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3.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4.
你言我语     
仕而“优”则“学”?□孙信成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讲的是“学而优则仕”,于是古人常用“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勉别人。如今时代不同了,工农当家做了主人,对干部的要求也高了,讲求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一些同志随着职务...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福     
对于读书,我虽达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但对古人把读书列为“五福之首”还是颇为赞同的。每当倘徉于大师们洋洋洒洒的文字间,漫步于先哲们用心血凝成的结晶中,认真地思索,慢慢地转化为己有,继而去运用它,发挥它应有的能量时,我便会由哀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是福。  相似文献   

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落后的功利读书观。历史已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殊不知,如今一些人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苦求一纸闪光的学位,甚至不择手段地利用官位捞取学位。此种怪现象正应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一段妙论: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我们不反对领导干部通过勤奋学习追求高学历,这是干部“专业化”、“知识化”的客观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和法制化社会里,有些官员追求高学位的背后,却充满了铜臭、阴暗和腐败。  相似文献   

7.
从小就开始读书,读了一辈子,开始是两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肯定有问题,但也说出了一定道理。第二句话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尽管有它的局限,但也表明了读书同地位、金钱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读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哲学上讲,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把自己的知识客观化、符号化,所以叫做客观知识。符号化的东西,比如一本书,当人这个肉体不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篇》中的这几句话,不知顛倒了古来多少的读书人士。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饱经“十年寒窗”之苦,呕心瀝血,大抵不外乎是为了金钱美女,衣食华堂,高官厚祿。总之,是为了身家个人的富贵享乐。其实,在几千年旧中国里,也只有少数读书人侥幸受宠于统治阶级,帮凶帮闲,得以“飞黄腾达”。而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发财发迹不过象黄粱一梦罢了。说近点,在国民觉反动统治时  相似文献   

9.
好书乃清泉     
易继强 《学习导报》2012,(21):48-48
好书是纤尘不染的清泉,捧一本好书犹如进入澄澈之境,让一泓清泉荡涤心中累积的尘垢、冲刷尘世的喧嚣,聆听清泉从心中流过的叮咚作响。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人教训已深刻地嵌入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10.
好书乃清泉     
易继强 《新湘评论》2012,(21):48-48
好书是纤尘不染的清泉,捧一本好书犹如进入澄澈之境,让一泓清泉荡涤心中累积的尘垢、冲刷尘世的喧嚣,聆听清泉从心中流过的叮咚作响。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人教训已深刻地嵌入人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11.
找回我自己     
初进大学校园时,我是个十足的书迷。痴情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希翼自己能有哲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气质。日子虽清淡,内心倒很恬静、充实。可校园并非一尘不染的圣殿仙宫。不久,如镜的心湖被席卷而来的“经商风”吹皱起涟漪串串。那些从经商中小发大发而变得阔绰起来的同学,吃喝抽穿着“高档”“名牌”,出入歌厅舞厅录相厅,神情高昂,说话也显得财大气粗,好象活得很潇洒很丰富很充实。他们说你这样活得太平淡太俗气太没劲了,说他们活得真五光十色辉煌灿烂考试照样不少于60分,说你该改头换面再也不能这样过何必苦了自己。我读破了书熬瞎了眼装得满脑子别人说太旧太  相似文献   

12.
梁冬 《先锋队》2015,(7):38-39
近日翻阅读书笔记,一段话跃然眼前: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亡。"当初读这段话,让人毛骨悚然。现今重读这段话,细细揣想,无不道理。书中有金,书中铸魂。多读书、读好书,大有裨益,教诲终生。读书,放飞梦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对任何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修身     
为了鼓励读书,人们把书形容成各种各样可知可感的东西,比如“黄金屋”、“颜如玉”,比如“进步的阶梯”、“太阳”、“大海”等等。读书,可以拓展视野、增广见闻、积累知识、丰富情趣……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4.
正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女士说过—段话: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沦为悲苦,因为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召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认为书籍是女人的营养配餐,能让女人心有一盏明灯,不会迷路;心有一扇小窗,让阳光照射进  相似文献   

15.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6.
宋真宗治吏     
马军 《前线》2014,(10):126-126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传扬千年的《劝学诗》,因其极大的影响力,让他的作者宋真宗赵恒也成了名人。其实,这位真宗皇帝的成就可并非仅止于此,他的治吏也是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幸福就是其中最美的语言,最感人的情节。想要充分理解人生这本书,就必须先阅读幸福。因为工作关系,我阅读的机会很多,报纸和杂志源源不断涌上案头。做完了手里的工作,泡上一杯茶,将  相似文献   

18.
妇女的解放,妇女的发展,究竟和儒家文化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儒家文化作为数干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本质和历史作用是消极的,是束缚妇女解放的。因为统治儒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维护父权家长制社会秩序的思想武器,是服务于封建宗法制、等级制的上层建筑。它的基本精神是同妇女解放的要求相矛盾的。孔子虽然不是提倡压迫妇女的典型代表,但是,他也说过一些看不起妇女的话,这也不必“为圣者讳”。例如他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篇》)这说明,他是把女子…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便无从谈起。1999年10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时指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说话、做事逃不掉儒学的影响,你想不用也不行。李瑞环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喜欢读《王阳明》,并非因为书中有颜如玉或黄金屋,而是书中蕴含的精气神。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浩瀚星空中,王阳明是一颗闪耀的星星,他曾升起在黔中大地。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再现了王阳明命运多舛而光明磊落的一生。《王阳明》一书为我们全面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王阳明的心学,包含了人的感知、认知、情感、意志、意识以及中枢神经、大脑神经活动内容,整个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探索真理的一个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