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     
布朗族共四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临沧地区的双江、镇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景谷、镇沅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布朗族人民居住的山区和半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森林资源和地下矿藏都很丰富。过去,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临沧地区镇康县的自称“乌”,思茅地区澜沧县的自称“翁拱”,双江、云县、耿马、墨江等地的自称“瓦”或“阿娃”。邻近的其他民族则通称布朗族为“濮曼”。解放以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7,(4)
4月8日上午,在普洱市体育馆运动中心举行了祭茶祖仪式,祭茶祖仪式分为开道请茶祖、开坛迎茶祖、虔诚祭茶祖、分享吉祥4个程序.请茶祖大道旁,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瑶族、傣族群众身着礼仪盛装,各执吉祥物,图腾物,载歌载舞,迎接茶祖.  相似文献   

4.
一接到去西双版纳考察的通知,马上就想起了大理"四绝":苍山雪、洱海月、上观花、下关风、蝴蝶泉、"五朵金花";想起了"石林"、阿诗玛、阿黑哥;想起了爱尼的《爱恨歌》"爱你爱你爱死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枕头边,天天把你抱怀里。恨你恨你恨死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刀板上,一刀一刀割死你";想起了版纳"十八怪",其中譬如:火车没有汽车快,鸡蛋串着卖,石头当瓦盖,领带当腰带,青菜叫苦菜,竹筒当烟袋,草帽当锅盖,东边下雨西边晒,姑娘四季把花戴,六七十岁的老太爬树比猴子快,四个老鼠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双手可以当碗筷,脚趾四季露在外。西双版纳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苗族、白族、瑶族、基诺族、佤族等25个少数民族生活居住,其中以傣族拥有人口29万为之最多。  相似文献   

5.
澜沧茶事     
戴江 《今日民族》2013,(3):29-33
澜沧县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追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千年茶文化时,必须提到的地方就是澜沧,这也是许多好茶之人翻山越岭,千里迢迢一定要到澜沧"寻根问祖"的原因……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49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这条河  相似文献   

6.
<正>需要一位彝族俐侎人母亲花上2年才能为女儿做好的整套新娘服;以村为单位,每年泼水节上都要上演的歌舞比拼;能唱上三天三夜不停歇的拉祜族"古根";以及经由傣族姑娘最轻柔的手才能做出来的"构树皮"古法造纸……在临沧,多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美其美,在创新传承中焕发着别样生机。传承民族文化润校园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的打歌调和谐地衔接为一体,踩着节拍,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孩子们跟着老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途经芒景村开往澜沧县城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班车照常行驶在景迈山的山路上,颠簸摇晃,窗外是千年茶山似乎亘古不变的翠绿葱茏。23岁的布朗族小伙科哎华坐在车上,唇角紧抿,掌心发汗,双手牢牢抱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几斤自己做的古树茶叶。他有些紧张,忍不住想起去年,自己和澜沧古茶公司董事长杜春峄的那次偶遇。  相似文献   

8.
正翁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境内的景迈山地区,隶属于芒景行政村,是景迈山14个传统古村落之一,也是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村落。翁基坐落于景迈古茶园之内,是第二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布朗族村寨。走进翁基,村口的一棵冠盖如云的千年柏树,既像是把守寨门的将军又像是恭迎客人的老者。古树旁是一座布朗族建筑风格的庙宇,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古寺庙是小乘佛教传导布经的场所。块石垒砌的基座,重檐阔脊的正殿,乌瓦朱墙的城楼,面向两侧怒视的红石麒麟,这是庇荫居民的神庙又是族人聚会的会客室。村  相似文献   

9.
居住在澜沧县芒京村的傣族自称"崩族",与其他傣族的区别在于妇女们的头帕,头帕是妇女们自己织的土布做的,有着独特的黄色、红色和黑色相间的花纹.据介绍,"崩族"是从保山迁徙而来,其中一支定居在耿马县的孟定,另一支来到澜沧,成了他们的祖先.  相似文献   

10.
子涵  壮壮 《今日民族》2013,(3):56-59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澜沧机场、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糯扎渡水电站等大项目的建成,澜沧的未来更有希望!今天的澜沧,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境稳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前,澜沧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工程、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色饮食文化美丽迷人的西双版纳,坐落在云南省的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饭。在赕佛和各种节日里,傣家人常用糯米做成粽子、黄米饭、毫诺索(糯米年糕)、毫崩、糖米花等食品,也喜欢吃米干、米线。常吃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茴香、水香菜、蕃茄、茄子、辣椒、芋头、瓜豆和天然野菜苦凉菜、蕨菜、旱菜、鸡爪菜、臭菜、鱼腥草、野  相似文献   

