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夫妻相敬相爱、孝敬老人、关怀孩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庭"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好友的羡慕和称赞。近几年,刘永家庭曾多次被评为"和谐小康家庭"。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31日.造反书生徐景贤因心脏病突发,病故于上海家中。在“文革”中,徐景贤算得上是“海上闻人”。“文革”初期,他带头造上海市委的反,在“一月风暴”中进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层。后来又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在上海滩的权势仅次于张春桥和姚文元,人称“徐老三”。  相似文献   

3.
居功不摆谱     
《党课》2012,(21):126-126
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  相似文献   

4.
居功不摆谱     
《党课》2013,(22):100-100
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他的堂兄弟们当中排行老三,因此他的乳名为“石三伢子”。这些毛家兄弟共有十位。这十位兄弟,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大都为人们所熟悉,而其中的一位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毛泽东的堂弟毛泽青(后来改名为毛运才、毛万才)。解放后,毛泽东的这位不善言谈的堂弟和他的妻子庞淑谊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东北。在几十年的艰苦的生活中,他们的周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身世。1981年,毛万才在抚顺去世。此后,作为一名百姓,毛万才的妻子和她的子女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抚顺这个北方的工业城市,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近日,…  相似文献   

6.
对此。“田间艺人”刘永斌心里有着黄连般的苦。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柱人,刘永斌打小就会唱“啰儿调”。除了会唱祖辈传下来的100多首老歌外,他还创作了将近100首新歌,被称为“石柱土家歌王”。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七个和尚,每天只有一大桶粥吃,但僧多粥少,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最大需。一开始,他们每天轮流掌勺,可一周下来每个人只有自己掌勺的那一天能吃饱。后来,他们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但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团体内部的阿谀贿赂、诋毁中伤,粥还是分不匀。然后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监督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呵!圣地的守护神——记陕西省优秀公安局长刘永岗刘风梅权王军初闻刘永岗的大名,是在一位朋友处。他告诉我:“延安市宝塔区人大一副主任想托熟人为其外孙办户口,熟人告诉他:你自己去,只要手续齐全,二十几分钟就办妥了。”在这位人大副主任的印象中,办一个户口,不...  相似文献   

9.
“刘三姐来了,中午没休息啊!”不论是走在田间地头,还是来到企业、农家,所到之处,乡亲们都热情地跟内江市威远县两河镇相合村党支部书记刘阳英打若招呼。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喊刘三姐时,乡亲们笑着说:“刘三姐在家排行老三,我们从来不喊她书记,都喊她三姐,因为这样叫着亲切。”一声“刘三姐”,道小了百姓由衷的拥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章士钊与陈独秀相识相交,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原因而分道扬镳。他们的人生境遇可谓悬殊大也。可是,每当陈独秀遇到困难时,章士钊总是不请自到,努力为老友排忧解难,以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相似文献   

11.
2015年6月7日。巴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永全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摆着一个既新又旧的笔记本。“新”是因为买来没多久,“旧”是闲为一个本子几乎已经写满。“这上面都是最近找干部谈话的内容。”刘永全说。  相似文献   

12.
清代神童王锡龄,少年时才思敏捷,擅长文学应对。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由于后来不求长进而失去勤奋创造的精神,也渐渐不为世人所知。诚然,当今的人们往往以知识的广博和事业的创新引以为荣。正如一些成功的商家,他们每每绞尽脑汁,天天“制造变化”,其...  相似文献   

13.
佳康 《党史纵横》2009,(1):46-49
他们结识于二十世纪初,那是个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岁月。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信仰的迥异而分道扬镳。陈独秀一生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牢狱、困厄、疾病几乎伴随他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他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桔北枳”、苦乐各异。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20):56-57
一个伟大时代的兴盛,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具有远大抱负、远见卓识、学贯中西,深刻洞察时事变迁;一个文明大国的雄起,同样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国家公民的优秀代表.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人民利益为旨归、以国家兴盛为己任、以国家振兴为关怀。我们把他们称之为战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杜国勇,绰号杜老三,在普阳农场12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以前,他有地不种,整天游手好闲,靠四处借债度日.就这样,还不断上饭店胡吃海喝,每年在饭店拉下的饥荒就有3000多元.这还不算,他还好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三天两头进"局子"、蹲拘留.凡亲戚朋友,杜老三能借的都借遍了,一家三口生活陷入了"揭不开锅"的困境,成了全场有名的特困户.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问我,毒品的危害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毒品对于吸毒人员来说就是一种漫长而惨烈的酷刑。”这是刘永宝做了23年戒毒警察最深切的感受。刘永宝现任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适应大队教导员,一级警长。他坚守戒毒一线,用心用情帮助戒毒人员戒毒,23年来,和同事们挽救了数千名危重戒毒人员,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7.
梅桑榆 《唯实》2000,(9):136-137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替人看羊放牛,后来又因家乡大旱,瘟疫流行,一家人大都病饿而死,不得已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直到后来投奔红巾军,才渐渐出人头地。他有这样的出身与经历,自然不敢忘本,直到在金陵自立为吴王时,仍躬行节俭,建筑宫殿“制皆朴素,  相似文献   

18.
一夫 《新湘评论》2002,(2):44-45
1919年,罗荣桓已经17岁了,他在长沙读书参加进步活动的一些情况,也或多或少地传到了他父母的耳里。说实话,罗荣桓父母对他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的。因为在罗国理的六个儿子中,知书识礼的只有老三罗壬申、老五罗荣桓和老六罗湘。罗湘当时年龄尚小.老三罗壬申的身体又一直不好,并且已于1919年病逝。所以,罗国理认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既出席了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又成为党的领袖的,只有毛泽东一人。所以,毛泽东对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印象很深。后来,他是这样回忆的:  相似文献   

20.
龚晓宽 《当代贵州》2012,(25):19-20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贵州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拼搏,这样才能将强烈的后来赶超的理想变成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