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反恐新阶段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后宣布反恐进入新阶段,其对外战略继续围绕反恐展开。美将扩大反恐空间,越出阿富汗,伸展到东南亚、高加索和中东等地区。同时扩展反恐外延,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纳入反恐范畴。为了最终取得反恐胜利,美将增加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并加强与大国的合作。美反恐扩大化引起国际社会质疑,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认知。巴基斯坦以其地缘政治的特殊性、核武器拥有国地位、与阿富汗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关系等,成为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前线国家和非北约盟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向美国提供后勤援助、军事支持以及充当恐怖袭击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新版美国《2011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简称报告)。①在对2011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进行战略评估的基础上,报告对全球重要地区和国家的恐怖主义形势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全球四大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最新动向。报告认为,基地组织核心部门由于高层领导人的相继毙命已经陷入难以恢复的瘫痪状态,但其分支机构及其相关组织却在  相似文献   

4.
“9·11”恐怖袭击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美国为此在安全、军事、民用等领域投入巨资,在国际上发动以其为首的反恐战争。今年8月19—25日,“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国际政策舆论项目(PIPA)就恐怖主义及反恐战争相关问题,对美国公众舆论进行调查,以期为美未来反恐与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伊战后美国对"无赖国家"的政策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伊拉克作为一个"无赖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及世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希望通过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对其他"无赖国家"起到震慑作用。伊战后,利比亚、叙利亚等一些所谓的  相似文献   

6.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正统看法。进行隐喻分析,使用多种隐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隐喻陷阱,但仍不能消除它。因此,在恐怖主义治理的过程中,坚持"犯罪"隐喻为主导、灵活使用多种措施、重建受损的政治秩序、减少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和对穆斯林的歧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祖贵 《和平与发展》2009,(6):9-11,16,77-80
奥巴马政府的阿一巴“全面新战略”是美国实施阿富汗反恐战争进入新阶段对反恐力量的一次大规模转移和重新部署,战略目标更加明确;美国在增加兵力的同时更注重加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自身的反恐能力,达成战略目标的手段更加全面和明智。“全面新战略”出台尚不足一年,完全落实尚需时间以及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运作,其实际效果也同样有待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军队和警察部队于2008年12月19日至22日在全国6个城市展开为期4天的大规模反恐联合演习.演习受到印尼苏西洛总统等军政领导高度关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印尼防范和打击城市恐怖主义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印尼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东盟反恐公约》签署以来东南亚反恐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东盟各国领导人在新加坡共同签署《东盟反恐公约》,决定简化司法调查及恐怖嫌犯引渡程序,并允许东盟各国执法机关和特工部门在该组织成员国境内实施反恐行动。《东盟反恐公约》签署以来,在有关各方的重拳打击下,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取得明显进展,恐怖袭击事件有所减少,多个国家成功挫败多起重大恐怖袭击图谋,许多恐怖组织接连遭到重创,地区安全局势逐渐恢复稳定;但是,从内外环境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根源没有彻底铲除,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分析框架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全球反恐行动已持续近十八年,理解当下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和未来走向离不开对美国反恐战略历史演进的梳理,而对三届政府反恐战略的比较则需基于统一的分析框架。美国国家反恐战略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指导反恐的基本原则、预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的政策手段。对比分析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特朗普政府延续了上一任政府持续收缩的全球反恐态势,具体表现为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更趋符合客观现实,“美国优先”的指导原则凸显了利己和激进的态度,预设的战略目标则相对具体和务实。在政策手段上,特朗普政府缩减反恐武力规模、减少外交关注和发展投入,但通过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向外界传达其反恐的强硬态度。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反恐收缩战略进一步表现出美国对全球反恐行动感到疲乏且失去信心,并以此为由试图摆脱原有约束美国对外行为的一系列因素。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全球反恐的尴尬境地,并将对全球反恐形势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进行系统的建构主义探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久远的国际文化效应。从相对较长时段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 可明确区分出三种类型的 反恐文化, 每种文化都首先在美国形成“美国反恐文化” , 然后经由美国的特殊权势机制向全世界扩 散, 其终极目标是建构“国际反恐文化” , 并伴生各国的内化。但事实上由于美国反恐行动的每次扩 大化都伴生着反恐文化内涵的更新, 导致反恐文化与当前主流洛克文化逐步趋于对立, 其生命扩展 周期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少。所以, 当前国际社会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如果其他国家 (尤其大国)任由美国扩展其反主流反传统的反恐文化, 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5月22日,美国皮尤调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一份题为《美国穆斯林》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境内1050位穆斯林进行55000多次访谈后,结果显示:目前全美穆斯林人口主要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移民,至于土生土长的穆斯林,则以非裔居多;多数人对美国认同度较高,支持极端伊斯兰主义比例比欧洲国家低,但多数不认同美国所发动的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中东计划”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战以后,美国逐渐将目光从伊拉克转移到更广阔的“大中东地区”,寻求对整个“大中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造。目前,虽然布什政府还未正式宣布其“大中东计划”,但为试探各方反应并尽量争取支持,布什政府已在各种场合大力宣扬其“大中东计划”。一、美国推出“大中东计划”的背景美国所指的“大中东地区”包括2 2个阿拉伯国家①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美国政府认为,该地区缺乏政治自由,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极端主义、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现象极度盛行,严重威胁了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尤其是威胁到以美国…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和美国是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两个大国,反恐战略在俄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美两国在反恐战略的形成、恐怖主义威胁判断、反恐目标、军事反恐战略实践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随着俄美领导人的更换,两国反恐战略都在调整,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战略取向。反恐是俄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但俄美反恐战略的分歧可能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摩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6.
李依涵  武兵科 《和平与发展》2023,(1):43-71+154-155
近十余年来,美国国内以白人至上主义、反联邦政府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的极右翼暴力事件激增。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具有以“独狼”为袭击主体、以互联网为激进化平台、现役或退役军人参与比例高、袭击目标与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等特点。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美国当前的国家大转型是宏观背景;右翼派别的分裂与极端化是中观机制;联邦政府对国内反恐关注不足以及共和党对极右翼暴力活动的庇护态度为其兴起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拜登政府发布的首个国内反恐战略虽然充满雄心,但却面临重重挑战。未来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将长期存在,极右翼思想及其暴力偏好会不断渗透到主流社会之中,极右翼暴力活动与极左翼暴力活动恐将引发冲突螺旋,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与全球极右翼运动的联系愈趋紧密。  相似文献   

