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5年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同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焦作成为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获得地方立法权,对于推进焦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焦作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同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焦作成为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获得地方立法权,对于推进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焦作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立法之要,首在得人万事开头难。特别是由于立法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新获得立法权  相似文献   

3.
正良法善治,立法先行。2017年,九江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相继出台了《九江市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千年古郡正借助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劲东风,大力推动立法事业扬帆远航。且看笔者为您全景式展现九江市2018年立法工作亮点。亮点一:立法机制不断健全立法工作的制度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以创新、法治思维制定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2)
法制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法善治即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确保城乡居民合法权利,筑牢国家法治根基。湛江是广东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法制建设的主导者,今后应如何创新和完善湛江地方立法权制度,科学合理地布局地方立法权制度建设,实现"立良法、促善治"的根本目标,是湛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对立法法作了新修改,赋予全国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如何承接立法权下移,成为各地新的课题。就广东省个案而言,用好设区的市立法权,加强地方立法能力建设以制定良法、实现赋权之目的,继续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成为当务之急的主要法治议题。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权在中国法治中的双重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权问题乃立国之大本大原.尽管<宪法>、<立法法>等法律文件囿于单一制理念避免使用"地方立法权"这一语词,但地方立法权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地方立法权的存在何以必然?地方立法权对国家法治事业有哪些负面影响?当如何应对?本文即着力对以上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法律是国家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是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提出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驻马店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最后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重点工作的落实全面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服务了全市发展大局,奏响了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华美乐章。地方立法工作稳妥有序开展2015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驻马店市第一批拥有地方立法权。立法权的获得开创了驻马店市民主法治建设的先河。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领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要开展立法专家咨询2015年,按照《立法法》的规定,驻马店市成为河南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如何把立法权接得住、用得好,为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是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自身存在的三个"短板":一是立法机构不健全、立法队伍薄弱。在获得立法权之前,驻马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单独的立法机构和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主要承担内务司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立法是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修改后的立法法改进了立法权结构配置,一方面扩大了地方立法权主体,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另一方面限缩了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将立法事项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三个领域。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实践来看,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及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一、地方立法体制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1.
沈仁达 《人大论坛》2014,(11):15-17
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建设法治贵州,是实现我省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贵州中国梦的康庄大道。自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以来,我省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制度。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我省大局,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提高立法质量,有力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了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推进我省依法治省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新修改的《立法法》,普遍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对我市而言,无疑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承接好地方立法权授权,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将为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一、地方立法权对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大意义(一)地方立法权是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进入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改革创新是关键,良法善治是前提。以  相似文献   

13.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焦作市自2015年7月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7件地方性法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长效治理、协同治理、精细治理、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2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获得全票通过。作为三明市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制定出台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同时也是立法法修改后我省获批的首个城市管理综合性地方法规。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快三明市法治建设进程,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既是三明市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通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贯彻"少而精、要管用、重实效"的要求,先后出台施行了一部程序法规《通化市地方立法条例》,两部实体法规《通化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和《通化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这些法规彰显了地方特色、执法效果明显、实用性较强,为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其中很多内容必将给人大立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带来重大影响。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认真学习领会《规划》内容,深入研究《规划》对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将《规划》要求融入地方立法工作实践,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立法权,通常被称之为人大“四权”中的“第一权”;立法工作,有人把它喻为建造“法治大厦”的基础性工程。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省的进程中,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制定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相配套、相补充的地方性法规,是摆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的首要任务。湖北省第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于1998年1月换届后,不负人民的重托,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在五年的任期内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社会,不仅应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更应关注法律、法规制定后的实际运作状态、所取得的绩效及存在的问题。2006年4月至10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自1979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的第一次地方性法规立法质量评估工作,受到了立法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先后制定实施8部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推动河湖长制和河湖保护工作规范化、体系化、精细化,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河湖记忆是伴随百姓成长的记忆符号,一条“水清、河畅、景美”的河道,就是一方水土的“金名片”,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立法实践为莆田河湖保护立规矩划底线,为建设山水诗画生态韵城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20.
立法为民,贵在法优。 法治之法,须是良法。 依我国立法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事关法治,事关执政能力建设,事关执政为民理念。当前,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