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扬  刘海辉 《政法学刊》2009,26(4):83-85
通过现场勘查,就是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即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情况、作案动机和手段;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本人的特点和特征;发现和提取犯罪分子作案遗留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侦查人员依靠这些犯罪信息,“再现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进行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新兴的高科技犯罪进入了理论学者和实践领域相关人员的关注和研究视角,但具体的指导网络犯罪侦查侦破的方法却过少。本文将从当前网络犯罪的特点、现场勘查方法等着手阐释网络犯罪中现场勘查的操作,以期对实践中网络犯罪的侦查破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察破案的基础,勘查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到影响案件能否侦破,而且影响到整个诉讼活动的成败,因此如何提升勘查意识与培养勘查能力,是做好刑事侦察工作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我结合公安工作实践,就如何提升勘查意识,培养现场勘查能力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勘查中常出现的危险情况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未能及时离开现场,藏匿于现场,对现场勘查人员构成的人身安全威胁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犯罪行为发生后对现场进行的勘验、检查,具有滞后性和相对被动性,不管是当事人还是现场勘查人员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犯罪行为已经终止,危害结果发生了,已经是安全的现场,现场勘查人员到现场后,往往在思想上比较放松,警惕性低,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实际案件现场勘查中,勘查人员为现场中的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亡屡屡发生,不得不引人深思。如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宋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时,受害人突然回家,宋某来不及逃离现场,就在受害人家中躲藏起来。受害人发现被盗后立即报案,现场勘查人员马上出警对现场进行勘查,当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进行搜查时与宋某遭遇,由于防护不够,受到宋某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庄华 《政法学刊》2009,26(2):101-104
现场勘查工作存在大量潜在危险,然而该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爆炸现场、火灾现场、尸体现场和普通现场以及使用刑事技术仪器设备存在的险情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提出加强现场勘查安全防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侦破刑事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犯罪现场勘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成败。为了贯彻公安部"现场必须勘查、质量必须保证、鉴定必须准确"的精神,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推行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兼职技术员为辅,现场分级分类勘查的工作新模式。现场分级分类勘查工作模式要求基层现场勘查人员具有相应的现场勘验、检查技能。  相似文献   

7.
面对复杂、凌乱或是要短时处理完的现场,刑事技术人员如何在高压力的条件下尽量多的提取到有用的物证,结束现场勘查活动.这就要求刑事技术人员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刑事技术人员的现场勘查能力的体现,这是一种什么能力?这就是对犯罪现场重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场勘查工作不仅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关键环节和起点,也是案件侦查工作的基础,是保证整个侦查工作成功与否,确保刑事诉讼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紧张、重视程度不够、现场保护不到位、现场勘查指挥不力、侦查员与技术员缺乏沟通等问题,导致现场勘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丽 《法制与社会》2013,(21):125-127
近年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受到了侦查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其基本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其特征,进而讨论应当如何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侯林 《法制与社会》2011,(32):248-249
刑事犯罪案件的原始现场往往存着传染性体液、未被排除的炸弹、毒害气体以及复杂的现场地理环境等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能源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使勘查中的现场更加复杂化,从事技术工作的民警因公负伤甚至殉职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成因有些是由于客观方面警用装备投入不足,也有一些是由于个别民警临场经验不足,自我防护意思不强。就全国来看,现场勘查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刘杨 《政法学刊》2014,(5):126-128
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是公安机关"三基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增强勘查能力、优化侦查模式、提升破案效益、提高科学打击犯罪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系统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4,21(3):76-79
模拟画像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相貌视觉形象刻画的技术手段。模拟画像应成为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一项基本的规范性内容。模拟画像技术要求勘查现场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勘查重点有:(一)寻找、发现目击犯罪嫌疑人的受害人和其他证人;(二)访问、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感知过程;(三)提取、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记忆;(四)对目击者的调查访问要讲究技巧。模拟画像在侦查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相貌学知识非常重要;(二)必须注意目击者的个体差异对模拟画像的影响;(三)证人之间不要有互相影响的情况;(四)对重要目击者的保护;(五)必要时重新进行模拟画像;(六)划定侦查范围非常重要;(七)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否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3.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0,27(3):48-54
犯罪现场层次是犯罪现场存在表现及其被侦查人员认知的程度。犯罪现场是由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嫌疑人条件、犯罪痕迹物证、犯罪活动过程、犯罪心理、犯罪证据等各种层次构成的复合体。研究犯罪现场层次论也是研究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存在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联系。犯罪现场层次也是研究和揭示犯罪现场存在的一种认知。研究犯罪现场层次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对犯罪现场状况及其勘查工作质量给以程度判定。  相似文献   

14.
李松梅 《政法学刊》2004,21(6):96-97
犯罪现场勘查课是我国公安院校侦查学和刑事科学技术学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适应当前犯罪形势 对侦查人才的需要,如何深化现场勘查课的教学改革,开展互动式教学,学以致用,是公安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Currently, a series of promising new tools are under development that will enable crime scene investigators (CSIs) to analyze traces in situ during the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or enable them to detect blood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age of blood. An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with thirty CSIs investigating a violent robbery at a mock crime scen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ch technologies on the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aces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ir search for traces, CSIs are not direc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ies, which is a reassuring finding. Qualitativ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SIs are generally more focused on analyzing perpetrator traces than on reconstructing the event. A focus on perpetrator traces might become a risk when other crime‐related traces are overlooked, and when analyzed traces are in fact not crime‐related and in consequence lea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nocent suspect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面对国内非法偷猎、走私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增幅较大的现状,如何提高案件现场勘查水平是我国森林公安机关必须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由于野生动物案件现场勘查的对象不同,在证据固定的方法上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必备的技术操作规范。通过对现场勘查、物证提取和保存等关键环节的研究,提出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Management of a crime is the process of ensuring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hysical evidence. Forensic botany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supporting evidences dur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forensic botany in the crime scene. We reported a case of a woman affected by dementia who had disappeared from nursing care and was found dead near the banks of a river that flowed under a railroad. Two possible ways of access to crime scene were identified and denominated “Path A” and “Path B.” Both types of soil and plants were identified. Botanical survey was performed. Some samples of Xanthium Orientalis subsp. Italicum were identified. The fall of woman resulted in external injuries and vertebral fracture at autopsy. The botanical evidence is important when crime scene and autopsy findings are not sufficient to define the dynamics and the modality of death.  相似文献   

18.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3,30(4):73-81
犯罪现场概念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概念.狭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场所及载体.广义的犯罪现场概念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存在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犯罪现场广义概念的认知更加具有现实层面的应用意义.树立与大数据模式相应的犯罪现场观,通过各种与犯罪现场构成要素及其联系相关数据库的发掘与应用,可以带来侦查破案思维与工作模式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