12.
《今日民族》2003,(12):42-43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傣家人认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热;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而吃生的,则可保证营养。傣家人还认为,傣味的酸,则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腌笋、酸腌鱼、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笋煮鸡、酸帕贡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要甜,则甜得出奇。傣家人喜欢吃西瓜、香…  相似文献   

13.
吴学忠 《今日民族》2005,(10):40-41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很多,住在勐海一带的自称“布朗”,住在镇康一带的自称“乌”,在澜沧一带的自称“翁拱”,住在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阿娃”等;汉族和其他民族通称他们为“濮满”或“濮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一带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生活着67…  相似文献   

14.
木木  陈涛 《台声》2005,(7):86-88
印度菜概括而言就是一种"简单食材 主要调料 烹调方式"的组合。而印度菜的特色就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调料。印度人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烹饪中熟练使用各种繁杂的调料,也正是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早春船菜香     
正船菜,顾名思义就是船上吃的菜。品船菜宜在早春,在刚走出严寒的一抹春晖下一边品菜,一边品景,炊烟渐上,怡红快绿,此为人生一大幸事。小时候过完十五父亲便要带我回汉口祭祖,我们坐的船顺汉水而行,大几百里的水路船要走上两天两夜。我们自然是要在船上吃饭的,食材采购自客轮一路停靠的大小码头,食材货真价实,绝对新鲜。螺蛳、河蟹、青鱼、草鱼、水芹、河虾、春韭、青笋船家都是成筐成筐往船上拖。  相似文献   

16.
<正>居住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妇女均有染齿习俗。她们认为染齿很美,只有染齿,牙齿才好,才不会被虫蛀,才不会过早脱落。染齿,可分为染料染齿和嚼食槟榔染齿两种。染料染齿前夕,需要预先吃一些酸性水果,或者用酸汁涂抹一遍牙齿,让牙齿有"酸酥"之感时,再点燃一束松明,让松脂滴在瓦片或者木片上,再将黑烟熏集其上,刮其染齿。边熏烟,边刮染,连染数日,直至  相似文献   

17.
正"物以稀为贵",自古以来,各种珍稀的食材深受人们青睐,无形中也形成"越珍稀、越贵的食物营养越好"的观点。然而,那些昂贵的食材真的具有与其价格相符的营养价值吗?银耳豆腐赛燕窝燕窝向来被尊为滋补圣品。燕窝富含蛋白质、各种小分子肽类和小分子氨基酸,磷、钙、钾等元素含量也很高;同时也有少量的胶原蛋白。燕窝性平,想要达到美容养颜又养身的效果,就需要持续吃才行。一般一周吃两次,连续吃一个月左右才能有效果。  相似文献   

18.
娴子 《今日民族》2013,(1):30-31
西双版纳,世世代代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民族,他们过着简单的日子,也简单地看待日子。就在这些简单的日子里,他们创造着生命,创造着生活,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艺。傣锦到过西双版纳的人一定都见过傣锦,"小卜少"的筒裙上,"猫多丽"的筒帕上,傣家竹楼的床单、被面上,宾馆内墙上的装饰画……它色彩斑斓、风格古朴,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茶叶也能吃?一开始,这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还都是件不大接受的事。然而,随着台湾茶饮料在市场上的大为流行,以及健康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崇尚的潮流下,更有一些创意者,将茶叶也融入于菜!由于茶菜清香爽口,还能去热消疾,很快便得到人们的喜爱,在众多的家庭中流行起来;并被称为“文化茶菜”。  相似文献   

20.
刘应枚 《今日民族》2014,(12):54-59
<正>勐海是一块令人浮想联翩的乐土。众多的民族,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情,傣族"泼水节"的隆重热烈,哈尼族"嘎汤帕节"的豪迈奔放,拉祜族"拉祜扩节"的神秘悠远,布朗族"桑衎节"的欢乐纵情……在这里,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团结的力量化为一片绚丽的彩云,装点着勐海蔚蓝的天空,扮靓了茶乡苍翠的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