在人们的印象中,贺兰山总是与悲壮、豪迈和英雄气概紧密相连的,总让我  相似文献   

16.
石嘴山是贺兰山下的一座小城。就在这座没有任何天时地利的小城里,有一家在中国乃至世界钽铌行业都十分抢眼的企业——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7.
浩扬 《党风建设》2000,(9):20-21
早在80年代中期,面对环境变化、任务转换和商品经济带来的新情况,宁夏军区党委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大力培育和弘扬体现延安精神、具有宁夏特色的“贺兰山精神”。“贺兰山精神”的灵魂就是坚定信念,服从大局;其显著特征就是勇于吃苦,苦中有为;其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其时代要求就是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贺兰山精神”已经成为宁夏军区凝聚部队、鼓舞军心、催人奋进的精神支柱,弘扬“贺兰山精神”已经成为广大官兵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成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兰州军区党委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解放、守卫和建设大西北的斗争中,广大官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形成了集中体现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贺兰山精神、老高原精神和喀喇昆仑精神,这是军区部队重要的政治优势。2000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宁夏军区时亲笔题词:“弘扬贺兰山精神,履行省军区职能.加强部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祥石 《共产党人》2005,(19):51-52
贺兰口俗称豁了口,位于贺兰山中段,这里峰峦叠障,林木葱茏,清泉长流。贺兰口岩画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在贺兰口1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在山前洪积扇、石崖峭壁上镌刻了至少2000多组、5000多个个体岩画,此外,在这里有西夏文的题记和明代嘉靖及万历年间修筑关隘的文告,在贺兰口还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墓葬、祭坛,西夏时期的遗址等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宗教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2):47-48
宁夏古代体育 宁夏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发展的地区.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不仅创造了“河套文化”的历史文明,而且在贺兰山中留下了大量古文明的记录。即被后人称为“天书”的贺兰山岩画。这些岩画中。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古代人类的体育信息。诸如骑射、械斗、围猎等图像岩刻作品,都可以视为一种军体和劳体活动的生动写照。在古代,宁夏人有习武的传统,回汉人民村村练武。人人身强力壮,故以武功成大业者代不乏人,如秦汉间的蒙恬、梁统,隋唐时的梁师都、韩游环,宋夏纷争中的“韩范”(韩琦、范仲淹)和元昊等人。  相似文献   

20.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3,(11):9
正宁夏葡萄产业加快与国际高端并轨5月30日,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在银川正式成立。今年以来,宁夏进国外优质种苗,建设世界葡萄产业试验区,筹建宁夏国际葡萄交易博览中心,成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加快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