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中,存在着走过场的问题,“希望”式的批评代替了对缺点和不足的真正批评,使得党员评议难以收到实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拉不开情面;一些党组织对评议工作重视不够,组织实施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有的党组织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不够,以“希望”方式淡化和遮掩问题。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加强党员和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党内思想斗争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然而,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地方党组织淡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甚至丢掉了这个有力武器,这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特别在批评问题上,不是缺乏勇气,就是使批评严重变味。有的明知被批评者违反了党纪国法,却在批评时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视  相似文献   

3.
呼唤批评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批评被疏远了,批评的声音弱化了。有的人不愿批评,有的人不敢批评,有的人拒绝批评。批评尚且不易,自我批评就更难了。批评之难,原因何在?一是认识偏差。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批评是运动、斗争的手段,现在不灵了;有的消极接受“文革”教训,既担心接受批评挨整,又担心开展批评被说成整人。二是“怕”字当头。批评上级,怕惹出麻烦,丢了位子;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伤了感情;批评下级,怕失去人缘,丢了选票;批评别人,怕连带自己,引火烧身。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三是庸俗世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非面前不开口,矛盾面前绕道走。四是口是心非。嘴上欢迎批评,但一动真的,马上改变面孔,心怀不悦,要么强词辩解,反唇相讥;要么心存芥蒂,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4.
开展批评是帮助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搞好工作,鼓励进步的有效措施。敢不敢对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是衡量一个干部有没有素质的重要标准。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勇于坚持原则,敢于和善于开展批评的。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忽视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这个好传统被淡忘了,许多地方和单位“好人主义”盛行,出现表扬到人,批评不点名现象;领导干部进行考评,讲优点面面俱到,指缺点酌之又酌,“短斤少两”;对不正之风的批评,“棱角”已经磨平、磨圆、磨光,通常用“有的……有的……”含含糊糊,不着边际,不敢“一针见血”;对人和事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媚下”,就是有意吹捧和讨好下级。一些领导干部对下级的成绩褒扬过多,而对其缺点和问题视而不见,不愿批评、不敢批评,采取姑息和迁就的态度,有的甚至迎合和助长下级的不良习气。 当前,媚下的主要表现有这么几种:有的在检查工作时,对下级的成绩罗  相似文献   

6.
批评的艺术     
<正>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领导者要想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好批评的艺术。现实中,有的领导者奉行“少栽刺、多栽花”的处世哲学,求得一团和气;有的领导者“怕”字当头,不敢批评。批评同事怕伤和气,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还有的领导者在开展批评时,  相似文献   

7.
把党的批评的武器裹上糖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糖衣批评“,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糖衣批评“使批评武器锐利性软化。这种软化软在有的把大错误说成小错误,有的把原则性错误说成一般性错误,有的甚至把犯罪说成犯错误;批评软化还表现在批评朦胧化、无所指,批也朦胧,评也朦胧,自我批评更朦胧,使批评融化在云里雾里;批评软化更表现在批评平等、吃“大锅饭“上,“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说好,不说坏,谁也别见怪“。批评武器的软化,导致党员思想  相似文献   

8.
批评的误区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对工作、对同志都有好处。但是,要批评,就得拉下脸面,不讲情面,难免得罪人。于是,一些领导者当起了好好先生,信奉多栽花、少栽剌。只表扬、不批评,有的则在批评的“方式”、“方法”上动足了脑筋,使得批评走了样、变了味。误区一: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有的单位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一些同志总喜欢习惯性地强调一句:"以上讲的这些问题,对事不对人??"对"对事不对人"这句话有个怎样理解的问题。如果理解正确,就能在批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就会在批评中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不对人"容易造成思想松懈麻痹。  相似文献   

10.
郁星  任继军 《党的建设》2010,(10):39-39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内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永葆先进性、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然而,现实中一些变批评为吹拍的现象值得我们警醒。有的人貌似批评,实则吹拍,寓吹拍于"批评"之中,把批评巧变为表扬,使"被批评者"听了乐滋滋、飘飘然。有的人避重就轻,帮助开脱,怕引火烧身,看脸色说话,既不愿帮助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更不愿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人放弃原则,借机投靠,讲"官场哲学",不讲组织原则,批评领导或隔靴搔痒、不说实质,或借机"靠扰"、大加"赞赏",使得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错觉",—错再错。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存钱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搞好“三讲”教育的有力武器。可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却非常难。批评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冷冷清清,不愿批评。一些单位在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总是热热闹闹,可开展批评却是冷冷清清。有的领导干部遇到不利于工作、有悖于团结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愿去批评。 二是患得患失,不敢批评。在错误面前,怕字当头,畏首艮尾。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  相似文献   

13.
吴强 《理论导报》2013,(1):22-23
当前,在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讨论中,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有的观点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凝聚改革共识,有必要予以澄清。一、垄断行业改革停滞了吗?在当前的讨论中,一些文章批评垄断行业改革的力度不够,认为这方面的改革是滞后的,甚至是停滞的。有的文章把垄断行业改革说成是"挤牙膏"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上级不敢批评下级,同级不能或不愿批评同级, 下级不敢批评上级,群众不能批评领导,这是目前从社会到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风气。有时批评,也只是把批评变成“希望”,以“希望”来代替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严肃认真的批评。有的单位明明是问题成堆,经济工作搞得一团糟,特别在领导班子内部是一乱二散三腐败,工作无对策,发展无思路。上级领导来调研解剖后,仍然运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工作方法,认为班子是团结的,成绩是主要的,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不敢直言严肃批评,而是把批评变成“希望”,希望今后怎么样怎  相似文献   

15.
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可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把这一基本功和优良传统,搞得走了形变了样,有的下去总是躲着问题走,绕开困难转,怕被问题缠住、困难陷住;有的唯恐上级批评自己工作不力,成绩不佳,影响自己前程,给下来搞调研的上级领导搞"障眼  相似文献   

16.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远离借口     
目前。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党内切实有效的批评难以开展。好人主义较为严重。比如。有的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现象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自我批评谈工作。互相批评提希望”,很少触及个人的缺点错误:有的对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至造成决策失误的问题.事中不加以批评和制止.事后不如实反映和报告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也谈《项英传》□李良志王辅一同志所著《项英传》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肯定、赞扬的同时,对书中的某些史实和观点,也提出了一些批评和质疑。我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批评是同意的,如《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各级党组织中,“批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是不愿批评。我们许多党的干部、党员,在原则问题上不愿表态,和稀泥。对自己的问题藏藏躲躲,讳疾忌医。二是不敢批评。有的单位和同志,口头上提倡,实际不敢较真。或轻描淡写,不痛不痒;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转弯抹角,如入迷宫;或模棱两可,不知所云。批评与自我批评名存实亡。三是不会批评。要么抓不住问题的关键,鸡毛蒜皮,恩恩怨怨,乱扯一通;,要么简单粗暴,动辄上纲上线,乱批一通。  相似文献   

20.
百花园     
《湘潮》1999,(4)
胡耀邦谈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体现了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素质。可是,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开展批评;有的人批评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或者乘机报复,落井下石,因而无中生有,无限上纲。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