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15日晚,"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上实现互拍,"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也第一次让中国梦想登上了月球高度。中国由此成为"与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国际媒体纷纷评论"嫦娥震撼",赞叹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一时间"中国征服了月球"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人类登陆月球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从留在月球上的仪器获得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对这个星球愈加迷惑……  相似文献   

3.
角逐月球     
会亮 《党员文摘》2006,(4):23-24
人类虽然在30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但围绕月球的一些问题仍然还是谜团。进入21世纪,各国为了开发太空资源,纷纷提出探月计划,打算把月球作为太空探索前哨站。  相似文献   

4.
何航天 《党的建设》2007,(12):34-35
从1959年开始,前苏联和美国就发射了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美国人早在1969年就将航天员送到了月球上。人们不禁要问,时隔40多年后,我国为什么还要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呢?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这首动人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把我们带到那广阔无垠、神秘奠测的天际。那银河星汉,织女牛郎,嫦娥奔月,桂花飘香,多少美丽的神话,令人神往。月球同地球的年龄差不多,大约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但它同地球的差别是很大的。月球上的日子是漫长的,地球上的一个月,只相当于月球上的一昼夜。由于昼夜时间长,又没有大气的调节作用,所以月球上白天黑夜的温度相差很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晚上最低温度又可降到零下183℃。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水,而且月震经常发生。在这种条件下,任何生命是无法在月球上生存的。所以,在月球上根本没有像神话传说中的所谓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和嫦娥跳舞,也看不到什么琼楼玉宇和花草树木,月球只不过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宇航员在月球上一  相似文献   

6.
郭凯珍  刘月 《党建文汇》2006,(10):40-40
“打水漂”撞出大量物质 欧洲航天局9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欧洲航天局发言人魏厄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后“撞”出了大量物质,将有助于科学家对撞击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智能1号”在格林威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42分22秒)撞上月球,那一刻它与月球表面的夹角仅有很小的1度。一些专家因此风趣地将本次“撞月”形容为在月球上“打水漂”。  相似文献   

7.
环球资讯     
伊朗总统称将坚持执行和平利用核能计划8月29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举行记者招待会说,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权利,伊朗将坚持执行相关计划,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欧洲月球探测器撞击月球9月3日,北京时间当天13点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按预定计划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通过“玉兔”号月球车上的拍摄装置,最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象.中国人几千年对月亮的向往.终于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自从50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那么,中国为何要派出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进行探月工程呢?  相似文献   

10.
飞机的型号     
《党员干部之友》2007,(12):43-43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过登上月球。我总想知道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后来,我的人生轨迹应该说算是在沿着这个“登月”的梦想展开。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7,(3):94-97
神秘的月球,近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6年12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外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其目标是到2024年左右在月球南极建成小型但可以维持人类永久生存的基地,并以此做跳板,为以后送人登陆火星甚至让航天员飞往更遥远的天体进行技术储备。这不能不促使公众进行更多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全球一共成功发射和运行过7辆月球车,即用于在月面进行无人巡视探测的苏联月球车一号和二号(分别由月球十七号、二十一号月球探测器释放),中国玉兔号、玉兔二号(分别由嫦娥三号、四号月球探测器释放)和用于在月面运送航天员进行科学探测的美国3辆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分别由阿波罗十五号、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登月飞船释放)。  相似文献   

14.
仲文 《党建文汇》2009,(8):18-18
美国时隔40年后重启登月计划,准备在2020年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与以前“一沾即走”、象征意义更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这次美国准备在月球上进行中长期的考察,甚至要建立月球基地。为此,美国正在打造新型登月飞船“猎户座”。“猎户座”和阿波罗飞船既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重要的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嫦娥三号顺利升空,太空探索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研究小行星,乃至深空探索、太空旅行,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拉近人类与太空的距离。登陆月球迄今为止,全球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仅51%。根据探月工程副总指挥  相似文献   

17.
图说天下     
月球影像图 1月17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影像图。图为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圆柱投影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8.
图说天下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  相似文献   

19.
《党风与廉政》2002,(7):43-43
专家认为,大约50年后,人类将面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工农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危机的制约。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途径是建立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反应堆。这意味着没有放射性污染,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但地球上“氦-3”同位素的储量不大,仅有约15吨,无法大量生产能源。自动飞行器和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获取的资料表明,月球上有足够的氦。这种地球稀有的元素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多达数百万吨。据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首席专家尤里·斯米尔诺夫介绍,月球上的“氦-3”储…  相似文献   

20.
长城 《廉政瞭望》2007,(11):26-27
有人说,欧阳自远是中国登月梦的"编织者",上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