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顾乃武  潘艳蕊 《前沿》2011,(20):174-176
北朝之东魏、北齐定都于邺,引起邺地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加以其地富庶的经济背景,邺地墓志文学在数量、骈句的使用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于北魏、南朝墓志文学的优势,并对后世墓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墓志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海南典籍文献中的史传,如记国家大范围史事的25史等正史,记地方史事的地方志或笔记等别史,记家族史事的家谱等,其中与海南史事有关的人物传记,是为史传。而碑传是海南人的墓志、传略以及没有刻印流传的私家著述中的传记等。前者所记都是人物生平大事,文字也过于严肃;后者则是将人物的生平中典型事件写出,烘托出一个完整的个性,文字也鲜活感人。前者中常漏写的人物生平,后者补入。有些在某个方面有成就但前者认为不够档次而缺记,后者却补入。这样,史传与碑传有很好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4,(1)
海南典籍文献中的史传,如记国家大范围史事的25史等正史,记地方史事的地方志或笔记等别史,记家族史事的家谱等,其中与海南史事有关的人物传记,是为史传。而碑传是海南人的墓志、传略以及没有刻印流传的私家著述中的传记等。前者所记都是人物生平大事,文字也过于严肃;后者则是将人物的生平中典型事件写出,烘托出一个完整的个性,文字也鲜活感人。前者中常漏写的人物生平,后者补入。有些在某个方面有成就但前者认为不够档次而缺记,后者却补入。这样,史传与碑传有很好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4.
读《赛因赤答忽墓志》所得崔树华考古工作者于1990年在洛阳市郎山南麓发掘了元代赛因赤答忽墓,出土墓志一合和一批文物。最近,《内蒙古社会科学》发表了《赛因赤答忽墓志》和对该墓志的研究成果①。就中可知有关纠正后世误解和补史、证史的几例如下。一、关于“赛因...  相似文献   

5.
上官婉儿与初唐宫廷诗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求索》2010,(2):165-167
上官婉儿是初唐独树一帜的宫廷诗人,她既是初唐宫廷诗的发扬光大者同时也是初唐宫廷诗的终结者。她不仅在创作上实现了对宫廷诗的题材、情感表达及格调气度的超越,而且在评判诸臣诗作时,有意识的标榜词气充盈,刚健明朗的诗风,在宫廷诗的内部突破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与审美趣味,从而为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汤军 《前沿》2010,(24):166-169
杜审言是初唐后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其无论在近体诗形式上的发展、定型,还是在内容的拓展与表达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其卓立于初唐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边塞诗、山水诗更是开盛唐边塞诗慷慨激昂、雄浑壮丽诗风与山水诗雄奇、警拔、浑融诗风之先河,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纽带作用。对盛唐诗歌的启发、导引、推动之功,对唐代诗歌发展做出的重要艺术贡献,更为"沈宋"等所不及。  相似文献   

7.
刘秋红 《求索》2013,(2):72-74
隋亡史训之警示和饱受战争创伤之社会生产力两个因素促成了唐初惠民财税制度的实施。在财税制度设计上,“与民修养,让利于民”及避免分化、集中财力积聚社会财富以发展社会生产之理念成了唐初统治者实施仁政治国的重要思想方略.于是,惠民便成了初唐财税制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惠民财税制度的实施使得初唐有了很好的民众社会基础.而且初唐社会也因扩大税基税源而使国家有了很好的财政收支平衡.对社会发展之物质需求应对有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惠民财税制度的实施创造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也为唐朝走向全盛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以后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治世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洛阳市西五十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收藏有一千四百多件自西晋(二六五——三一七年)、北魏(三八六——五三四年)以来历代墓志石刻,其中以唐志最多,达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故被视为“唐志博物馆”,是史学家研究古代尤其是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历史的重要史料。收集这些墓志的张钫称这处院落为“千唐志斋”。  相似文献   

9.
从文字接触视角看汉字对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接触”问题在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亦未得到科学的界定。研究“文字接触”问题,水文是一个极好的标本。汉字的传入对水文的结构方式、符号体态、性质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从文字接触视角对水文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把水文文字本体研究推进一步,而且可以为其他文种之间的文字接触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东魏《穆良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一生官职的迁转情况,在众多北朝墓志中,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加之志主穆良一生仕历并不十分显贵,主要迁转都集中在中低等职官上,而这一部份通常为正史及其他墓志所忽略。结合正史分析后,能够看到一份完整的中古官员宦历。由此,可以为北魏末至东魏这一时期的职官分类、普泛、考课等问题,为制度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产生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汉字,从殷商甲骨到隋唐的楷书,走完了它字体演变的漫长道路。在这段时间里,书法艺术随同汉字的演变,也不断地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見到的北宋以前的书迹,多数为尺牍,诗卷、佛经、公文、刻石、墓志等很难看到以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为第一目的的作品。这时,没有所谓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关系问题,书法只是表现文字内容的手段,是为文字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现存金代女真人墓志只有完颜守宁、昭勇大将军(完颜璹之父)、镇国上将军、乌古论窝论、乌古论元忠、鲁国大长公主、蒲察胡沙、完颜窝鲁欢、黄斡窝鲁不等人的十余件,资料并不多。但通过对十余件墓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到墓志本身所反映的金代女真人的文化认同,看到金代女真人的内迁及家乡观念的变化,看到金代女真人虔诚的佛教信仰。这些无不反映了金代女真人对汉文化(中原传统文化)的积极汲取,体现着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以及女真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我们总结过去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和推行文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有一条而且是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重视教材、读物的编译工作。这里提出几项供参考的意见: 1、五十年代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文字,重点放在语言调查、设计文字方案,文字教学法,尤其是关于语音教学,这是对的。但对编写教材不但缺乏调查研究,而且所编的一点教材,也不适合学生的要求。如文字初步推行,学习文字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成年人或农民一般是业余学习。前者与后者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材的编写也应不同。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调查研究,即使有那么一点教材,也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进度。  相似文献   

14.
徐海容 《求索》2013,(3):74-76
初唐社会百废待兴,蒸蒸日上,其碑志文创作在继承陈隋遗风的基础上,呈现出日益兴盛的格局。以四杰为代表的文人,在文体革新精神的鼓舞下,对传统骈俪体碑志文进行改革,陈子昂更是敏锐感受到了盛世到来之前的气息,在碑志文领域发起了变革,其文清新刚健、充实有力,可谓盛世文学之先导,初唐碑志文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文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求索》2014,(0)
2001年,常德黄土山南宋初年邢倞和刘氏合葬墓被发掘,墓中出土了邢倞为妻子撰写的墓志铭。这是一篇少见的丈夫亲撰的悼文。邢倞在安葬妻子后不到半年内,就或死于钟相、杨幺起义的乱军之中,这篇墓志也成为研究南宋建炎初年常德历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也是司马迁著《史记》以"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对考察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天官书》文字古奥,专业性强,号称"天书",今人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对历代《天官书》天文学和星占学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心强 《前沿》2008,(8):F0003-F0003
2007年金秋,李建中教授主持的同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终于问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和理论探索意义的选题,前前后后做了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著作问世后我一睹为快,文字的芬芳沁人心脾.思想的魅力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18.
投稿须知     
正《贵州民族研究》是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辟有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19.
公共人事价值是人事制度建立与创新的源动力和重要保证。从建国之初的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到2006年确立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的公共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领这种变化的核心力量是公共人事价值的演进。本文运用高频词统计方法,以建国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部分文字为材料进行话语分析和历史考察,梳理建国以来公共人事价值取向的变化发展过程,对我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变化提供一种内在的解释,也为公共人事制度的创新提供逻辑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