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健 《法制与社会》2011,(9):111-112
贸易调整援助制度(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System,TAA)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该制度历经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尝试和完善之后现已基本成熟。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并以其在美国的实施为例,重点对该制度进行了价值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9,(6):26-34
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等对外贸易措施外,贸易救济制度还包括贸易调整援助等对内贸易补偿机制。相比之下,贸易调整援助的调查程序更为便利、适用对象更为广泛、受益群体更具针对性、救济效果更具持续性,且不会加剧或升级贸易摩擦。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加速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等背景下,将贸易调整援助工作提上议程,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在构建中国贸易调整援助立法的进程中,须逐一破解制度体系、负责机构、适用对象、审批要件等各项难题。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贸易调整援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以区域贸易协定(RTA)和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发展日趋迅猛,发达国家在实施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旨在因此进程而受到牺牲的产业、企业、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实施补偿和援助的配套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而发端于欧洲经济共同体、而后被美国发扬光大的贸易调整援助(TAA)制度,正是上述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配套制度的支柱之一。在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我国一方面应大胆借鉴欧美的TAA制度,另一方面也应当汲取发达国家在实施TAA项目过程中的教训,在保留TAA制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注意扬弃和克服这一制度的缺陷和弊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美国贸易法中独特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人和企业获得援助的实体条件,程序规定及援助的具体形式。最后简要介绍该制度的效果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晶 《法制与社会》2010,(22):106-108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在动态博弈中的均衡: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化的产物和保障,其价值取向的归宿是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具有适度的自我保护性质,在客观上存有沦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危险。正是在"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才逐步形成、发展。面对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威胁,正确把握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二重性对于我国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动公平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秀丽 《河北法学》2005,23(1):103-107
针对我国新修订的外贸法第44条有关保障措施的条款中增加了"可以对产业提供支持"的规定,联系《WTO保障措施协议》及《美国外贸法》中产业调整援助的内容,指出在采取保障措施时进行产业调整是WTO成员方的义务,而产业调整援助是成员方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应该尽早完善产业调整援助立法。  相似文献   

7.
赵生祥 《中国法学》2007,(3):126-137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和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都可能受到国际贸易的损害。其中,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同类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或数量增加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产品出口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而受到损害;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竞争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服务输出遭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壁垒而受到损害。这些损害,都应当属于贸易救济的范围。要全方位救济国际贸易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我国不仅应当有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进口救济制度,也应当有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的出口救济制度,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备的国际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权力由《美国宪法》明确界定,所以开启贸易自由化的"1934年体制"本质上是一个宪政体制。该体制的形成是基于后危机时代重构政治平衡与摆脱经济危机的现实需要,而其变迁是围绕国会"授权-控权或监督"的宪政路径展开的,并由贸易保护主义力量与自由贸易主义力量之间的宪政博弈推动的。这种宪政博弈实质上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贸易立法博弈,而具体表现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四位一体"制度架构。对正在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中国而言,这种源于宪政博弈的贸易制度创新实践可资借鉴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后危机时代贸易自由化立法范式的创新和自由贸易与不公平贸易二分法的立法体例的引入。  相似文献   

9.
陈利强 《法律科学》2008,26(2):156-162
美国一方面对中国适用反补贴税法,另一方面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控告中国的禁止性补贴措施之做法,说明美国正在积极行使WTO协定下的贸易权利。应当从美国联邦宪法与国际法之双重视角把握贸易权利之性质并将其分成实体性市场准入权利与程序性贸易救济权利两大类,唯此才能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之实质。对美国正在推行的以贸易权利为导向的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必须用自己的贸易救济权利加以对抗。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特点及我国之法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昕  李磊 《行政与法》2010,(9):111-114
反倾销一直是各国普遍使用的贸易救济制度。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基于恢复国内产业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越发频繁,给我国产业带来了巨大危害。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视相关法制建设,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区域贸易协定下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蓉 《时代法学》2012,10(5):108-120
区域贸易协定在贸易救济制度的设计上多数重申或复制WTO的权利和义务,但部分影响较大的区域贸易协定相互取消了贸易救济措施从而具有"超WTO"因素。尽管区域贸易协定与WTO整体上的"一致性"问题无法也从未形成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是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救济制度的具体规则在保有一定自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仍应满足GATT第24条及相关国际法的要求。这既赋予了区域贸易协定下贸易救济制度以正当性,又加强了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体制的监督与影响,从而调和了两者间的冲突与扭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及其附属协定专门就贸易救济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的不足,并为我国日后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卜英莲  刘昕 《行政与法》2014,(9):120-12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头也愈来愈强劲.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融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风险与不公平.近年来,国际贸易救济规则不公平竞争、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发猛烈.;因此,对中关贸易救济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贸易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左海聪 《法商研究》2007,24(6):129-133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对华待遇也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产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出口扩张措施和进口救济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对中美贸易发展方向的影响是有限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是由政府的调控措施所决定的,而是由中美两国经济间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贸易额在未来将会继续增长,中美贸易关系仍将在美国贸易法和WTO的法律框架下持久而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巧红 《法制与社会》2010,(25):108-108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频频对我国采用特保、反倾销与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本文以事实为依据介绍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概念、做法及应对策略,希望对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我国国际贸易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2015年2月25日,中韩两国宣布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全部文本的草签并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专家预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协定将于上半年正式生效.协定内容里,贸易救济制度成为了引人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FTA的关键一环,它既是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在博弈中的平衡,也是国家签订协议时矛盾的争议点或是影响协议生效的障碍存在.在贸易救济中,反倾销制度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就贸易救济和反倾销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根据中国与韩国已经签订生效的FTA,讨论两国关于反倾销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即将生效的中韩FTA协议应如何适用反倾销制度做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温树英 《法学家》2006,34(5):154-160
金融服务贸易目标与金融监管目标的冲突主要表现在金融服务贸易最严重的壁垒就是不断变化的、重叠的审慎性或保护性管制;各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同本身就是金融服务贸易的潜在壁垒;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导致管制竞争和"管制融化"的风险.自由贸易体制下审慎监管措施的合法性与独立性、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监管的双重要求,是金融服务贸易目标与监管目标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贸易目标与管制目标的固有冲突在WTO体制下更为突出.但在协调两者的冲突方面,WTO的现有规则只能起到一些有限的作用.作者认为,最低限度的协成员国的监管规则是目前解决贸易目标与监管目标冲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关税法中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的337条款,目前已基本限于调整与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进口贸易行为。通过确认有关进口产品侵权与否,决定是否实施相关措施,以保护相关企业和国内产业,实现贸易救济的目的。近年来,中国企业或产品遭受  相似文献   

19.
袁鎏 《法制与社会》2010,(22):122-124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对本国产业进行救济和恢复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席卷整个世界的今天,贸易风险也伴随着外国投资、技术、管理经验等积极因素的流入而迅速增大,如何合理运用WTO的有关规定适当地运用保障措施来保障本国的经济安全,如何完善我国的保障措施法以在实质上取得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的一致,这些都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保障措施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保障措施的有关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以及我国现存的保障措施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的见解和保障措施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彭丁带 《行政与法》2006,(8):F0003-F0003
对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制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有制度的介绍和阐释,另一类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郭双焦副研究员撰写的专著《WTO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改革研究》一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是后一类研究的优秀代表作。该书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法哲学理念,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考察与辨证推理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包括反倾销法律制度、反补贴法律制度和保障措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