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是中国司法的时代责任。从世纪之初的启航破冰,到今日司法改革之波澜壮阔,中国司法向世人呈现出一幕清新的面庞。也许,争议是无法回避的永恒考验,但正是在这一片纷纷扰扰中,改革之舟从容驶过了崇山峻岭。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含及制度保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现实司法状况的迫切呼唤。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就是要实现司法公正。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明确司法公正的价值,从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本文拟从民事及经济司法(审判)的角度,探讨司法公正价值及其制度保障问题。一、司法公正的含义及内容在现代社会,司法应当以公正作为价值取向,不与公正相联系的司法就丧失了现代司法的应有之义。公正与现代司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司法活动之所以启动,…  相似文献   

3.
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11年前,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又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过程与均衡:司法本质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司法的本质研究而言,过程论乃是一种全面兼容的理论新范式,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司法本质的过程论有利于从时间、经验、艺术、效能和方法五个维度建构当代中国司法研究的理论新范式。深究司法过程,可以发现,其中内蕴的均衡路线实质上隐含了当代中国司法变迁的渐进逻辑。司法改革的均衡方案包括了从司法结构、价值、功能的静态均衡到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动态均衡在内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中国司法改革的迷局.达玛什卡司法类型学的中国语境二、司法类型的厘清.达玛什卡的卓识三、从政策实施到纠纷解决.中国司法转型的应然四、从政策实施到纠纷解决.中国司法转型的实然五、路径.通过法律移植的司法转型六、结语一、中国司法改革的迷局.达玛什卡司法类型学的中国语境优秀译著的价值不只在其优秀文字本身,更在于能融入现实语境,以厘清方向的模糊并指明进步的路途。郑戈博士翻译的《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①是一本相当优秀的法学译著。遗憾的是,对此书之精华———司法类型学———的诸多…  相似文献   

6.
近代法学期刊最主要的宏旨之一就是关注司法改革,倡导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改革成果,进而推进司法改革,成为描绘司法改革图景的平台,预测司法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司法主权的捍卫者,重大司法问题的诊治者,堪称司法改革的"推手"。从清末民初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几乎每一次司法改革运动的发轫,都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宣传和鼓吹。法学期刊从学理到实践,对司法改革问题及时加以讨论,对厘清改革思路、探明改革方向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其保存下来的大量近代司法改革文献,为后人研究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宝贵材料,值得深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使得党和政府始终注重发挥坚守"三个至上"信念的复转军人在司法实务和改革中的作用。当前,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拉开了帷幕,国家鼓励复转军人投身其中捍卫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面对时代的召唤,复转军人必将继续发挥其天然优势,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来展现勇于担当的气魄和适于担当的宿命,在新的司法改革中永不缺席。  相似文献   

8.
吴波 《犯罪研究》2004,(5):29-35,56
注重对刑事诉讼中人权的保护是全世界范围内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在理论探究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通过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历史的回溯,现实的观察,以及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视角,总结了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关系方面一直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和做法。并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价值为引导,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厘清权利保障平衡的相关关系,从而符合寻求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权利保障的平衡这一变化趋势,指导司法实践工作,并在最后以此平衡关系作为一个新颖的视角,对国家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司法拍卖制度在中国历经了从法院自行拍卖到法院委托拍卖、从拍卖权力的集中行使到拍卖权力的分离与制衡、从拍卖场所的分散化到拍卖场所的统一化、从现场拍卖到网络拍卖等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司法拍卖的市场化改革成为司法拍卖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经过《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多个司法解释的规范和调整以及司法实践的积极探索,司法委托拍卖制度日趋成熟。但司法拍卖制度仍需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并应致力于消除司法拍卖多种模式并存的非统一性格局,由此提升司法拍卖的公平性、效率性以及公众对该项制度的信赖。  相似文献   

10.
孙赓 《中国律师》2005,(8):76-79
一、国外司法改革的启示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司法改革,由于受本国司法改革的背景、法律文化传统和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的动因、理念、目标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综观这些国家的司法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司法改革有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体现了不同国家司法改革的共同价值追求,从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而有益的启示:其一,司法改革目标的共同性:实现正义。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是以伍尔夫勋爵提出的题为“接近正义”的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报告为基础的。这份司法改革报告被人们称为《伍尔夫报告》或《接近正义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官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法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项司法制度的改革,它牵涉到一个法治国家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司法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当前进行法官制度改革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紧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分远期和近期两个阶段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后,司法改革便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最明显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次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司法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民事裁判的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内设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铁路法院、检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的核心内涵就是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董必武同志关于司法独立的诸多经典论述涉及到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司法独立与司法为民、司法工作与司法队伍建设等,这些论述对我们当今的法治中国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舟 《法制与社会》2013,(28):102-103
财产处置难一直是人民法院执行难的主要组成。传统司法拍卖也一直广受外界诟病,要求司法拍卖改革之声不绝于耳。而网络司法拍卖作为司法拍卖改革的先行军,自推行以来便争议不断。在本文看来,网络司法拍卖合理、合法。本文谨从法理角度,并结合网络司法拍卖的实际效果以证成网络司法拍卖的正当性,以期在浙江法院,乃至全国法院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32-132
王超在上海《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2期上撰文《中国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之路》指出,我国司法改革不能搞孤立的单兵突进,要在国家整体改革的大系统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路径。1.现行司法改革的病灶:整体性的缺失。笔者针对上述弊端,主张重塑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走整体推进之路。司法改革整体推进是指司法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玱 《法制与经济》2009,(12):20-21
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使得党和政府始终注重发挥坚守“三个至上”信念的复转军人在司法实务和改革中的作用。当前,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拉开了帷幕,国家鼓励复转军人投身其中捍卫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面对时代的召唤,复转军人必将继续发挥其天然优势,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来展现勇于担当的气魄和适于担当的宿命,在新的司法改革中永不缺席。  相似文献   

17.
上海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为贯彻落实"司法改革"的国家战略部署,上海有幸成为国家司法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之一。上海检察机关为做好司法改革试点工作,遵照国家对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本地的司法实践,确定市检察二分院、闵行、宝山、徐汇基层区检察院为本市的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单位。上海检察改革先行试点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各自确定的试点领域和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本市乃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司法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法治模式。在我国进行司法改革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运用恢复性司法的做法,以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社会化,适当弱化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强主导作用,相应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刑事司法过程中来。恢复性司法作为中国刑事社会化的制度性尝试,是以现行刑事司法为主干线的,且每个阶段实践方式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傅达林 《法学杂志》2006,27(6):85-87
目前的司法改革存在理论上的纷争和实践中的乱象,走出司法改革的困局首先应当从理论上摆脱分歧,从宪法上寻求共识.为此,本文试图确立一种"大司法改革观",从宪政的视野分析中国的司法权是一种以审判权为中心的权力体系,真正的司法改革应当是对国家司法权体系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这需要从宪法上完善审判权、检察权等权力配置,由最高权力机关统一推行,加强立法和民主决策,确保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论司法改革与民事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由于执政党的倡导和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界对司法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使我国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都结出了丰硕成果,并对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但是,由于在探索中,一些理论触及到其他机构的部分利益和权威,因此,一些学者对司法改革及其相关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这不但无可厚非,更是我国民主化、法制化的具体表现。在此,笔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