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凤敏 《传承》2009,(8):32-3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代的要求,当前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断被更多的群众所接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代的要求,当前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断被更多的群众所接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气勃发的创造性斗争实践.这种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时组织、发动和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4.
綦玉帅  夏东民 《前沿》2011,(10):47-49
只有主观价值评价标准与客观价值评价标准相符合,人民群众才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正确的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主要体现为"四个是否",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否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否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地位;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辩证思维来科学认识和恰当把握事关全局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抽象与具体、内容与形式、主体与主导、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避免因认识上的偏差而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德新 《求索》2010,(7):99-101
唯物史观不仅追求解释世界,更重视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不仅有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更要有大量掌握科学理论的民众来自觉实践理论,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实现目的与结果的统一,从而将自己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活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要求体现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要求就是要努力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通过大众化过程掌握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马克思主义如何走向大众,如何掌握大众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内容维度、表达维度和接受维度。此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话语转换和传播方式。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常玉娜 《人民论坛》2012,(2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三个维度: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众化,三者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要使用贴近人民大众的传播方式。理论创新的必经之路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达 《前沿》2013,(15):51-53
新媒体能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共享.但在新媒体承载的数量庞大的信息之前,群众也可能不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并且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时刻试图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应该着眼于提高群众的理论觉悟进而凝聚力量,着眼于长期的宣传效果,增强在新媒体中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综合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注重新媒体反映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塑造传播者的良好形象,促进群众参与,以求不断增强群众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作用和信仰者的最大化.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科学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化、表达形式的通俗化、理论视野的全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进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语言艺术魅力的运用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认知度、亲和力、说服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做了简单的陈述,并据此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特征,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融入民众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悦 《传承》2011,(10):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9):41-42,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台有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人民群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三个层面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着密切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围绕这三个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已成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和提升大众化理论研究层次的迫切要求。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探索规律,就是对关系的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依赖于高度的文化自觉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对象的关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特定性概念,其既区别于普及化又有别于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其方法是说理和践行,其有效载体是认同、接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勇 《理论月刊》2012,(4):13-16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浴血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红色文化形成的源头和基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和结晶;红色文化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诉求和有效载体.在当下,弘扬红色文化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共同的根本目的,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孙玲  ;曾竞松 《人民论坛》2010,(10):214-21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探索凸显出紧迫性。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动化、通俗化,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性化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科学的、整体的、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和进程,而是一项体系性活动和进程。所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考察,它至少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起、现实路径、深层意义及困境和反思等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多维审视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