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甲(1907--1994),原名符镇宝、符律衡。中共党员,中国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导演。1938年到延安,1942年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编、导、演的艺术实践,是当代戏曲导演的标志性人物、探索京剧现代戏的突出代表,也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第一改编者和导演。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谭海学 《世纪桥》2012,(2):32-3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名列八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但是无人知道,《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市。  相似文献   

3.
“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悄深意长”,提起《红嫂》,大凡看过这台戏的人耳边都会响起剧中红嫂“为亲人细熬鸡汤”的经典唱段。与“文革”期间八部革命样板戏相比,《红嫂》虽算不上大牌,但它那优美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却一点也不逊色,而毛主席对这部戏也是喜爱有加。下面笔者就革命现代京剧《红嫂》诞生经历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红色经典剧目,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红灯记》不但在大陆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而且对香港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红灯记》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李玉和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的故事。京剧《红灯记》在60年代初改编后不久立即脱颖而出。1964年11月6日晚,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5.
一出革命京剧《海港》,使主抓此戏的张春桥获得了“两出戏书记”的美称,也使他进一步密切了同江青的关系。主抓样板戏的江青更是重视有加,免不了对工作人员指手画脚,一再动怒。无论如何,由于优秀演员、导演以及全体摄制组的努力,使“海港”这出现代京剧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都获得了成功。本文以活泼流畅的语言,记叙了《海港》诞生及走上舞台及银幕的经过,极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走进常熟沙家浜,从芦苇荡深处传来一阵久违了的熟悉京剧唱腔,大概是由于身临其境的缘故,多少年过去了,这次听到这熟悉的京剧唱腔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亲切,一种怀旧的情绪在心底油然而生,并撩起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探究欲望:当年,那36位伤病员、还有阿庆嫂、沙奶奶们是如何走出这茫茫芦苇荡,化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那一个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的呢?同行的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告诉我,若要追根溯源的话,<沙家浜>这台戏出自一首名为<你是游击兵团>的歌曲呢!真没想到,这台现代革命文艺史上的经典之作竟然来自一首革命歌曲,真可谓"一首歌催生一台戏".  相似文献   

7.
说到京剧《红灯记》,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钱浩梁。钱浩梁不仅在最后的电影定型版中饰演的李玉和,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除李少春外,最早扮演李玉和的演员。在京剧界,钱浩梁确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演员,因为他曾经成为江青搞样板戏的得力助手。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钱浩梁的经历,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年轻成名,文革红人,年老磨砺,重返舞台。  相似文献   

8.
1963年8月,由刘万仁、程上荣、吴乙编剧,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红河激浪》制作完成。该片反映的是遵义会议以后,活跃在陇东地区的一支我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历经千辛万苦,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的故事。片中塑造了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游击队队长张铁娃的形象,主题思想是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黄烽:1916年出生于福安穆阳苏堤村。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3支队6团政治处做常务工作,任技术书记。1939年夏初,江抗奉命东进,因受伤留在澄阳湖一带养伤,是沙家浜36个伤病员之一。1939年11月,任新江抗政治处副主任,战地服务团团长。1942年12月,任52团政治处副主任、高邮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七纵队团政委、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在1963年摄制的军事题材影片<红日>,是继<南征北战>之后新中国拍摄的第二部大型战争故事影片.该片取材于1946年冬山东战场的孟良崮战役,气势恢弘,场面壮观.影片一经放映便在观众巾引起了强烈反响,片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传唱一时.那么,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义有哪些曲折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危春勇 《党史文苑》2011,(13):38-44
功在第一枪,首义战旗红。这是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将军萧克吟出的诗句。爆发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其功绩早已载入史册。本  相似文献   

12.
"左翼电影"是中共试图借助电影进行革命动员而产生的一种电影类型。为了进行革命动员,"左翼电影"试图暴露阶级矛盾,并指示出解决阶级矛盾的出路。从上海《申报·电影专刊》所载观众有关"左翼电影"的评论可知,"左翼电影"所暴露的工农阶级与地主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基本上为各类观众所感知、认同,甚至由此唤起了他们对工农阶级的同情,从而支持、参加或领导工农运动。大部分"左翼电影"所指示的解决阶级矛盾的出路(个人斗争、社会改良等),却遭到了各类观众的反对。他们在互相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了两条出路:第一条出路是阶级斗争与阶级性反帝,第二条出路是民族性反帝。前者可以弥补"左翼电影"在指示出路方面的不足,使它更能积极地发挥革命动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金明 《湘潮》2010,(1):28-31
红色歌曲,简称红歌,是指中国现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赞扬革命、歌颂祖国的歌曲。红歌,承载着对峥嵘岁月的记忆,浓缩着对革命先贤的缅怀,寄托着对崇高理想和壮美人生的向往和希冀。为寻究红歌鲜为人知的创作历程和传播路径,本刊从2010年第1期起特辟"聚焦红歌"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8期《大众电影》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一文,称没有人亲[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这种说法引起了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的质疑,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要求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与此同时,该文对艺术感染力很强的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也有一些与事实根本不符的描述,并没有正确介绍电影《董存瑞》文学剧本真实的创作情况。笔者前些年有缘与电影《董存瑞》的编剧之一、著名军旅剧作家董晓华相识相知,曾向他详细了解过电影《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