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世纪桥》2008,(12)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透视世态人性,充溢悲悯;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历史叙事模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玉米》中乡村女性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人性等人之存在的深切忧虑和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杨世宇 《世纪桥》2008,(8):86-87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透视世态人性,充溢悲悯;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历史叙事模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玉米》中乡村女性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人性等人之存在的深切忧虑和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以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技术理性批判有其革命的划时代的意义.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至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论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因此,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便陷入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4.
<边城>以原生态为聚焦点,展开了对湘西的自然山水、人生世相、民族风情、历史变故等各层面上的透视.原生态不仅是<边城>的叙事策略,也是叙事意义与作者精神的契合:沈从文追寻理想化的社会、自然美与人性和谐美,以带有悲剧色彩的牧歌式的叙事手法,释放出了隐含在文本内的人性弱点的文化冲突.悲剧的形式是由一系列的偶然和误解构成的,深层根源则是人们的社会心理以及人性的某些弱点、沉疴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来.人们对此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聚焦。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成立于1998年,由原新疆医学院社科部和新疆中医学院马列教学部合并而成。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学校人文素质课的教学。社科部下设5个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民族理论与新疆地方史、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注和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简单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要求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基本内涵的深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求实》2013,(3):68-7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文化对人进行价值和意义引导,推动人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固有特性。核心在于其属人性、为人性及化人性。属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且一直运用的教育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是推动其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未完成的人为价值前提,以生成的人为归宿。化人性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过程,是人的创造与文化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对人的精神教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民生至上     
[开篇的话]"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     
《当代贵州》2008,(20):51-51
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人文关怀”的说法近几年比较流行,但写进党的报告还是第一次。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宏君 《求实》2006,(Z1):251-252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文科学、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成为个人的人格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人的文化素养,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扬弃人性消极的一面,使人成为有品德、有学识、有进取心的人。二是人的思维完善,人的思维形成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方面文化的影响,科学教育加强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人文教育使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得到发展。三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保证人的情感和意志的自由,是发挥人的激情、热情…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相似文献   

13.
人文,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古代中国人指礼乐教化、人间世事、习俗人情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探讨人文的学术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哲学、法学,也包含着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人类学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侨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天下最好的老百姓在中国>的文章说,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等待同情和令人可怜的民族,而是一个让世人赞叹和佩服的民族.中国的老百姓是天下最好的老百姓,因为善良人们的人性升华已是普遍现象.无怪乎有位朋友含泪对我说,如果有来世,还要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异化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异化观,前者体现的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理解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后者体现的是从实践、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理解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而不是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来正确理解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1991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的<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至2004年7月,已有30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排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山西省平遥县以"一城两寺"的人文建筑优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以城市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发表的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正式提出"人文发展"的概念后,"人文发展"相关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国内学者们对人文发展基本内涵的理解、对人文发展与人权问题的研究及对人文发展指数的争论等方面入手,分析国内学界对人文发展研究的成果内容和观点,并指出该课题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人文关怀,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的价值、个性、尊严、地位、发展和人的自由的关注、爱护与尊重,其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就制度而言,人文关怀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与核心均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一群引人注目的神父形象:<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红字>中的丁梅斯迪尔以及<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他们从小接受神学教育,修身灭欲,对上帝有一种狂热的虔诚和笃信.但他们毕竟是肉体凡胎,呆板的教规只能暂时地禁锢他们的心,一旦那个能在他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女神出现,他们灵与肉的平衡便被打破了.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这些神父的爱情往往伴随着神性与人性的抗争,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主张人性向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以情感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注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等,这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