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审理有关国际贸易的损害赔偿案件中,法院面临选择何种货币形式判予损害赔偿金的现实问题。以不同的货币形式判决对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将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法院不能随意地选择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进行判决,而是选择能够完全赔偿受损害方的货币进行判决。不管选择何种货币判决,法院都须确定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时间标准:违约之日、裁决之日或支付之日。由于任何单一的兑换日标准不可能在所有案件中得出公正合理的结果,法院应该采用综合性的兑换日标准。在确定兑换时间标准后,如果在同一兑换日存在多种版本的汇率,法院还面临选择何种版本汇率的问题。为了尊重权威和避免争议,法院应尽可能使用本国的官方汇率。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中,经营者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往往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而不同法院的判决标准也不统一。如何将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具体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判决文书对各级法院的审判有指导及参考作用,因此可以在把握立法基准的前提下,通过对刊载于公报上的案例的研究,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确立合理的边界。  相似文献   

3.
刑事退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立法,能够督促司法机关在刑事侦查、起诉过程中依职权责令犯罪分子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使被害人财产权益得到更加充分及时的保护。但是立法的疏漏使司法机关产生了不同的理解造成实践中做法不统一;相关配套措施的缺失导致了法院判决后的执行率很低;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救济规定,被害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救济,因而亟需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各国在惩罚性赔偿问题上的分歧立场,使得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外国判决在实践中经常遭遇困境:一些国家拒绝承认和执行。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已不再一概地拒绝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外国判决,而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其做出不同的处理。我国法院在审查此类外国判决时,也应综合考虑判决的缘由、惩罚性赔偿的支付对象、数额等因素。为协调各国在涉及惩罚性赔偿的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上的立场,海牙《民商事管辖权及外国判决公约》(草案)就此问题做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5.
1999年 5月 31日,河北省涿州市人民法院的一例一审判决震惊了国内保险业:车辆被毁,保险公司应按保险金额赔偿,打破了保险公司多年来养成的“常规”--按车辆“实际价值”赔偿。这一案件的基本事实简述如下:  1998年 1月,河北省涿州市李先生开的夏利车出了交通事故,车被烧毁,交警部门鉴定李负全部责任。 7月份,由于对赔偿数额持久协商不定,李先生向涿州市法院起诉了承保此车的平安保险公司保定支公司。庭审过程中,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车辆发生全部损失时,到底是按保险金额还是按“实际价值”进行赔偿 ?李先生认为,保险公司按…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解决。 但解决争议的途径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争议的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改善解决争议的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在其权益遭受侵害后表现不愿通过法定的诉讼程序寻求司法补救的倾向,一方面在于人们缺乏权利的觉悟,另一方面与我国诉讼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不无关系,司法模式效能上存在的问题增加了消费者诉讼成本的支出,因而妨碍消费者起诉动机的形成。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诉讼成本分析,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制约消费者起诉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因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更加透彻地分析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消费者倾向庭外协商、和解了结权益纠纷的成因剖析消费者漠视诉权,导致大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 2000年2月 11日的《南方周末》报道了一则新闻并加以述评(摘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月10日,心为文),题目为:《凭什么认定王洪侵权》。大致内容如下:国内涉案标的最大的一起“网上言论侵犯名誉权案‘’近日宣布一审判决。消费者王洪和同为被告的两家新闻媒体,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决侵权成立,需赔偿原告恒升集团合计约100万元人民币,其中王洪个人赔偿50万元,创下国内名誉权侵权案个人赔偿之最。王洪即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赔偿金,而起因却是他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1997年,王洪花了万…  相似文献   

9.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该法的重要条款,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但在该条的适用过程中,就何为消费者、如何认定欺诈、如何理解“增加赔偿”等问题上存在颇多争议,直接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陆法系主流观点认为,前诉处于诉讼系属中,禁止重复诉讼包含禁止重复起诉和禁止另行起诉两种形态。我国在这两种形态的适用上均存在问题,有必要分别予以讨论,以统一司法适用。禁止重复起诉的目的在于避免既判力相冲突,而禁止另行起诉则是为了避免实质性的矛盾判决。禁止重复起诉应以诉讼请求为核心识别要素。禁止另行起诉应以主要争点共通为识别要件,并根据不同情况,对后诉作强制反诉、追加、法院依职权强制合并审理或者中止诉讼程序等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刑事部分判决裁定上诉、抗诉,附带民事部分没有上诉、抗诉的,该部分判决不能生效。二审法院可以增加上诉被告的赔偿数额。不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只要有反诉条件,就有反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了新证据、新事实,并由此使案情发生重大变化,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而被害人又没有向法院起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处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就此加以规定,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原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基于其控诉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不予追诉的处分决定。这种处分是对案件所作的程序上的处分,它只意味着刑事诉讼的终止①。虽然不起诉决定一经作出j就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使诉讼不进入审判阶段,但这种法律效力和法院…  相似文献   

13.
针对 WTO的新形势和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 ,论证如何完善在消费关系 ,格式合同 ,特种买卖 ,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适用与保护 ,召回制度以及如何追究经营者责任 ,保障消费者获得赔偿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起诉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法定不起诉,又称绝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案件符合法定情形时必须作出的不起诉决定;酌量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依法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疑案不起诉,又称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依法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无论是法定不起诉、酌量不起诉还是疑案不起诉,其法律性质都是无罪认定,其实质与法院确定无罪的判决具有同…  相似文献   

15.
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作为国际范围内统一民事管辖权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重要成果,建立了“排他性法院选择协议”的管辖权模式,采用了新的“国际性案件”划分标准,鼓励选择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针对被请求国承认和执行惩罚性赔偿判决问题达成了妥协,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特别是《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行政裁决案件的判决形式中,重作判决和履行判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于行政裁决案件的特殊性以及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不力所致。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立法,以克服这两种判决形式的局限。 一、行政裁决案件判决的特殊性 所谓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行政权力过程中,以第三者身份居间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依法作出的处理或裁决。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行政裁决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而依法向法院起诉所形成的一种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公民、法人或  相似文献   

17.
论惩罚性赔偿判决的性质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领域,惩罚性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常常是困扰相关国 家在国际司法协助方面的一个难题。而其关键,就在于对惩罚性赔偿判决性质的认定。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 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予以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自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来,理论界对"无证驾驶、醉驾和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等问题的交强险赔偿事宜一直争论不休,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对此类案件的交强险赔偿问题作明确的定性,同时也赋予了保险公司的追偿权利。本文对我国交强险追偿权的取得、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了交强险追偿不能实现的情况,并对实现交强险追偿应做哪些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如何要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倍受关注的话题。上海市各级法院积极采取针对消费者权益的倾斜保护措施,精心审理各种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相似文献   

20.
在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及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背景下,人民法院依法对死刑案件中的民事赔偿问题开展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现行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调解仅在审判阶段实施、法官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及调解协议约束力弱等问题。为此,应对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作相应改造,将法院的调解工作延伸到侦查、起诉阶段,建立调解申请机制,建立委托调解或协助调解制度,明确调解协议在法律上的性质及效力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