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二、美国当代中国研究的“另一半” 以上对近半个世纪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势做了大体介绍。一个基本结论是: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盛况空前。用奥克森伯格的一句话说,“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乃全球的样板”。这种盛况从近年美国出版的有关中国问题专著之多和相关刊物之全中可见一斑。以中国研究类的学术刊物为例,目前至少有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为主的《现代中国》(Modern China)、以研究中国经济为主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美国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也不是正式参与国,但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关注。自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持续、全方位的报道与分析,对塑造、影响美国公众舆情乃至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三大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尽管其中也谈到了中美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合作的可能性,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对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可行性以及倡议潜在影响,都充满质疑与担忧。鉴于美国主流媒体在舆论塑造乃至政策议程设置上的巨大影响力,其报道偏见与取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五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媒体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马尔代夫新闻媒体踢爆美国正与马尔代夫谈判《驻军地位协定》。美马《驻军地位协定》谈判意在为美国在马尔代夫确立军事存在张目。美国之所以选择与马尔代夫谈判《驻军地位协定》主要因为:第一,确保对印度洋的控制;第二,平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所带来的冲击;第三,深化与马尔代夫的反恐合作;最后,为迪戈加西亚基地寻找“备胎”。关马谈判《驻军地位协定》对印度、中国乃至亚太局势均造成一定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视为"异己"的崛起中大国推行对冲战略,两面下注,既融合又围堵,避免对美国霸权形成挑战。中国是美国实施对冲战略的第一个对象国,现在正面临着这种战略内涵上的扩展与深化。与此同时,美国对俄罗斯做了新的定位,把对冲战略的实施对象从中国扩展到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快速升温,尤其是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美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延伸与升级,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心.本文在梳理该论调出笼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的嬗变来探讨"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提出几点发展未来中美拉三边关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军事战略又称为国家军事战略,是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国家武装力量,确保国家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科学.军事战略服从、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协助达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2000年5月30日,美国新国家军事战略的指导性文件《联合展望2002》对冷战后十年的军事战略作了最大一次调整,并声称"亚洲可能出现一个不确定和美国抗衡的竞争对手".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军事战略重点正从传统上的欧洲东移至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事件一年后,美国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已基本形成。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反恐和安全则是美新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相应从推销美国式“民主”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反恐斗争为美改善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尽管美国不放弃对中国的防范,但已不再视中国为敌手,增进同中国的接触和合作已成美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中国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发展对美关系及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传媒与美国的对华政策熊志勇这一段时间,关心和研究中美关系的人都会谈到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特别是美国各种媒介经常刊登批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歪曲中国状况的文章。为此,一些在美国留过学和工作过的学者和记者专门出版了《妖魔化中国的背后》,①揭露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文研究员的著作《对美国的挑战:在21世纪与一个崛起的中国打交道》( Michael Swaine,America's Challenge.Engaging A Rising Chin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arnegie Endowment,2011),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1世纪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通过对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的分析来阐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构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由移民构成的多民族、多种族国家,经过建国后200多年的演变,美国已经形成了以"融合"为核心、以法律面前各民族/种族平等为准绳、以鼓励国内流动和交融为手段,并坚定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民族分裂的民族/种族政策。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民族政策要继续坚持以法律为准绳、鼓励各民族交融、保障各民族平等,并统筹兼顾民族交融过程中"一体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华海上竞争的工具,美国在南海的"灰色地带行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模糊性,其中包括《公约》下军事活动界定的标准不明。事实上,海上军事活动的界定作为《公约》的遗留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关注,但时至今日在国际司法实践中仍然争议不断,加之当下还面临着传统海洋强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海洋大国的利益冲突加剧、主权国家的海上活动形式日益丰富等新挑战,导致海上军事活动的界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根据国际司法实践,在军事活动的界定中法庭或仲裁庭主要关注主体因素、行为方式和活动目的,这三个要素构建起了以海上活动的主体为初步证据、重点考察行为方式、在有限范围内兼顾活动目的的界定思路。对中国而言,以实证视角审视作为美国南海典型"灰色地带行动"的"航行自由行动",有助于客观全面认识其法律性质,进而从国际法层面有力回击美国的海上霸权行为,助力完善应对美国南海"灰色地带行动"的中国方案,最终在实现强化南海维权执法的同时,避免冲突失控,妥善处理波谲云诡的南海局势。  相似文献   

16.
9月10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研究》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叙利亚形势及美国军事干预前景"研讨会。阮宗泽副所长主持会议,外交部亚非司肖军正参赞作了形势报告。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第13636号题为《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行政命令,提出了新的网络安全政策,将"网络威胁视作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而言最为严重的威胁,并且认为21世纪美国的经济繁荣将依赖于网络安全"。①此后美国政府又出台《网络空间政策评估》报告,并任命霍华德·施密特(Howard Schmidt)为美国网络安全协调官,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成立网络安全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2021,(3):14-36
拜登政府将中国定位为美国面临的"最严峻竞争者",强调竞争是中美关系的本质,宣扬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运用竞争、对抗、合作三种政策手段处理对华关系。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注重与中国展开"正向竞争",以增强美国自身竞争力为基础,以构建复合型阵营为依托,以在印太地区加大对华威慑为重点,以挑动意识形态对立为抓手,围绕对华"长期性、战略性竞争""极端竞争"布局谋势。在气候变化等领域,拜登政府也展现出对华竞争意识。美国两党在强化对华战略竞争方面的共识更趋突出,通过推动《2021战略竞争法案》《无尽边疆法案》等举措配合拜登政府。随着拜登政府全面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实现中美良性互动面临新的复杂考验。  相似文献   

19.
王达  刘晓鑫 《东北亚论坛》2013,(6):71-78,12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各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范式和结构性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美国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经济战略全面调整的新时期。"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应对危机冲击和走出衰退困境的客观需要,对其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战略性调整。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其长期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仍受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为此,中国应当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南海问题及争端由来已久,但近来南海周边有些国家突然对一些有争议的岛礁"激动"起来。这些国家置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原则而不顾,刻意挑起事端,甚至大有不惜一战之架势,使得本来相对平静的南海顿时阴云密布。这些国家的异动表面上看是由于国内民族主义的推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