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6,(1):62-66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基于2014年全国设立PM2.5监测站点城市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敏感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两个维度探索了PM2.5的影响因素,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失调是雾霾天气的深层次诱因;从污染物的排放源来看,能源消费结构、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成为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在对环境污染的公共治理方面,尽管因雾霾大规模爆发以后,各级政府开始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比重和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影响PM2.5,且二者的敏感性系数较高;但节能环保支出比重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显著,且具有较低的敏感性系数。对此,提出"调结构、减排放、强治理"九字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亢振洲 《民主》2014,(4):60-60
<正>针对北京又是连续多日雾霾,人民日报3月27日刊出一篇题为《雾霾天里,戴口罩管用吗?》的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种口罩的优劣,可谓贴心到位。但是,笔者以为,即使是再优质的口罩,能百分之百过滤掉PM2.5,也不等于就吸到了新鲜空气。当下,如何治理雾霾,让人们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5)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但是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却严重刺激了公众的神经。人们对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缓减PM2.5带来的大气污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PM2.5的现状得出健全和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环保问责制、健全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相应的法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以来,一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一度笼罩了中国七分之一的国土,多个地区PM2.5监测更是持续爆表,引发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雾霾表面看是燃油、汽车尾气、扬尘等加上天气原因形成的,背后则与中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究其根本,正是粗放型发展方式所致。中国在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5)
正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在努力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燃煤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以北京为例,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燃煤占比约为18%。如何减少燃煤保持晴朗天空又能保证供暖就成为了重要课题。随着G20峰会中国加入《巴黎协定》,中国  相似文献   

6.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列举了国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雾霾影响和治理过程,以及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采取的多琐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  相似文献   

7.
张荔  仇锦波 《学理论》2015,(8):28-29
2013年初,我国首次发布雾霾预警。经检测,雾霾中主要含有PM2.5和PM10等颗粒污染物。雾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国环保、气象等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如下措施防制雾霾:加快城市绿化;划区分管,签订责任状;加强巡查、监控、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合理膳食,适度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免疫力;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能用房,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综合整治排污企业。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7)
<正>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与地区只要遇上不利气象条件,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构稳定,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就会产生雾霾天气。我国频发的严重雾霾,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公众健康和国家形象,同时充分说明环境是有容量的,我国的污染排放已到环境容量的极限。PM2.5污染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煤烟型污染和石油型污染。石油型污染主要是来自汽车、船舶、火车、农机、工程机械和小通机等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中共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看作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随着雾霾、PM2.5等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以PM2.5问题为例,对大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健全校园节能减排制度、构建绿色校园、增强大学生环保责任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今,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规范有效性实施面临着其自身法律规范强制性缺位、监测权力向社会化如何过渡及跨区域联合执行难等诸多问题的考验。为克服其法律体系规则形式合理性、社会认同价值及利益共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应从法律规范的规则有效性、价值有效性及事实有效性角度入手,在完善PM2.5空气质量标准法律体系化构建,强化其法律规范地位的基础上重构现有空气质量标准立法价值内核,提倡以商谈交往理性促进区域合作利益共赢,最终实现PM2.5空气质量标准法律规范有效性从应然立法目的向实然社会管理目的的必然转换。  相似文献   

11.
雨粟 《民主》2014,(1):41-43
<正>从2011年年末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还导致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其实,早在10年前就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空气质量监测,并把光谱学成功应用于环境监测,形成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他就是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由于在环境光学监测方法、技术研究、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对  相似文献   

12.
治霾的挑战     
<正>按照环保部的部署,2014年底前,35个城市要公布各自的雾霾源解析清单,搞清楚雾霾的元凶。由于城市产业不同,各个地区的雾霾元凶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河北的第一元凶是燃煤,北京的第一凶手是机动车,而天津的PM2.5中,建筑扬尘占比最多。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强调,治霾并非一时冲动,也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订个性化治霾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雾霾高发,大城市俨然成为空气污染的重灾区,而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气污染不再专属于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至猛于大型城市。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弊端凸显,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更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石头 《求知》2013,(6):58-60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所笼罩。截至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都超过了300,悬浮颗粒物浓度急剧超标,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雾霾天气导致了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等,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大幅增加,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雾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雾霾的治理也有多方面的举措。为此,本刊编者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摘录了伦敦在上世纪50年代治理雾霾的一些经验和有力举措,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5,(9)
<正>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雾霾天气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威胁。当前,治理好雾霾天气,不仅是积极应对环境恶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对能源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开辟光伏发电治理雾霾的新途径。雾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天津市雾霾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2年开始,长三角地区开始出现雾霾天气。近两年,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影响着长三角地区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人们深感防治大气污染谁都无法独善其身,需行动起来,、‘同呼吸,共命运"。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于2014年1月7日正式启动。经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下,协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雾霾现象的出现,导致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首先阐述了雾霾治理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生态文明视域下雾霾治理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这一现状,进而表明必须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者共同治理的雾霾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史上最大的北京、东北雾霾因何发生?对人群健康影响究竟如何?为何未见红色预警?中国治霾需要痛定思痛11月30日北京迎来一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要时刻历史上最大一场雾霾来临。这场极端大雾霾,在11月30日前已持续了三天,之后又持续了一天。大霾因何而生12月2日凌晨,冷空气终于抵达北京洗净雾霾。此时环保部也发布通报,解释此次京津冀重霾成因,认为燃煤是罪魁祸首。进入冬季,华北地区城乡接合部、农村散烧煤情况普遍,供热锅炉排放量也增大。但在北京等大城市,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更明  相似文献   

19.
宋俊平 《求知》2014,(12):53-55
<正>近年来,我国有半数省份被雾霾天气所覆盖,多个城市陷入重度污染之中。有专家指出,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是历年来所没有发生过的,这是多年来污染物排放积累的结果。为了应对雾霾天气,中央有关部委和各地纷纷出台多项治理措施,"两高一剩产业"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政府、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探寻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的新道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天气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0)
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若从区域的角度看,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等地区的雾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只有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雾霾问题。分析建立在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上,构建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分别论述了价格机制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性、设计框架和运营模式。建议建立跨区域的跨界雾霾管理委员会,要求遵循市场规律,运用价格杠杆,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下,征收雾霾税或提供财政补助,形成跨界雾委会、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跨界合作雾霾治理价格机制"钻石模型"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