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重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近年来,弱势群体这个概念浮出水面,并逐渐被政府所关注和接受。既然大家接受和关注弱势群体,那么就需要把它的内涵搞清楚。我认为,“弱势”并不是指人的主观方面的条件有什么低下或缺陷,而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不具有任何优势的人们。 中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与西方国家的弱势群体不同。西方国家的弱势群体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中长期竞争和挣扎,陷于失败的人群。他们对于自己处于弱势的现实,一般从思想上采取无可奈何的态度,至多采取工联主义的改良态度。中国的弱势群体则不然,他们伴随着社会转型和…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剧增的背后。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恶劣现象的不满。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避免其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必须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实质是权利弱势,即在权利享有、实现、救济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因此,必须强化国家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一整套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辽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分别达到4969元和1954元。但是,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收入增加的同时,一部分低收入的群众,特别是病残家庭、实现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山沙两区”的农牧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针对城乡弱势群体生活困难日益突出的情况,通辽市通过在城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三条线”;在农区开展“百村扶贫攻坚”、“万户养殖扶贫”两大工程。同时,将政府救济与社会募捐相结合,保障了城乡弱势…  相似文献   

5.
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听说笔者是个记者,大呼“了不得”,令笔者愕然。在他眼里,记者是有采访权、监督权的“无冕之王”,属于强势群体。然而,对此判断,估计业内人士大多不敢苟同。因为记者采访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进行舆论监督时受到各种刁难甚至打击报复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每当这时,记者倒感觉自己很弱势。其实,觉得自己弱势的不仅仅是记者。在前几年的一个媒体问卷调查中,45.1%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目前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环境下,一些领导干部也感觉自己是高风险、低收入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弱势”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所指的“弱势”,主要是从经济上来说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处于弱势;城市与农村相比较,农村处于弱势;工业与农业相比,农业处于弱势;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相比,后者处于弱势……在弱势区位相对稳定的人群,就是“弱势群体”。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本世纪头20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行动。任何一项战略行动都具有整体性,任何一个局部弱势都有可能影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弱势区位对于人群弱势的改变比起强势区位对应人群弱势…  相似文献   

7.
自从出现农民讨薪难的问题以来,各地都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进行反思和讨论。弱势者之所以弱,皆因缺少钱又缺少权。钱谁都不愿给,但给权大家都很大方。于是不少部门都出台了些规定和文件,郑重地给弱势者“授权”:如“建筑单位不按月支付民工工资,民工有权停建”,“学校乱收费,学生家长有权拒缴”,“井下安全状况不好,矿工有权拒绝下井”,“公路上发生乱收费,司机有权拒缴”等等。大家都来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这很好,但给弱势群体的这些虚权有用吗?试想,建筑企业不按时支付工资,民工若停工,那工资更是上哪去讨?学校乱收费家长是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8.
尹娜 《理论研究》2008,(4):33-34
弱势群体政治权利保护是实现和维护其自身利益,逐步摆脱弱势的重要途径。当前弱势群体政治权利保护未能引起应有重视,面临政治权利的缺失和政治地位的边缘化倾向。维护弱势群体政治权利的对策是:完善弱势群体政治权利保障的法律体系,加强弱势群体政治权利保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政府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上的政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关爱学生弱势群体 着力建设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小平 《学习月刊》2009,(14):81-81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关爱学生弱势群体入手,解决当前中学校园存在的突出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是着力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前,中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有经济弱势、心里弱势、学习弱势、行为弱势等群体。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弱势群体由"弱"到"强"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贵 《求实》2006,(6):93-9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备受社会关注。他们的弱势凭借自身能力很难改变,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和支持。为此,急需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坚持文化素质与科技结合式扶贫,建立新型的合作组织等政策措施,这是农村弱势群体由“弱”到“强”的必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何谓弱势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是指特定的个人与人群,由于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经济状况、体力和脑力状况、生活方式等差异,易受伤害的人群。其遭受风险的几率要比其他人多。有些人甚至会遭受多重弱势风险的打击。当经济过度或者调整而产生贫困或者极度困难同年龄的弱势巧合在一起时,将加重他们的风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介绍,弱势群体主要包括4部分人。首先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体制外”的人…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期,辽宁主要社会群体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中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呈现出弱势化趋向,陷入沦为弱势群体的境地。深入分析辽宁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的成因,从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及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破解辽宁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明燕 《探索》2012,(5):182-186
"弱势感"作为一种对自身境遇的内在情感自觉,它是一个比"弱势群体"更宽泛的概念。怀有"弱势感"的人既可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也可能属于通常标准中的非弱势群体。近年来,"弱势感"在我国社会中有不断蔓延和泛化的趋势,这对社会稳定、人心凝聚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遏制"弱势感"蔓延的势头,儒学的若干价值观经过现代转化后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中较脆弱的人群,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政治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会诱发社会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是指在物质生活条件、生存竞争能力、政治权利和社会声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处于弱势(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农村弱势群体指的就是农民群体。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相似文献   

16.
透视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务院总理向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地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一学术语。这是“弱势群体”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弱势群体”的出现,立即在代表、委员中,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说:听到总理讲“弱势群体”以后,“弱势群体”的生活情景马上闪现在脑海中。有的代表、委员激动得夜不能寐;有的代表、委员连夜打电话给自己的选民,转告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一些熟悉弱势群体的代表、委员很快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一位满族代表在一百米的距离内,受访11次。日本《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从出现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以来,各地都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进行反思和讨论。不少地方和部门都出台了一些规定和文件,郑重地给弱势者“授权”:如“建筑单位不按月支付民工工资,民工有权停建”;“学校乱收费,学生家长有权拒缴”;“井下安全状况不好,矿工有权拒绝下井”;“公路上发生乱收费,司机有权拒缴”,等等。大家都来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这很好,但给弱势群体的这些权有用吗?试想,建筑企业不按时支付工资,民工若停工,那工资上哪去讨?学校乱收费,家长更是敢怒不敢言,孩子命运在学校的手中捏着,这学校惹得起吗?矿井下  相似文献   

18.
i近日的“官员示弱”,让舆论普遍认为“官员自称弱势未免太矫情”。但矫情“矫”在何处,鲜有具体点击,剖解“弱势”的来由。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缺失既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又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资本因素、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及组织因素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体,他们处于弱势状态,生活困难,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弱势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的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不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必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延缓改革开放的进程,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热情地关心、扶持和保护“弱势群体”。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消除贫困)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与要求。那么,“弱势群体”究竟包含哪些人?我们当如何去看待这一社会问题?我们作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尚需完善和努力……为此,我们走访了省民政厅、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省就业局等相关部门,部分专家学者和一些市、区、县、企业,并归类分述于后,力求对关心“弱势群体”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