17.
五年多来的大量事实证明:出于能源、地缘与文化的再三考量,美国抓住九一一事件乘势将"绿祸"锁定为"假想敌",它暗合了白宫借反恐谋霸的现实需求:布什政府将报九一一事件之仇的军事行动定性为"全世界的战斗",甚至"文明社会的战斗",进而以"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来划分世界,希望各国的态度是"打击一个国家就是打击全体",借此"把整个世界团结起来"。为配合布什政府的这一反恐战略,美国传媒则以发掘九一一事件的世界性意义、渲染"改变一切"的新闻议题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精心营构了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18.
马丽蓉 《西亚非洲》2007,46(10):5-9
追问九一一事件真相,认清了由此引发复仇之举与后续"大中东战略"间的内在关联,从背景、动机、思路、框架及其成效等方面质疑美国的反恐战略,以预判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九一一事件不仅是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原初动因与强力推手,也对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九一一事件后形成媒体牢笼对全球民主生态的消损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外交史上 ,公共外交有过辉煌的历史 ,也曾一度丧失地位 ,近年重新崛起。“9·11事件”后 ,美国政府在反思“为什么世界憎恨美国”的同时 ,把公共外交视为“挽救美国形象”的战略法宝 ,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改变国外民众对美国的看法。但是 ,在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强权政策下 ,公共外交显得苍白无力 ,它反映了美国现行外交政策的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巴基斯坦不仅再次成为"前线国家",而且由于支持美国反恐战争而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获得了丰厚回报;但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